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Map制霸的時代,我們需要怎樣的紙本地圖?

一張地圖,連步行途中消耗多少卡路里都幫忙計算出來,裏頭資訊豐富的程度令人目不暇己。有了它,Google Map也無用武之地。
風物

拜科技之賜,紙本地圖或許已被許多人打入冷宮,只要點開手機裏的Google Map,全球衛星定位(GPS)立即在地圖上將你定位;輸入目的地,不消幾秒,一條路徑已被規劃出,甚至步行、開車、搭乘公共運輸系統(如果有的話)需要多久也一併算出。要是擔心走錯路,便請它導航帶路,想走丟都很難。其便利的程度任誰也會拍胸脯幫它掛保證:有了Google Map這種旅行的好朋友,誰還需要紙本地圖?

紙本地圖真的失去魅力?前一陣我在日本奈良縣採訪時收到一張B6大小的地圖,出乎意料帶來豐富的資訊,即便在Google Map面前,也能立於不敗,瞬間讓我想改口:有了這種超級地圖,誰還需要Google Map?

究竟是什麼樣的地圖?賣個關子先。要體認到這份地圖的難能可貴,不妨先從我旅行和地圖間的愛恨情仇看起。

一直以來,我和多數的旅人相同,旅行時與地圖形影不離,可能是一本旅遊導覽書的附錄地圖,也可能只是列印出某景點周遭的局部放大地圖。但不得不說,即便已身處地球未知區域幾乎不存在的時代,要取得一份品質優良的地圖仍然不容易。

導覽書推薦的景點密密麻麻塞滿地圖,遠看彷彿一隻隻螞蟻行走於上。
導覽書推薦的景點密密麻麻塞滿地圖,遠看彷彿一隻隻螞蟻行走於上。

連紅綠燈都收錄的城市地圖

日本旅遊雜誌專刊所附的地圖算是鉅細靡遺的。2005年,那是全球衛星定位、線上地圖還未盛行的年代,我拿着京都賞楓的日文旅遊專刊闖蕩京都,代步工具不是熟知的公車,而是要花點力氣的腳踏車。還好有這份地圖,帶着我自在地穿梭在京都大街小巷,一點也不像經驗值很低的外地人。

京都大小巷弄皆繪於此圖,舉凡重要建築、地標、寺廟、河流,還有導覽書推薦的景點密密麻麻塞滿地圖,遠看彷彿一隻隻螞蟻行走於上。每晚,我會研究從民宿到景點間的最佳路線(原則通常是:走大路、避免左拐右彎的路線),以醒目的紅色原子筆把路徑畫在上頭。然後,隔天騎上車後,就把自己當成導航系統。在對一個城市尚未熟悉的當時,這份工作其實是不容易的。出發前經常得默唸:「到某某路時右轉,然後遇到某某路時左轉⋯⋯」

為了確保還在正途上,不時也得把放在菜籃的地圖拿出來比對。但最後真正的救星,其實是標註其中的紅綠燈(沒錯,京都所有的紅綠燈都在上頭)。對於記憶力不佳的我來說,只需記得到了第幾個紅綠燈需向左或向右,簡單明瞭多了。

地圖沒說的累死人上下坡

讓人踢到鐵板找不著路的地圖也不少。京都青蓮院與青蓮院青龍殿是位於山下山上兩處的寺廟,互有關連,於是經常有人如我,跑錯地方。寺方也貼心的在入口處張貼了一張B5大小毛筆勾勒出的地圖,簡單交代怎麼從青蓮院步行至山上的青龍殿,一旁寫着:所需時間約30分鐘。

一張B5大小毛筆勾勒出的地圖,簡單交代怎麼從青蓮院步行至山上的青龍殿。
一張B5大小毛筆勾勒出的地圖,簡單交代怎麼從青蓮院步行至山上的青龍殿。

這份東方風情濃厚的地圖簡單到有種催眠魔力,好似這段路一點也不費吹灰之力。前半段尚屬易懂明確,總是會在重要地方標出指標,如神社、山莊、木橋等,讓人可以放心的繼續向前。不過,後半段一路爬坡的山路地圖就是連續的「之」字型,原以為可一路抵達終點,孰料半路竟出現地圖中沒有的岔路。那是已經沒有手機訊號的地方,就連想呼叫Google Map來救援也沒輒。最後,只能憑着運氣,賭一把了。

還有一次的經驗也是哭笑不得:北海道的美瑛騎乘單車。旅遊雜誌好心幫忙規劃出路線,也將路線中每個景點間的距離與所需時間都計算出來。上路之後才發現,最重要的關鍵大事,竟然隻字未提。在美瑛這片丘陵當中,高低起伏不斷,景點之間在平面地圖上的一直線,全都成了上下起伏的刺激「心電圖」。下坡固然輕鬆但也意味着上坡就在不遠處等着你。當然,實際上所花時間與書中所估大有差距,這似乎是許多平面地圖缺少的重要訊息。

看到這兒,不難發現好地圖的幾個特質:清楚易辨、有明確的地標可供對照,若還能額外提供一般平面地圖無法交代的重要事情便是加分。

回到我拿到的超級地圖身上,不僅地圖指路的基本功能俱全,還幫旅人們劃了不少重點,最令人折服的,則是額外揭露的眾多加分項目。這是由奈良縣天川村觀光單位所繪製的「みたらい溪谷」(御手洗溪谷)散步地圖。黑色油墨印製在A3大小的黃色薄紙上,第一眼看到時,絕對不會用精緻來形容,可能還會覺得滿滿的地圖有點混亂,但只要稍加解讀,就會發現這其實是一張層次分明、資訊豐富且實用的地圖。

由奈良縣天川村觀光單位所繪製的「みたらい溪谷」(御手洗溪谷)散步地圖。
由奈良縣天川村觀光單位所繪製的「みたらい溪谷」(御手洗溪谷)散步地圖。

有如導覽員的紙上地圖

みたらい溪谷是奈良縣長約7公里的山林步道,一般多從天川村步行至步道入口,而終點則是洞川溫泉,溪谷相伴是其賣點之一。地圖最上方,除了以最大字級標註步道名稱,一旁就以第二大字級的標題簡要說明重點:巨大石頭與清澈的水流、瀑布;關西首屈一指的有名散步行程。

即便是幅單色地圖,但透過黑色濃度和線條粗細變化,みたらい溪谷地圖便有了層次,深黑色的粗線條讓步道無庸置疑成為主角、淺灰色的細線則是溪谷,還有以兩條細黑線畫出的21號車道。

設計者替大家抓出的重點還不只如此,包含起迄點與途中,有四個地方被虛線圓圈包圍起來,然後一旁則有放大的圓圈地圖,讓大家看清楚這四個或有食堂、溫泉,或有休憩室、廁所的小憩之處。步道沿線則有星星符號搭配圖示與文字,標示可欣賞的景點,如神社的大樹、瀑布等。遇上了絕美的景色,星星符號旁的文字則以粗體字寫着:絕景景點,像是當中的哀傳橋就是少有的能在瀑布正上方眺望瀑布的經驗。這份地圖幾乎已肩負起導覽員的工作。

整個步道高低落220公尺(怎麼知道?當然還是地圖提供的),一會上一會下,能從不同的視角欣賞瀑布、巨石、溪流,夏日走來涼爽宜人,秋日則有紅葉片片可賞。地圖很貼心的是,許多往上的陡坡也都標註在當中,讓遊客多少有點心理準備。抑或,想避開也能從步道不同的地方起始,地圖上也都幫忙算出,各個可能的出入口之間的距離與所需時間。

地圖最右側的里程計算總表,連每個段落間的平均步數、所能消耗的卡路里都一應俱全。
地圖最右側的里程計算總表,連每個段落間的平均步數、所能消耗的卡路里都一應俱全。

連消耗的卡路里都計算好

最令人拍案叫絕的,則是地圖的最右側竟然出現了里程計算總表,不光是公里數,就連每個段落間的平均步數、所能消耗的卡路里都一應俱全。嚴謹的日本人,還在下方備註這是由大學教授所協助的,而計算的標準則是以身高175公分、體重70公斤的男生所測得的。這麼直白的數字實在太煞風景,本來想慰勞辛苦的身體,好好大吃一頓的,看到走了兩小時多、約1萬2000步的路程,僅僅消耗了600大卡,約75公克的脂肪(體重50公斤者,還只消耗53公克脂肪),食慾立刻煙消雲散。

文史工作者王浩一曾在公開演講提到,一個城市的旅遊是否興盛,地圖扮演至要關鍵。因為地圖把各種整理過的資訊攤開,甚至主題式的引領着旅人深入探索未知的景點、巷弄。看過了みたらい溪谷從思考到設計皆縝密的地圖,不禁要問,台灣何時能出現這麼一份細緻且溫柔貼心的地圖?

Google Map或許方便,不過仍只是路徑,彷彿錯過太多比對與找路樂趣,而一張優質的地圖往往在帶領你順利至終點之餘,也提供關於當地風情的諸多事實與線索,就像《地圖的歷史》作者提到的,「不過如果是要正經地籌劃旅途,我需要地圖。只有地圖能讓我感受到我正要前往某處。如果我無法在出發前,看見我要前往的目的地形狀是像隻靴子或一條魚尾或一張動物皮革,就算我到了那裏,我也無法感受到當地。」

讀者評論 4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這篇文不是否定 google map 的價值吧?我反而希望人們更多用 google map, 自在籌劃旅程。所謂制霸,皆因沒有其他可廣泛應用的替代品。

  2. 不必要的路上,往往有最美的风景。当然,也要看人,就像沈复说的一样:名胜所在,贵乎心得。

  3. 但我有了google map免去了很多不必要的時間。能在旅途中不怕迷路

  4. 步道高低落差應該是220公尺,非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