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早前引述兩名不具名美國官員指,中國在南海人工島礁上,完成建造約20座混凝土建築物,上有可伸縮上蓋,相信用以收納地對空導彈。
「我有相當的把握,這些是導彈收納建築。」 格里格.波林(Greg Poling)告訴端傳媒,「目前我們掌握的信息,都證實新聞中『不具名美方官員』的說法。」
波林是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簡稱CSIS)下屬亞洲海事透明倡議(Asian Maritime Transparent Initiative, 簡稱AMTI)的主任。他的研究範圍是美國亞太政策,專攻海事、南海爭端及東南亞,發表過四本相關著作。AMTI長期關注南海各聲索國的海洋主張及填海造島活動,研究和衞星圖片多次被英美主流媒體引用。
AMTI掌握的商用衞星圖片上,可在永暑礁(Fiery Cross)、美濟礁(Mischief Reef)、渚碧礁(Subi Reef)上找到路透報導描述的長20米、高10米的建築物,每個礁島上有8個,離其他防禦工事不遠,大概從2016年9月開始建造,11月竣工,說明這與美國大選結果並無關係,而是中方既定計劃。
早前曝光的、中國在永興島(Woody Island)上部署的紅旗-9防空系統,也可收納於建築當中,防止曝露在外受海水腐蝕。關上建築上蓋後,可防止衞星情報監測,隱藏當中的發射裝置數量。戰時,這些建築物還可抵禦非直接、威力較小的炮火。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沒有否認相關報導。他在例行記者會中說:「中國在自己的領土上開展正常的設施建設,包括部署必要和適度的國土防禦設施,這是國際法賦予主權國家的正常權利。」
波林指,發現導彈收納建築,是意料之內。「任何從2013年開始觀察中國在南海建設行動的人,都不會對此感到驚訝。」AMTI早前已預測,中國會在南海諸島上陸續建設雷達設施、飛機跑道,以及布置地對空和反艦導彈。去年3月,英國《簡氏防務週刊》就已根據一張從中國軍事雜誌轉到微博上的照片推測,中國在永興島部署了鷹擊-62遠程反艦導彈,射程估計超過400公里。波林認為,軍事工事現已基本建設完畢,中方下一步會在南海部署更多戰鬥船隻、地對空和反艦導彈。
隨着中國的海防和漁民在「九段線」上的力量增強, 出沒頻率增高,與鄰國軍民在海上相遇、產生摩擦的頻率會越來越高,2017的南海可能免不了經歷「暴風雨」。
波林預期,隨着中國的海防和漁民在「九段線」上的力量增強, 出沒頻率增高,與鄰國軍民在海上相遇、產生摩擦的頻率會越來越高,2017的南海可能免不了經歷「暴風雨」。
今年南海的休漁期為5月1日至8月16日,比以往延長了一個月,範圍為北緯12度以北至「閩粵海域交界線」的南海海域,外國漁民亦不得進入。期間,中國漁民會南下至休漁範圍外的南沙群島(Spratly Islands,斯普拉特利群島)海域捕魚。中國在這一海域的基礎建設和海防加強,中國漁民停留的時間可延長,鄰國的漁民和海防變得被動。
「要引發一場衝突甚至不需要中南海下令,有時也由不得政府控制。」
「要引發一場衝突甚至不需要中南海下令,有時也由不得政府控制。」波林舉例說,漁民通常有很強的民族主義,某國的漁船和他國漁船相撞、或某國海防將他國漁船擊沉,事後可能任一國都要保持強硬態度,導致事態惡化。
島礁戰時派用場
美國智庫蘭德公司2015年發布的「The U.S.-China Military Scorecard(中美軍事得分卡)」報告分析,若中美在2017年於南沙群島發生衝突,中方落得下風。但目前中國在南海一步步完善軍事部署,會對中美軍事實力對比產生怎樣的影響?波林分析,和平時期,中國在南海軍事升級,讓美國顯得軟弱無力,讓南海的東南亞國家成為驚弓之鳥。而在戰時,這些人工島上的軍事設施雖然不能從根本上扭轉中美軍事力量的強弱,但也絕非毫無用處。
「中國軍方也清楚,即使配備防禦工事,南海人造島礁是無法防禦到底的,然而,它們可能可以堅持幾小時、幾天不被攻破。」波林認為,如果中美在這些島礁附近海域開戰,極可能並非為爭奪島礁本身,而是已處在更大規模的戰爭。
「如果美軍在認真考慮攻擊南沙群島,那很可能它已在東北亞跟中國開戰,擔心着如何保衞台北和東京。那時候,幾小時、幾天都是至關重要的。」
「如果美軍在認真考慮攻擊南沙群島,那很可能它已在東北亞跟中國開戰,擔心着如何保衞台北和東京。那時候,幾小時、幾天都是至關重要的。」根據波林的觀察, 一些華府人士低估了人造島上軍事設施的作用。有人認為只要導彈瞄準,就可將小島礁瞬間夷為平地。這對於面積小的島礁可行,但對於南海最大的人工島、佔地5.66平方千米、可容納珍珠港基地的美濟礁,恐怕就行不通了。
美國南海及亞洲政策尚未成型
特朗普曾表示撤出南海,但上任一個多月來,美國航母仍在南海航行。波林分析,這是來自國防部的技術性決定,短期內,相關政策不會與奧巴馬時期有大出入。待幾個月後,政府中高級人員陸續全數到位,才能觀察到美國的南海政策是否轉彎。
特朗普內閣還未推出明確的南海政策,亞洲政策目前也相當模糊。中高級官員的到位速度較慢,國安會中的亞洲高級事務主管波廷格(Matthew Pottinger)或是僅有的熟悉亞洲的高級官員,他的資歷集中在中國,曾作為記者被派駐到中國七年。目前未知他旗下團隊的具體組成。
波林擔心,特朗普政府未來的亞洲政策,會由中國問題主導。「如果只透過中國來看亞洲,就會如北京一貫的說法,美國到中國的家門口出頭,只是為了牽制、對抗中國。」他認為,在奧巴馬時期,「重返亞洲」政策惹來不少批評,但當時,中國政策只是美國的亞洲政策的其中一部分,是最大、最重要的一部分,而不是唯一的部分,美國與日本、東南亞國家等也保有長期持續的、有建設性的交往。
中美皆是「軟硬兼施」?
就南海問題,國務卿蒂勒森曾在參議院的提名確認聽證會上發表一個言辭激烈的警告:「我們將必須向中國發出一個明確的信號,首先,停止修建島嶼, 第二,你們也將不被允許靠近這些島嶼。」
美國國務卿蒂勒森寫道:「中國不能被允許用這些人工島嶼來恐嚇鄰國和限制南海的航海和航空自由」
然而,聽證會後,蒂勒森對一名參議員追加提問的書面答覆外泄,顯示他的南海立場軟化,他寫道:「中國不能被允許用這些人工島嶼來恐嚇鄰國和限制南海的航海和航空自由」。
除去了在和平時期也要禁止中國靠近人工島的意味。由始至終,白宮及國務院並未發表官方說明澄清蒂勒森最初的說法,而是從參議院外泄的一份檔案中看出,蒂勒森的「警告」很可能只是由於準備不足而致的口誤,不代表美國的南海政策突然轉向強硬。
但曾著有《The South China Sea:The Struggle for Power in Sea》(台譯《南海:21世紀的亞洲火藥庫與中國稱霸的第一步?》的英國記者海頓(Bill Hayton)則觀察,自去年七月南海仲裁案頒佈後,中國在策略上有所調整,這或許顯示中國有意藉減少海面衝突與提出新的法律理據,來維護其遵行國際法規的大國形象。
海頓近日在英國諾丁漢大學中國政策研究所網站發布的文章中指出,縱使中國在爭議海域的造島工程不斷,但中國海軍在2014年7月於西沙群島與越南發生衝突後,至今未有以政府名義與其他爭議國發生正面衝突,亦沒有試圖控制更多島礁。海頓舉例,中國雖然至今拒絕採納國際仲裁庭的裁決與理據,但中國在與菲律賓外交關係改善後,容許菲律賓漁民前往黃岩島對出水面捕魚。他引述多名東南亞海事專家的觀點指, 有跡象顯示中國漁船在其他亞洲國家的專屬經濟海域的活動有明顯減少。
海頓指出,另一個跡象是,包括中共黨校研究院在內的中國官方法律學者,在近年持續推動國際法研究,並在南海仲裁案後,嘗試繞過「九段線」的合法性爭議,提出新的理據來支持自己的主權聲索。這些理據雖未必符合聯合國《國際海洋法公約》的條文,但他大膽而冒險的猜測是:中國或許這或許顯示中國暫時已默默撤回了最具爭議性的「九段線」主張。
不過,海頓也指出,這種「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作風,未必是長期政策,很可能是中國希望靜觀時局變化的短期部署。但這至少說明,中國目前並沒有大幅偏離國際規範。
“中国不能被允许用这些人工岛屿来恐吓邻国和限制南海的航海和航空自由”
南海是中国的,凭什么让邻国航海,航空自由!!
是滴,继续建设吧,我们的基建狂魔😄😄😄
菲律宾都没说什么了,那为什么美国这个域外国家老是对南海指指点点呢?因为美国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所以,南海岛礁建设势不容缓啊,军舰,航母建造也势不容缓。
所謂航行自由對航運、海軍大國有利,因為他們的有航行能力到處走,缺乏這種能力的,唯有擴大自己的海岸基線。
再者,如果領土都不爭,那這個政權如何面對國民?
拿了钱呗
一篇完全用美国人的论点和口吻写的南海问题文章,确实相当可观,周围国家有没有遇到航海自由的问题或者其他争议完全不顾及,只有老美最伟大,关心别人不考虑的问题,真热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