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沒有世大運(世界大學運動會)賽事的週末,台北陰雨連綿,但在不少觀眾的心中,我城仍是一片陽光普照、熱血沸騰。媒體津津樂道各種選手故事,各大論壇反覆回味賽事影片精華剪輯,連世大運吉祥物「熊讚」在臉書專頁上「失業想求職」的明顯賣萌行銷,都成為熱議話題。在台灣人心目中燃燒的「世大運之夏」,猶未遠去。
再倒帶重看一次幾場引爆熱議的經典賽事,「回家」、「逆轉勝」與「以小搏大」無疑是當中感動人心的關鍵字。每逢各式國際體育賽事,只要這三幕定番劇上演,台灣觀眾的熱情便如野火燎原,這一次的主場賽事,更是讓選手一同近距離盡情燃燒,成就了夏日末尾世大運的璀璨煙花。
回顧本屆世界大學運動會的舉辦過程,本身就是一場幸運逆轉勝的賽事。這歷史用「一波三折」形容,或許都稍嫌婉轉:2011年申辦成功後,2013年即因大量砍樹興建選手村,引發抗議,一度被勒令停工。2014年,原本被視為「國民黨鐵票區」的台北市意外變天,由無黨籍候選人柯文哲當選,原訂舉辦賽事的場館「台北大巨蛋」工程,亦因柯文哲大刀闊斧追查弊案而停工。
2015年,柯文哲宣布世大運場館改為台北田徑場,雖然是因應大巨蛋爭議未落幕的解方,但卻意外使開、閉幕式都缺少理想的「雨天備用」方案。柯文哲一度在市議會示範,萬一下雨便要求大家「戴雨帽、穿雨衣」參與儀式,引發網友白眼相譏。幸而最後台北風和日麗,賽事結束之後才下起大雨。
2016年5月,市議員質疑世大運進度落後、是否能順利舉辦,柯文哲賭誓回答「辦不出來我就切腹自殺」成為城內一時熱話。連串風波,讓當時的市民對世大運信心不高、漠然無感,即便2016年11月「世大運品牌諮詢小組」開始以官民協力方式翻轉世大運的行銷,也未完全點燃觀眾熱情。
品牌諮詢小組表現,確實令人印象深刻。先以高水準的系列宣傳影片抓住群眾眼球,後又以運動主題彩繪捷運列車、讓柯文哲與YouTuber合拍影片亦大獲好評。但直至8月4日,賽事平均售票率仍在29.4%低谷、其中67場賽事甚至低於10%。
不過,歷經13天賽事後,閉幕式當天售票比率已攀升至87%,是歷屆世大運售票率最高的一次,羽球、舉重等12項目售票率更超賣過100%,觀眾熱情爆棚、一票難求。
讓整體世大運「逆轉勝」的第一催票功臣,無疑是認真拼戰的選手。但在選手的經典賽事背後,仍藏著台灣人心中最深的情感:希望優秀人才「回家」、即便屈居劣勢仍盼「逆轉勝」最終做到「以小搏大」光榮勝利。
但在選手的經典賽事背後,仍藏著台灣人心中最深的情感:希望優秀人才「回家」、即便屈居劣勢仍盼「逆轉勝」最終做到「以小搏大」光榮勝利。
「回家,讓世界看見台灣」
8月21日,女子舉重選手郭婞淳以挺舉142公斤奪下第四面金牌,同時打破世界紀錄,舉起第一波世大運旋風。賽後,郭婞淳感想是「回家比賽感覺真好」更在記者會上哽咽「142公斤是全台灣人民幫我舉起來的」,呼籲大家「多進場」為選手加油,讓許多人為之動容,開始搶購門票。
雖然,冷靜一些說,選手願意為國爭光的情懷,並非台灣所獨有,「回家」的主場優勢亦普遍存在於各類國際賽事,但若再看看羽球后戴資穎的選擇,或許更能惦量出「回家」二字對台灣的份量。
世錦賽對我個人來說,非常重要。但對我來說更重要的是能讓世界看見台灣,讓更多人重視體育。
替台灣留下世大運羽球金牌的戴資穎,是無庸置疑的女羽當世第一。2011年開始,時年17歲戴資穎接連斬落朱琳、盧蘭、王儀涵和汪鑫四位中國女單頂尖選手,2016-2017賽季,戴資穎更締造跨季27連勝、6連冠的記錄,2017年3月的全英賽冠軍,讓她在這項羽球頂級賽事百年賽史中的台灣第一人。
作為一名天賦型選手,戴資穎擁有一般女選手所難以企及的體力,她強健的腹肌充分說明核心力量訓練到位,光靠加速改變節奏,就能拖垮大部分對手。除了爆發力驚人,戴資穎球路素以詭異聞名,這來自於小時候隨著父親混跡各個球館、對戰各路江湖高手所養成的風格,她還直言自己打球就是隨性來,沒什麼複雜的套路。這樣的「隨性」頗有《倚天屠龍記》中張三丰太極劍法的真髓:高手領會劍意,而非一招一式的套路。
在世大運場上,全台觀眾都已近距離看見,戴資穎處理被動球時膽大心細,善於化險為夷反制對手,破壞對手進攻連貫的能力:在對手一拍重殺準備網前突擊的當下瞄準對方無法顧忌的後場;或者使出招牌的假動作,放一記看似高遠、實則高質量的網前球,常常騙得對手節奏大亂,被她一記重殺拿下比賽。
球風詭異,進攻兇狠,步法好,且正值華年。放眼現在的世界羽壇所有女單選手,也就只有一個戴資穎,她無疑是本次世大運各項目中,最無懸念「奪金」的選手。代表韓國出戰的李張美雖然今年狀態頗佳,戴資穎亦沒有給她「爆冷」的機會,直落二完封,各國觀戰球迷都承認,這不過是一場戴資穎的「不完全燃燒」比賽、「虐殺」對手意味十足。
但是,與此同時,正值羽球世界錦標賽的賽季。戴資穎竟為羽壇級別較低的世大運,放棄在年度最高級別的世錦賽奪冠的機會,一度被批「因小失大」、「就像叫諾貝爾獎得主來算(小學生的)九九乘法」,為的是什麼?
「世錦賽對我個人來說,非常重要。但對我來說更重要的是能讓世界看見台灣,讓更多人重視體育。」戴資穎在臉書上如是回應。
回家二字,不獨對頂尖運動員有吸引力。台灣中央研究院院長廖俊智到美國攬才,口號也是「家裡有事,回家幫忙」,希望以此打動頂尖人才回台赴任。
回家,為什麼對台灣選手、觀眾特別重要?
逆轉勝、以小搏大,台灣式的勵志故事
在先天不良、後天失調的體育土壤下,台灣求勝之路並不容易,陷入苦戰時,只能等待球員「發揮永不放棄的拼戰精神」締造逆轉勝。
許多評論都已經提及,台灣自1971年退出聯合國後,雖然經濟高度發展,但在國際上地位曖昧未明、處處受委屈,每逢體育賽事,「中華台北」與新興的「台灣」主體爭議便是最具體的展現。在「小國被打壓」的情緒下,台灣特別想在體育場上取勝、一吐怨氣,既想贏世界強權美國、前殖民母國日本,更想贏另一個與自己經濟發展速度在伯仲之間的韓國。
但是,在先天不良、後天失調的體育土壤下,台灣求勝之路並不容易,陷入苦戰時,只能等待球員「發揮永不放棄的拼戰精神」締造逆轉勝。在過往,最常被要求扛起這任務的,是九局下半仍有逆轉機會的棒球。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在2013年舉辦的棒球史展覽,便直接命名為「逆轉勝:台灣棒球特展」。
總統蔡英文臉書在8月23日深夜貼文,更可謂盼望「逆轉勝」的經典發言,「一直等到現在才貼文,因為我跟全國人民一樣,都在等待我們的棒球能逆轉勝。」蔡英文如是說。不過,台灣這次的世大運棒球,並未上演2008年奧運八強三資格賽的逆轉全壘打奇蹟,反而被對手逆轉,讓所有觀眾都直呼可惜。
棒球未能滿足大家對「逆轉勝」的期盼,但「逆轉勝」在其他項目比賽卻連番上演,仍讓觀眾驚喜連連。其中一次經典賽事,要數女子籃球的銅牌戰。
女籃銅牌戰對上俄羅斯隊,對手平均身高181公分,比台灣高出6公分,陣中更有超過200公分的長人,讓台灣在禁區、籃板均相當吃虧,第二節一度落後17分。但在第三節開戰後,團隊以速度、精準走位與敏捷的進攻傳球輪轉破壞俄羅斯防守,亦成功壓制對手的攻擊精準度,逐漸追分。後衛陳晏宇在前兩節命中率尚未起飛,第三節開始手感發燙,連續砍進三分球,終場繳出34分的驚人數據,逆轉比賽,拿下銅牌,也催出新一波世大運門票高峰。
如果這樣都不足以說明台灣人與「逆轉勝」比賽的特殊情緣,另一個隱藏在世大運舞台背後的故事恰可做註腳。本次女籃攻守俱佳,在銅牌戰亦繳出16分、6籃板的人氣球星鄭伊秀,在2011年曾有一次「被逆轉勝」、與冠軍和MVP擦身而過的傷心經驗。當時擊敗鄭伊秀的,恰好正是最早的世大運代言人、時任北一籃球隊長的張宇涵。
在2011年的HBL(高中女子籃球)決賽場上,上演了一場相當類似世大運銅牌戰、戲劇化程度更勝今日的「逆轉勝」奇蹟。
當年的北一籃球,平均身高165公分、在當季參賽12支隊伍中排名第8,身體素質大不如人。雖然一路過關斬將,但在決賽最後倒數11秒時,仍不敵鄭伊秀領軍、人高馬大的籃球名校普門中學,落後3分,眼看即將吞敗。未料比賽倒數第10秒,北一隊長張宇涵站45度角果決出手,一顆三分球將比分追平,全場歡聲雷動。進入延長賽後,普門方寸已亂,北一則延續氣勢,最終逆轉取勝。
戲劇化的「小矮子逆轉勝」,感動了全場球迷,讓這場高中賽事登上隔日日報頭版。而當年在賽場,不少球迷早已將表現出色的鄭伊秀視為MVP不二人選,張宇涵卻因一顆奇蹟三分球而人氣暴漲,不但打敗鄭伊秀、拿下MVP獎座,最後還以高中球員之姿,與世界高爾夫球后曾雅妮並列第一波世大運代言人,逆轉勝的魅力,可見一斑。
四年後,世大運正式登場,曾「逆轉」鄭伊秀的張宇涵,因各種因素並未入選世大運戰將名單;當年因敗而哭成淚人的鄭伊秀,卻與隊友團結「逆轉」俄羅斯隊,替台灣留下了銅牌。比賽勝負總難預料,不變的是一代選手克服身材劣勢、拼戰到底的精神,與台灣觀眾熱愛「逆轉勝」賽事的情懷。
為原先不被看好的選手加油、取勝特別興奮,或許亦是普世情感。但在台灣,當中又微妙摻進「我很小,但我能贏,我能讓世界看見台灣」的糾結,盼望「弱隊出頭天」的心情不但鼓舞觀眾,也激勵選手。本次的男子100公尺與男子標槍比賽,選手在不被看好的情形下奪牌,也成為許多觀眾心目中的經典畫面。
為原先不被看好的選手加油、取勝特別興奮,或許亦是普世情感。但在台灣,當中又微妙摻進「我很小,但我能贏,我能讓世界看見台灣」的糾結。
男子100公尺楊俊瀚、標槍鄭兆村在這次賽事創下的記錄,都是他們職業生涯最佳表現。在決賽開始前,楊俊瀚的官方生涯最速記錄,在所有選手中排名第七、等同倒數第二,南非選手Thando Roto、美國選手Cameron Burrell均曾跑出10秒之內的佳績,在這是比賽卻分別以10秒24、10秒27敗給跑出10秒22的楊俊瀚,跌破各方專家眼鏡。
男子標槍的鄭兆村也寫下類似傳奇。他在上屆世大運的比賽記錄是79公尺35,生涯最佳成績也僅有86公尺92,本次在數度峰迴路轉後,最後一擲交出91公尺36的驚人成績,險勝強敵,扣人心弦。
楊俊瀚與鄭兆村的奪牌傳奇,也拉動田徑項目票房,單日現場購票張數便高達2382張。開低走高的世大運,至此完完全全擺脫「票房低落」陰影,迎來風光落幕。
回家、逆轉勝的集體意志,與各種「老天保佑」的幸運,成全了台灣人難忘的世大運之夏。賽事之後,當體育選手成為觀眾的「逆轉勝」英雄,這想像背後的民眾期待也正滋生:台灣在國際上的存在,這場特殊而漫長的賽季,還有「小島逆轉勝」的可能嗎?又或者,不論輸贏,還能維持不卑不亢打好每一場比賽的運動員精神嗎?
回家、逆轉勝的集體意志,與各種「老天保佑」的幸運,成全了台灣人難忘的世大運之夏。
(實習記者林昱帆對本文亦有貢獻)
謝謝大家的祝福
其實台灣是主場,自然就會比起其他參賽國家有優勝的條件。如果台灣人能在如此大勢之下亦能去想一想自己的國家就樣走,那就會更好
祝福台湾,祝福中华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