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中國的年輕人民族主義情緒比以前更濃嗎?哈佛大學的研究不這麼認為

刊登於 2017-02-10

有報告指認同民族主義的中國年輕人並未增加。圖為中國北京國慶活動。
只是在北京奧運舉辦後的2009年,江憶恩的調查才呈現出一波民族主義高漲的浪潮。

縱觀近年發生的反日遊行南海仲裁抗議,以及在網絡上頻繁「出征」的「小粉紅」,很容易讓人覺得,中國大陸年輕人的民族主義情緒正日益高漲。但近日發表的一篇研究論文指出,事實並非如此。

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哈佛大學政府系教授江憶恩(Alastair Iain Johnston)日前在《國際安全》(International Security)期刊發表題為《中國民族主義在崛起嗎?來自北京的證據》的論文,指出關於中國民族主義正在加劇的一些報導在很多重要方面並不準確。

長期關注西方媒體對華報導的人都會認為,為迎合不斷加劇的民族主義情緒,中國領導人需要表現強硬。許多報導都展現了中國的民族主義『憤青』和『小粉紅』等,西方媒體藉此斷言,這股不斷上漲的民族主義情緒造成的壓力,影響了中國政府在南海領土爭端、中日關係等許多外交議題上的政策……(江憶恩教授的)論文揭示出,關於中國民族主義加劇的報導在很多方面有失偏頗。

美國《外交政策》雜誌2月7日文章

這篇研究論文中提供的數據來自江憶恩與北京大學自1998年開始的合作調查。研究團隊調查了北京居民對包括中國外交政策在內的多個議題的看法,並且從2002年開始通過設計提問來分析受訪者關於民族主義的觀點。比如受訪者需要回答對以下論述的態度:「如果可以選擇任何國家,我仍會優先選擇做個中國公民」;「總體而言,中國比大部分其他國家都要好」;「每個人都應該支持自己的政府,即便在它犯錯的時候」等等。

論文通過對2002年到2015年間的調查數據進行分析後指出,北京居民的民族主義情緒並未隨時間而日漸高漲。恰恰相反的是,對前面列舉的論述中第一條和第三條表示「強烈贊同」的受訪者比例呈急劇下降趨勢,但「有點同意」的比例有所上升;而第二條的「強烈贊同」比例則略微增長,分析認為這與北京近年來人均收入的顯著增長及公共基礎設施的巨大改善有關。

而在年齡分布方面,研究顯示北京的年輕人(1978年後出生的受訪者)比更為年長的受訪者的民族主義情緒更低,這與前者在互聯網上表現出來的激進態度並不相符。根據2015年的調查數據,年長受訪者認為「政府即使犯錯也要支持」的比例比年輕人高出至少兩倍。

不過,在北京奧運舉辦後的2009年,調查呈現出一波民族主義浪潮,至少70%的年輕受訪者「更願意做中國而非其他國家公民」(在2007年約為50%),60%以上的年輕人認為「中國比大多數國家都要好」(而在2007年僅有30%)。但到了2015年,只有四分之一的年輕人對民族主義論述表達「強烈贊同」,這一比例與2009年相比急劇下降,甚至低於2007年。

這項調查還包括北京居民對日本和美國的態度,對美日持有強烈負面看法的受訪者比例自2000年以來變化並不大。江憶恩指出,中國近來採取更強硬的外交政策,並非是為了應對日益增長的民族主義,他認為中國政治菁英的民族主義情緒更值得進行系統研究。

江憶恩

江憶恩(Alastair Iain Johnston),加拿大人,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國際關係和歷史學士,美國哈佛大學東亞研究碩士,美國密歇根大學政治學博士。現為美國哈佛大學政府系教授,被譽為「當今美國新生代中最出色的中國問題專家」。代表作有《社會國家:中國與國際體系1980-2000》,《文化現實主義:中國歷史中的戰略文化與大戰略》等。(資料來自百度百科)

來源:外交政策美國之音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