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深度

張士超:一場不顧一切也要搞的閲兵

這次閲兵的發起頗有內部爭議,這也是為何一直秘密準備,直到7月28日仍秘而不宣的原因之一。

2017年7月30日,慶祝解放軍建軍90周年閱兵在內蒙古朱日和訓練基地進行。

2017年7月30日,慶祝解放軍建軍90周年閱兵在內蒙古朱日和訓練基地進行。攝:China Daily via Reuters

刊登於 2017-07-30

#張士超#評論

對於解放軍建軍90週年大閲兵最大的理由,官方宣傳使用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次為建軍節舉行的閲兵」。然而眾所周知,這個「新中國」的閲兵慣例是國慶,雖然鄧小平主政後將首次閲兵放在1981年9月的華北大演習中,但也是鄧很快將國家閲兵慣例統一到十年方一大閲。2015年的抗戰勝利70週年閲兵,無疑打破了這個慣例,但此後是否援引俄羅斯慣例固定在抗戰勝利日閲兵,未見動向。此次在距建國整數年還有兩年,距國慶還有兩個月的時機閲兵,無疑也不是國家慶典慣例。而且,此後是否依例每年建軍節閲兵,也缺乏可操作性,因為建軍盛於建國顯然不妥。

因而可想而知,這次閲兵的發起頗有內部爭議,這也是為何一直秘密準備,直到7月28日仍秘而不宣的原因之一。此次閲兵,檢閲台上除最高領導人和軍方將領,其他國家高層沓無蹤影;受場地條件所限,各種盛大場面難以展開,連儀仗隊和軍樂團也沒了用武之地,一切都頗顯異樣。

也許正是為了迴避這種國家禮制上的混亂,這次閲兵採用了別出心裁的「沙場閲兵」,即部隊全部以野戰姿態出現,有意強調參閲的都是正在朱日和「駐訓」的全軍精鋭部隊。可是,連海軍艦艦導彈和戰略核導彈都參加的「駐訓」,還是掩飾不住興師動眾的刻意痕跡。同時,從實戰出發加強軍隊改革、軍事訓練和裝備建設值得肯定,但實戰訓練成果的檢驗,顯然以軍事演習更為有效。這次閲兵後也預報將有對抗演習,但這種最能檢驗戰鬥力的手段卻突然又對公眾遮遮掩掩起來。

不巧的是,強軍作為近年頗能吸引眼球的旗號,有效地使相當一部分公眾愛國激情高漲,極力支持政府,迴避和批判種種「雜音」,然而強軍和實戰的最起碼目標難道不是「保家衞國」嗎?而中印邊界印軍已越界月餘,為何如此強大的國防不能應對,頓時成了中共最高層在閲兵中收穫政治果實後無法迴避的燙手山竽。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