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場

反年金抗議、原住民議題……世大運期間,台灣人在聊些什麼?

世大運閉幕在即,但這場國際賽事留給台灣社會的影響,才正要揭開序幕。

本屆世大運獲得台灣人的高度關注。

本屆世大運獲得台灣人的高度關注。攝:Alberto Buzzola/LightRocket via Getty Images

特約撰稿人 李映昕

刊登於 2017-08-30

#台北世大運#Talking Point

2017年世界大學運動會(Universiade,以下簡稱世大運)今天在台北閉幕。過去兩週,世大運不僅佔盡了台灣媒體的頭條,台灣人的臉書也被世大運集體洗版。

本屆世大運之所以獲得如此之高的關注,除了賽事宣傳手法吸睛外,真正讓它成為輿論焦點的,是賽前的「台灣」或「中華台北」爭議。長期以來,台灣只要出現在國際體育賽事上,都只能使用「中華台北」之稱。在台北市政府最初公布的媒體手冊中,也使用「中華台北」一詞。這件事引發了台灣人的質疑:既然在自己家辦活動,為什麼還要矮化自己?民間也發起「正名運動」,強調「台灣不是中華台北」。

不過,這場「正名風波」的熱度並沒有持續太久,在開幕禮當天,反對年金改革的團體阻擋運動選手入場,迅速將世大運的關注度拉高了好幾個量級。

反年改團體抗議:誰是輸家?

8月19日晚的開幕典禮上,運動員開始進場接受歡呼,但字母B開頭的布基納法索(Burkina Faso,台灣稱布吉納法索)隊之後,就不見任何運動員進場。現場觀眾揮舞着小旗子,卻只見到旗手一個人孤伶伶走過偌大的田徑場。所有人都愣住了,不知道發生什麼事情,但現場配樂依然響亮,氣氛變得卻越來越尷尬。各大轉播平台與社群媒體,開始出現大量留言詢問「運動員去哪了?」

反對改革軍隊和公務員退休金團體於運動會開幕禮時在場外抗議,並堵塞入口,只容許旗持旗手單獨進場。
世大運開幕當天,反年金改革團體在場外抗議,並堵塞入口,只容許旗手單獨進場。

跟場內的靜默形成強烈對比,同一時間,場外卻是一片混亂與叫囂。原來場外有反對年金改革的團體抗議,導致大量運動員無法進場。雖然台北市警方即時處理,但進場過程還是被迫中斷了40分鐘。最後主辦單位決定讓還沒進場的運動員一次進場,瞬間,場內的歡呼聲響遍雲霄。

反年改團體是誰?

「年金改革」是去年蔡英文政府上任後,針對即將破產的台灣國民年金所做的一系列措施調整,包括調刪軍公教人員的退休金,因此引發資深與退休公務員的抗議。台灣社會普遍熟知的反年改者,是全國公務人員協會理事長李來希,但他本人否認發起世大運開幕典禮的抗爭。而李來希所參與的「監督年金改革聯盟」,傳出因為世大運開幕爭議內鬨,8月28日,召集人黃耀南以「階段性任務結束」為由,宣布聯盟解散。

台灣的年金改革陷入僵局,蔡英文政府今年1月公布年金改革方案以來,反年改團體抗議聲浪不斷。他們認為,年金是政府當年承諾軍公教人員的退休保障,政府應該要有誠信,且退休金被大幅削減,會對生活造成很大不便。

不過,負責主持年金改革會議的副總統陳建仁就曾經手繪一張示意圖,把現在的年金制度比喻為快要死掉的鵝,如果不處理,「已退休的年老世代退休金領不久,而未退休的年輕世代會領不到退休金」;也有年輕公務員認為,年金改革應該加快進行,避免老了之後出現領不到退休金的情況。因此,年金議題在台灣,除了勞工與階級的討論面向,還有一個面向就是年輕與老人世代的對抗。

世大運開幕當晚,雖然最後各國運動員完成了入場儀式,但反年改團體干擾入場行為,還是立刻引發了台灣民眾的譴責聲浪。網絡輿論普遍認為,世大運是國際場合,更是台灣難得舉辦國際賽事的機會,在重要的開幕禮上干擾外國運動員的入場,「根本是丟台灣人的臉」。不少人認為,「反年改團體瞬間用光了台灣社會對他們的耐性」,並讓蔡英文政府有了大刀砍年金的政治契機。

但也有另外一派意見認為,台灣社會是一個有集會遊行與意見自由的國家,為什麼可以支持關廠工人或他團體的抗爭,卻不屑反年改團體的行為,甚至罵他們「丟台灣的臉」?並且,社會運動需要採取激進的衝撞策略,才能提高社會聲量,換取更多談判籌碼。

全國關廠工人連線成員陳秀蓮就在臉書上寫,這是「召喚集體認同(台灣蒙羞)來否定干擾者的抗爭權利(反年改衝世大運)」。她也指出,如果只是把反年改人士當成既得利益者來批判,或者讓國族情感掩蓋了年金改革中應該被正視的爭議,最後可能只剩下一個高喊着「我是台灣人我驕傲」卻高工時、低薪資的派遣工。

原住民文化成「神救援」

雖然進場中斷被輿論歸咎於反年改團體,但這場抗議也引發民眾對於世大運維安的疑慮,更使得主辦方台北市政府臉上無光,眼看着世大運開幕禮就要成為一個難以收拾的殘局,開幕表演中由台灣原住民各族表演的歌曲與舞蹈橋段「島嶼生成」,卻成為了「世大運開幕典禮的神救援」。

這段節目從一開始就出現了台灣原住民傳說中常出現的意象——鯨魚,動畫特效又將鯨魚跟板塊擠壓過程中出現的陸地合而為一,而擠壓出來的陸地就是台灣島。

台灣著名的原住民文化媒體 Mata Taiwan 指,阿美族、撒奇萊雅族、達悟族以及卑南族中的南王部落,都有關於鯨魚的傳說或祭典。台灣島的形狀也類似鯨魚,更意味着台灣是一個海洋島國。而這兩年非常火紅的「台灣獨立旗」、「台灣國護照貼紙」,也借用了西拉雅族畫家陳剛毅所畫的鯨魚圖象。

這段表演在網絡上引發討論,有網友出來回顧歷史,指出台灣等於鯨魚的意象,從以前就不斷出現。而這次世大運的開幕,更是把地質學、原住民傳說、台灣島外型以及台灣人認同,透過鯨魚這個圖騰串連起來,成為塑造台灣共同體與國族神話的象徵。

除了鯨魚之外,「島嶼生成」這段節目還包括泰雅族的織布歌、排灣族的古謠等,這些歌曲都被認為是台灣原住民族的驕傲,對世界各國的運動員展現了台灣豐富的多民族文化。

2017年世界大學運動會在台北舉行,場外有武警持槍戒備。
世大運舉行期間,運動場外有武警持槍戒備。

這些本土元素,刷淡了前面反年改團體阻擋進場的爭議,重新把觀眾注意力拉回世大運。因此觀眾紛紛稱讚「原住民簡直是世大運的神救援」。

原住民更適合體育競技?

本次世大運還引發了對原住民的另一場「熱議」,那就是:原住民的「血型」與「基因」是否特別適合體育競技?

本屆世大運,台灣選手的成績超乎歷屆表現,攤開金牌選手的得獎名單,發現不少都是原住民族,包括女子舉重破亞洲記錄的郭婞淳(阿美族)、男子一百米金牌的楊俊瀚(阿美族)。截至8月30日凌晨,台灣共奪得26面金牌,其中就有5位是原住民選手。原住民選手的表現引發關注,也引起人們對「米田堡血型」的討論。

「米田堡血型」是一種特殊血型,阿美族、達悟族與卑南族中,具有這種血型的人比例較高。馬偕醫院輸血醫學實驗室研究員許淳欣指出,米田堡血型者可能會有比較好的二氧化碳代謝能力,因此在運動上具有生理優勢。

2017年8月20日,世大運舉行中華台北對法國的排球賽事。
2017年8月20日,世大運中台灣對法國的排球賽。

但這種「基因論」、「血型論」的觀點,也引發抨擊與質疑。質疑的人提出「社會建構論」,認為原住民積極參與體育,可能跟生理優勢無關,而是經濟與文化資本比較弱勢,為了生活温飽而不得不加入運動隊,批評「血型論」不只忽略了運動員本身的付出與練習,也看不到原住民在台灣社會中的弱勢處境。

從這次圍繞「米田堡血型」的爭論來看,台灣社會對於原住民的處境認知,雖然還不夠全面,但比起過去對原住民受壓迫史一無所知的情況,在網路輿論流通速度越來越快速的今日,各種觀點也能即時互相回應、辯駁。社會大眾即便一開始對原住民有認知偏誤,也開始有機會了解不同觀點。

再度高漲的台灣意識

在台灣選手屢屢奪牌之後,「台灣共同體」的意識也越來越明顯。由總統蔡英文擔任會長的中華文化總會,宣布要在世大運閉幕後隔天舉辦「831 台灣英雄大遊行」,讓運動員接受民眾的歡呼喝彩。有趣的是,長期倡議台灣獨立的「公投護台灣聯盟」召集人蔡丁貴在臉書上表達不滿,認為「台灣英雄大遊行怎麼輪得到中華文化總會在辦」,宣布也要出席遊行,沿路發放他們自行製作的台灣國旗。「中華」與「台灣」,互相競爭着「台灣共同體」的詮釋權,「台灣意識」也透過此次世大運被再次放大。

「台灣意識」也影響了政治人物在選民心中的印象。世大運的開幕禮上的意外,後來衍生出另一個事件。台北市長柯文哲公開受訪時,稱干擾開幕典禮的反年改團體是「王八蛋」,有網友到柯的臉書留言,質疑市府在世大運開幕維安不力,並以「誰是王八蛋」質問柯文哲。柯文哲隨後親自在臉書上留言,回覆「你和那些反年改團體」,引來將近50萬人點讚,為他明年的市長連任之路帶起高聲勢,甚至有人勸進柯文哲選總統;總統蔡英文在開幕典禮當晚,也在臉書粉絲頁發文,指反年改團體「如果以為這樣就可以破壞這場賽事,那就太小看台灣了」

世大運即將閉幕,但一場國際賽事留給台灣社會的影響,才正要揭開序幕。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