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深度影像

圖集:拉扯撲擊,誰是大和民族國技的代言人?

埋身搏擊,汗水交融。相撲的存在不只囿於攻守對抗的競技,而是深入日本民族文化骨髓的靈魂載體。

相撲手和他穿著的纏腰布都沾滿了相撲場上的泥沙。

相撲手和他穿著的纏腰布都沾滿了相撲場上的泥沙。攝:Issei Kato/Reuters

端傳媒 攝影組

刊登於 2017-07-24

#影像

埋身搏擊,汗水交融,在圓形的土俵內,兩位力士使出渾身蠻力,務求使對手拉到地上,或將其推出圈外,取得最後勝利。相撲,這項具千年歷史的傳統日本國技,讓大和民族的刻苦勇敢精神,一代代的傳承下去。相撲運動的存在不只囿於作為攻守對抗的競技項目,而是深入民族文化骨髓的靈魂載體。

然而,國技的背後卻迎接著青黃不接的問題。由於相撲運動的艱苦訓練和受嚴謹的傳統規條束縛,不少當地的年輕人為之卻步。取而代之,是來自東亞平原的蒙古選手。蒙古選手近年在日本土俵上所向披靡,風頭一時無兩,成為日本相撲界龍頭。在民族意識高強的日本,其「國技」運動被外來的選手壟斷之際,應該如何思考相撲運動的未來傳承之路?離鄉別井的蒙古選手,雖然是出生在日本之外,但同樣刻苦勇敢的性格,不就是與大和民族引以自豪的傳統性格不謀而合?他們能成為日本相撲的民族代言人嗎?

路透社駐日本的攝影師Issei Kato紀錄了一眾相撲選手的刻苦汗流及生活細節,平實呈現於影像之上。

相撲手在 Ganjoji Yakushido 寺廟裡練習相撲。
相撲手在 Ganjoji Yakushido 寺廟裡練習相撲。攝:Issei Kato/Reuters
相撲手 Kyokutaisei 在 Ganjoji Yakushido 寺廟訓練完畢後與嬰兒合照。
相撲手 Kyokutaisei 在 Ganjoji Yakushido 寺廟訓練完畢後與嬰兒合照。攝:Issei Kato/Reuters
相撲手 Kaiho 在 Ganjoji Yakushido 寺廟的正殿吃相撲火鍋。
相撲手 Kaiho 在 Ganjoji Yakushido 寺廟的正殿吃相撲火鍋。攝:Issei Kato/Reuters
相撲手睡覺時需要戴上氧氣罩協助呼吸,以確保呼吸暢順。
相撲手睡覺時需要戴上氧氣罩協助呼吸,以確保呼吸暢順。攝:Issei Kato/Reuters
相撲手 Kyokuhozan 在訓練時休息。
相撲手 Kyokuhozan 在訓練時休息。攝:Issei Kato/Reuters
相撲手 Kainishiki 在 Ganjoji Yakushido 寺廟訓練完畢後回家。
相撲手 Kainishiki 在 Ganjoji Yakushido 寺廟訓練完畢後回家。攝:Issei Kato/Reuters
巴西相撲手 Kaisei (左) 和蒙古相撲手 Kyokushuho (右) 在訓練前包上肌內效貼。
巴西相撲手 Kaisei (左) 和蒙古相撲手 Kyokushuho (右) 在訓練前包上肌內效貼。攝:Issei Kato/Reuters
蒙古相撲手 Tomozuna Oyakata 在 Ganjoji Yakushido 寺廟裡練習。
蒙古相撲手 Tomozuna Oyakata 在 Ganjoji Yakushido 寺廟裡練習。攝:Issei Kato/Reuters
相撲手 Kaiho 在 Ganjoji Yakushido 寺廟裡練習。
相撲手 Kaiho 在 Ganjoji Yakushido 寺廟裡練習。攝:Issei Kato/Reuters
當地居民在 Ganjoji Yakushido 寺廟外觀看相撲手練習的情況。
當地居民在 Ganjoji Yakushido 寺廟外觀看相撲手練習的情況。攝:Issei Kato/Reuters

(端傳媒實習記者伍振中對此文亦有貢獻。 )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