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中:全世界最多禮的國家?日本的規則、秩序與禮儀教育

雖然「禮儀之邦」這句話出自於中國,然而現在恐怕有許多人都不得不承認,這四個字放在形容日本,可能更為切實。
風物

到訪過日本的外國旅客,很多人對這個國家的印象,大約都是日本是一個講秩序、有禮貌,並且守規矩的國家。根據一項對「到過東京的外國旅客」所做的問卷調查顯示,問起「你認為東京是個守秩序、講禮貌的地方嗎?」時,有超過半數64.9%的人都回答「是」。不過,有趣的是同樣的問題,反問身為東京都民的日本人時,卻只有24.6%的人回答「是」。

倒不是東京人覺得東京不守秩序或缺少禮貌,而是很多看在外國人眼中的禮儀,對東京人來說,從小到大,早就潛移默化成為下意識的反射動作。因此,他們也就不特別以為那些行為,在別人看來,是一種禮儀。

又或者該說,東京人其實心知肚明,那些禮儀道德的展現,倒不一定是自發性的,而是這個社會實在充滿太多你必須遵守的明規則、潛規則,你就是得學着循規蹈矩,遵守那些規則,才能融入這個倫理機制裏。

禮儀道德,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就是規則的構成。日本人恐怕是世界上最愛制定各種規則,恰好也願意照規則來走的民族。規則形成秩序,秩序讓這個地方運作成我們眼中多禮的國度。

地鐵早期宣傳海報宣傳的主題是「人多混亂時請避免吸菸」及「請勿在月台上吐口香糖」。
東京地鐵早期禮儀宣導海報。

地下鐵的禮儀道德教育

就從地下鐵開始說起吧。我們都已經覺得日本人在地鐵上夠有規矩了,還需要特別宣導搭車的規矩嗎?但迄今走在東京地下鐵車站裏,仍能不時見到禮儀道德宣導的海報。這系列宣導海報,全年度12個月貫穿同一個主題,每個月更新一次,早從1974年9月起就已開始實施。在東京的地鐵車廂裏,你應該怎麼做,不要令自己丟臉也不要造成別人的困擾,這樣的禮儀教育已持續45年之久,而且還在繼續做下去。

隨着時代背景不同,宣導的內容也有所更迭。有些往昔宣導的內容,已不會出現在如今的海報內容裏。因為大家已經養成習慣,許多行為的遵守,變成很理所當然的事。例如回顧最初的宣導海報,以林家三平師匠為主角的「すいません」(真抱歉!)宣傳的主題是「人多混亂時請避免吸菸」及「請勿在月台上吐口香糖」。顯然現在早就不需要再宣導了。禮儀的養成,果然是必須靠教育的累積。

不過,台灣旅客最初注意到這系列海報的原因,倒不是因為內容,而是海報的設計,比起台北捷運以前的禮儀道德宣導廣告,視覺美感好上太多。東京地下鐵的宣傳廣告,設計水準確實都很高,光是走進車站,沿途牆上的海報都像是在逛設計美術館。

東京地鐵禮儀宣導海報系列之一:利用「漢字」作為設計主題,像是字典一樣,在解說字義之際,又賦予每一個字所代表車廂內應遵守的禮儀。
東京地鐵禮儀宣導海報系列之一:利用「漢字」作為設計主題,像是字典一樣,在解說字義之際,又賦予每一個字所代表車廂內應遵守的禮儀。
東京地鐵禮儀宣導海報系列之二:這個年度以「為什麼?」(なぜ)作為主題。例如「為什麼講話非得這麼大聲呢?」「為什麼就不會稍微留心一下後面的人呢?」「為什麼非要把腳張那麼開?」以幽默圖像反諷車內的非禮行為。
東京地鐵禮儀宣導海報系列之二:這個年度以「為什麼?」(なぜ)作為主題。例如「為什麼講話非得這麼大聲呢?」「為什麼就不會稍微留心一下後面的人呢?」「為什麼非要把腳張那麼開?」以幽默圖像反諷車內的非禮行為。
東京地鐵禮儀宣導海報系列之三:以「看過這樣的人吧」(こんな人を見た)文案為主軸,有趣的是,畫面上用可愛的動物取代人,呈現出霸佔位子、插隊、耳機聲漏音、焦急奔跑等行為,反諷出這些行為或許動物作覺得可愛,但人應該要比動物懂得禮儀才行。
東京地鐵禮儀宣導海報系列之三:以「看過這樣的人吧」(こんな人を見た)文案為主軸,有趣的是,畫面上用可愛的動物取代人,呈現出霸佔位子、插隊、耳機聲漏音、焦急奔跑等行為,反諷出這些行為或許動物作覺得可愛,但人應該要比動物懂得禮儀才行。

從這些宣導海報中,也可比較出日本與國外風俗民情的不同。例如,最為外國人所津津樂道的,就是海報上總會宣傳「不要在車上化妝」、「不要在車上講手機」或「請將電話鈴聲關閉,轉為震動」等主題,這對於台港的地鐵通勤族來說,恐怕仍是件難以想像的事。

Tokyo Good Museum:一座存在卻看不見的博物館

最近在東京的車站裏,會見到一系列新的宣傳海報。這名為「Tokyo Good Museum」的系列海報,並非是鐵道公司所推出的廣告,而是由政府機關的指導下,幾間民間傳媒機構共同組成的「Tokyo Good Manner Projects Association」(東京禮儀計畫協會)所推出的計畫。成立的目的,是在迎接2020年東京奧運前,希冀能讓東京,成為外國人眼中更有文化禮儀的城市。

初見這一系列的海報,會誤以為是東京在哪裏要開設新的美術博物館了?細看才明白,這系列所謂的Tokyo Good Museum是要傳遞,讓東京擁有一座「存在卻看不見的博物館」。廣告概念是將東京都內,每個人「有禮儀道德的行為」都當作一件「GOOD」,其雙關語指涉的即是「物件」作品,亦是「良好」禮儀,展示在這座城市裏。

車站內的宣傳海報,結合網路宣傳,截至目前為止,Tokyo Good Museum已推出11個宣傳主題,包括了沒有垃圾散亂的街道、搭電梯的禮讓、排隊上下車和錢湯禮儀等等。每一項主題都從東京的日常生活中取材,使民眾重新認識到原來這些習以為常的事物,使東京感覺宜人的細部原因,都必須是來自於人們遵守禮節這件小事。故此,東京才有了循規蹈矩的運作,讓街道乾乾淨淨,讓人與人之間的應對進退有了恰當的分寸。當然,最終的目的是要讓訪日的外國旅客,也能感受到這樣的禮儀。

Tokyo Good Museum廣告概念是將東京都內每個人「有禮儀道德的行為」都當作一件「GOOD」,展示在這座城市裏。
Tokyo Good Museum廣告概念是將東京都內每個人「有禮儀道德的行為」都當作一件「GOOD」,展示在這座城市裏。

全世界最多禮儀書的國家

這麼多禮、這麼多的規則、這麼多的宣導,也就有非常多你活在這個社會中,不得不去遵守和學習的壓力。因此,日本大概也是全世界,書店裏有最多各式各樣禮儀道德書,而且總能登上暢銷排行榜的國家。

這些書的類型廣泛,包括了教你怎麼說話,尤其是正確使用日文敬語的禮儀;教你怎麼成為一個有禮的成人;教你學着在職場中,做個有禮的部下和同事;也教吃飯的禮儀,從一桌子的會席料理,到漂亮吃好一條魚,無論跟一群人共餐或是自己一個人吃飯,都要吃得好看,吃得有禮。

在日本Amazon書店銷售排行榜上,幾本長銷書的風向,就能知道日本人真的非常在意學習禮儀道德,遵守社會規則這件事。例如岩下宣子所著的《禮儀以前的社會人常識》近來最為賣座,書中舉出生活中247件事情,從吃生魚片到婚喪喜慶,將禮儀道德視為一種做人的基本常識。

坪田信貴所著的《人間九種類型:涉及工作與對人關係的人間說明書》。
坪田信貴所著的《人間九種類型:涉及工作與對人關係的人間說明書》。

坪田信貴所著的《人間九種類型:涉及工作與對人關係的人間說明書》則乾脆告訴大家,做人跟使用機器一樣,也是需要一本說明書才能上手的。其他如杉山美奈子的《說話的禮儀和技巧》也廣受歡迎;小倉朋子的《世界最美的飲食禮儀》列舉48種場合,讓餐桌上的你,在旁人眼中看起來更有氣質,特別受到女性讀者的青睞。至於《大人的禮儀道德講座》則是由「日本禮儀道德協會」所出版。是的,日本還有「日本禮儀道德協會」這個機構的存在,甚至每年還會舉辦檢定考,頒發分級的資格證書。

只是在禮儀道德的前提下,制定過多的規則,有時也會呈現矯枉過正的傾向。例如近年來流行的空拍機,因為一兩件偶發的意外,就導致幾乎現在所有的公園都明文禁止空拍機的使用。又或者像是大頭貼拍照機,因曾有男性偷拍女生裙底的新聞,故現在所有遊樂場的拍貼區域都規定,禁止男性入場,除非有女性陪同進場才行。一出現問題,為了防範未然,乾脆制定全面封殺的規則,藉以維持一個擁有禮儀道德的表象,也是日本這個社會的特質之一。

雖然「禮儀之邦」這句話出自於中國,也曾經用來讚譽這個擁有數千年文化的古國,然而現在恐怕有許多人都不得不承認,這四個字放在形容日本,可能更為切實。縱使我們也知道日本眾多的傳統禮數、風俗習慣,甚至語言用詞,多半來自於漢唐,但時至今日,那些東西可能在華人社會早已消失,卻反而還能在日本的日常生活中窺見。歷史的弔詭,就是如此微妙的,始終隱藏在文化的變遷裏。

讀者評論 6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原来在大街上不要公开宣称讨厌X国人,这种基本现代文明,在繁体字使用者眼里,成了礼节了,还是个需要被感恩的礼节。繁体字圈的信息和观念,怎么会进化到如此地步……唉

  2. 空拍機是指 Drone 嗎?

  3. 禮節是為了尊重他人感受而設的。不然大家都在街上說我討厭X國人,玻璃心就又要碎一地。受了別人禮節的尊重,還在嘲笑……真的是忘了自己叫什麼了….

  4. 樓下,你需要吃藥去

  5. 一点都不直接。很烦。

  6. 参照自由度的那篇文章 给日本人自己做调查打分 绝对不是96分 规矩那么多 哪里来那么大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