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深度

藝術家程展緯:我給你一些東西,因為我相信你會繼續贈予其他人

即使香港政制在目前是死症,但回到真實的生活,讓我們聚焦於想像怎樣連結人,怎樣再講「我們」。

程展緯,1972年生於香港,是本地活躍的概念藝術家,經常以幽默獨特的創作,回應香港社會的問題。

程展緯,1972年生於香港,是本地活躍的概念藝術家,經常以幽默獨特的創作,回應香港社會的問題。攝:林振東/端傳媒

特約作者 查映嵐 發自香港

刊登於 2018-01-20

藝術家的責任是要「摑醒」(用巴掌打醒)身處假象之中的人,戳破政權與資本說服我們相信的假象,而不是去製造更多幻覺。 ——程展緯

現在已經少有人提起了,六年前在中環浮現的那道異樣風景。

2011年的秋天,香港一批社運青年響應在世界另一端爆發的佔領華爾街運動,跑到中環的匯豐總行,宣佈佔領此處的地面廣場。他們撐起帳蓬,組織物資進場,準備長期留守;橫額上有剛勁筆跡寫著「打倒資本主義」。有人搬來沙發,有人搭起書架,也有許多認識或不認識的人,在此地聊天、讀書、上網、彈結他、發呆、睡覺——這一切都在名建築師 Norman Foster 設計的鋼鐵堡壘底下發生。在香港最昂貴的地段,城市的心臟,「國際金融中心」的象徵性中心點。

評論人安徒曾撰文分析香港人的匯豐情結。香港一向全民皆股,股民尤其迷戀匯豐銀行,視之為「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艦」,甚至視匯控股票為可「託付終身」的對象。究其原因,是因為發源自香港的匯豐銀行「暗自承載著『我們』正在邁步走向世界的想像」,成為了香港神話的象徵。匯豐總行前的兩隻銅獅,守護的不僅是銀行顧客的財富,更是全香港的安定繁榮;而「香港人之認同匯豐,同時是認同據說是不敗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神話」。在資本主義的基礎之上建構民主社會,一直被認為是香港人的共同願景;而那年在銅獅的鼻子下竟揚起「打倒資本主義」的旗幟,形成近乎魔幻的奇詭異象。

2011年的秋天,香港一批社運青年響應佔領華爾街運動,佔領中環的匯豐總行地面廣場,撐起帳蓬,組織物資進場,準備長期留守;橫額上有剛勁筆跡寫著「打倒資本主義」。
2011年的秋天,香港一批社運青年響應佔領華爾街運動,佔領中環的匯豐總行地面廣場,撐起帳蓬,組織物資進場,準備長期留守;橫額上有剛勁筆跡寫著「打倒資本主義」。攝:林振東/端傳媒

我見到的東西是假的

突如其來的佔領,打破了安然運行已久的秩序,對於藝術家程展緯來說,匯豐地面廣場的畫面成為他腦海裡揮之不去的誘惑。不同於大部份社運青年,程展緯並不是左翼理論的信徒,反資本主義的大旗幟亦非吸引他的櫻桃。當時教他感興趣的是,匯豐地面為公眾通道,本來就是公共空間,平日只有精英上班族皮鞋的回聲,每逢周日則由大量菲律賓移工佔據為野餐場地,這樣的一個空間被公眾佔領到底意味著什麼?這個悖論在他腦內浮現,勾起他的興趣,不久就將他帶到佔領現場。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