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深度

柏林實驗音樂地圖:一名香港結他手在柏林的第三年

他在柏林長住,想要知道這座城市孕育和容納眾多藝術家的秘密。

Eric 是吉他手,主力做即興音樂。之前曾在美國長住,往來香港與美國之間。2010年幫朋友的樂隊當現場吉他手,2012年跟 Sascia Pellegrini 組成了 Meta Fog,同時亦開始以個人身分在實驗音樂會中演出。

Eric 是吉他手,主力做即興音樂。之前曾在美國長住,往來香港與美國之間。2010年幫朋友的樂隊當現場吉他手,2012年跟 Sascia Pellegrini 組成了 Meta Fog,同時亦開始以個人身分在實驗音樂會中演出。攝:葉家豪/端傳媒

端傳媒記者 張書瑋 發自香港

刊登於 2017-07-23

「我住在這裏。」

施普雷河(River Spree)流過指尖,由柏林市區東南去向西北。手指卻停下來,指着沿河邊的一塊梯形區域。Wrangelkiez 在舊圍牆的這一邊,剛好落進曾經的西柏林美佔區,奧伯鮑姆橋(Oberbaumbrücke)從這個街區升起,跨過河對岸就是前東德,如今毗鄰遊客喜愛的景點東區畫廊,還留下一片以波蘭城市命名的街道。Wrangelkiez 則成為藝術家們喜愛的居住地,這裏咖啡店與小餐廳隨處可見,到處都可以是休閒據點。

Eric 陰差陽錯入住在這個區。房東說,房源搶手,但看在他姓氏簡潔:一群電郵地址西方人長長的姓氏扎堆,中間突然出現一個「Wong」,便將房子租給了他。走出住處向南走不到一分鐘,就是大麻勝地 Görlitzer Park。「其實明明其他地方也有人販售,但不知為何這裏特別出名。」住處向北到地鐵站 Schlesisches Tor,也是一分鐘路程,他用德語唸了一遍站名,音節多得像有回音,「我也是去了好久之後才唸清楚這個字。」

「香港很容易讓人氣餒,但這裏也有人不斷努力。大家用各自的方式去實現一些事,走到外面闖是一種,留在香港努力也是一種。」

Eric 是結他手,主力做即興音樂。之前曾在美國長住,往來香港與美國之間。2010年幫朋友的樂隊當現場結他手,2012年跟 Sascia Pellegrini 組成了 Meta Fog,同時亦開始以個人身分在實驗音樂會中演出。2012年時他去了一次柏林,深受衝擊,「當時覺得柏林似乎有好多文化藝術的好事情發生,很好奇是什麼可以讓一座城市培育和容納那麼多厲害的藝術家。」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