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動態
4月5日,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領導的內閣批准了打擊仇恨言論和虛假新聞的新法案。法案要求社交媒體必須在24小時內刪除「明顯違法」的內容,有爭議部分也必須在7天內處理完畢,並向投訴者反饋處理結果。未能做到的公司將面臨最高可達5000萬歐元的罰款,而該公司在德國的負責人也將面臨最高可達500萬歐元的單獨罰款。
我們不能接受在德國運營的公司不遵守德國法律,如果今後他們還不好好做,我們會對這些公司施加高額的罰款。
在涉及誹謗、暴力威脅和公開煽動等方面,德國有着世界上最嚴厲的法律,例如否認納粹大屠殺(Holocaust)或煽動對少數群體的仇恨均涉嫌違法,不過之前鮮有因網上言論違反相關法律而被起訴的個案。
此外,由於聯邦議院將在今年9月迎來換屆選舉,德國政府此舉也意在防範社交媒體上的仇恨言論與虛假新聞干擾大選,並抑制因大量難民湧入德國而日趨激化的種族與宗教矛盾。
德國綠黨的法律專家 Renate Kuenast 指責該法案會限制言論自由:「我的恐懼和其他許多人一樣,這一法案將會限制人們自由地表達個人看法,因為它只會要求刪除、刪除、刪除。」
德國數字行業協會 Bitkom 的經理 Bernhard Rohleder 指出:「由於處理期限極短且處罰嚴厲,作為預防措施,社交媒體公司可能會被迫刪除任何可疑的言論,這將對互聯網上的言論自由造成嚴重影響。」代表消費者的組織也對此有不同看法,德國數字社會協會(Digital Society Association)消費者部門負責人 Volker Tripp 認為:「要求社交媒體變身為內容審查警察是錯誤的做法。」
Facebook 公司發言人也表示:「這項法案會迫使私人公司而不是法庭成為判斷內容是否違法的法官。」Facebook 在德國擁有2900萬活躍用戶,約佔德國總人口的三分之一。
法案仍需提交聯邦議院通過才會正式頒布實施,不過據德國媒體估計,該法案將在聯邦議院換屆選舉之前得到通過。
3月15日報導:德國擬強制社交媒體對假新聞和仇恨言論開刀,縱容者或被罰5000萬歐元
德國將在今年9月迎來聯邦議院的換屆選舉,為防止社交媒體上的仇恨言論與虛假新聞干擾大選,德國聯邦司法及消費者保護部(BMJV)於3月14日提出了一項法律草案,擬對社交媒體平台該如何監管仇恨言論與虛假新聞作出詳細規定。
我們將會為相關公司制定具有約束力的標準,要求他們迅速處理用戶投訴並刪除違法內容。
德國政府其實自去年就開始醖釀對社交媒體平台採取更嚴厲的監管措施,其中就包括威脅將對縱容仇恨言論的公司處以高額罰款 。
而這次公布的法律草案規定,在接到用戶舉報後,任何「明顯違法」的內容必須在24小時內被刪除;有爭議內容如果在調查後確認違法,也必須在7天內刪除。
草案還要求社交媒體平台必須設立24小時響應的舉報系統,安排專人處理用戶投訴,而違反相關法律的公司將面臨最高5000萬歐元的罰款。
目前該草案仍需得到德國政府和聯邦議院的批准,但司法及消費者保護部相關人士認為,草案在9月24日的選舉前應可以獲得通過。
一份研究機構的報告顯示,今年1月及2月份,只有39%被用戶舉報的仇恨言論在24小時內被 Facebook 刪除,而 Twitter 更是僅刪除1%。不過 YouTube 表現極佳,24小時內刪除了90%的用戶舉報內容。
Facebook、Twitter 及 YouTube 都暫時未對草案作出有實質內容的回應,只是表示會繼續改善流程;而德國數字行業協會 Bitkom 批評了法律草案,稱在每天處理超過十億個帖子的網絡平台上,要求在24小時內刪除違法內容「完全不現實」。
歐盟委員會發言人 Christian Wigand 也在3月14日表態:「德國政府的例子表明,歐洲立法者對社交媒體的耐心不是無限的。」去年5月底,歐盟曾與 Facebook、Twitter、微軟及 Google 簽署「反恐行為守則」,同樣要求他們在24小時內刪除平台上的仇恨言論。但該協議只是不具約束力的「君子協定」,外界預計歐盟或會在今年5月份提出更強硬的解決方案。
聲音
這並不意味着互聯網將不再是一個自由的空間,只是與現實生活一樣,你同樣不能在網絡空間隨意詆毀他人。
信任是社交媒體的主要資產之一,如果人們不再信任這些渠道,那麼他們將停止使用這些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