評論深度少數族群

製造了他者,消失了國民──中國少數民族問題的根源

傳統中華天下,海內國民,並無特殊的民族意識。而一旦中華天下被外來民族所統治,則往往建立民族等級制度,遼、元如此,滿清也是如此。

2017年6月26日,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噶爾老城的宰牲節齋戒儀式上,穆斯林維吾爾族人在清真寺前跳舞。

2017年6月26日,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噶爾老城的宰牲節齋戒儀式上,穆斯林維吾爾族人在清真寺前跳舞。 攝:Johannes Eisele /AFP/Getty Images

鄒思聰

刊登於 2017-09-17

#少數族群#讀書時間#鄒思聰#評論#中國大陸

《消失的「國民」》是王柯教授繼《民族主義與近代中日民族關係》後,又一部關於「民族」、「民族主義」、「民族國家」(或「國民國家」)和國家認同的力作。

與上一部著作從近代中日關係來考察不同,此書更像是一次在近代時空的上方,俯瞰整個近代「民族」話語的流變,以及少數民族的「出現」與變遷。論述在近代之中,又在近代之外,可以回歸到宋元明之際,也追溯到有清一代的民族政策,更或者,直接回到當代故事。

而本書一切的故事,王柯選擇從一個特別的案例入手。

《消失的「國民」:近代中國的「民族」話語與少數民族的國家認同》

作者:王柯
出版:中文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3月

從穆斯林變成中國宗族

改革開放以來,福建泉州產生了一系列著名的體育品牌,「安踏」、「特步」、「喬丹」等公司,他們的老闆都姓「丁」,共屬丁氏家族。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