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習近平維穩新指示:十九大前要將維護政權安全、制度安全放在首位

刊登於 2017-01-13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近日指示十九大前要將維護「政權安全」放在首位。

據新華社1月12日報導,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近日對全國政法機關作出新指示,要求「強化憂患意識,提高政治警覺,增強工作預見性,不斷創新理念思路、體制機制、方法手段,全面提升防範應對各類風險挑戰的水平」,以「確保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安居樂業」。

習近平稱讚「政法戰線」近年來「認真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為「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簡稱「維穩」)作出重要貢獻。他強調2017年是「黨和國家歷史上具有特殊重要意義的一年」,要把維護「政權安全、制度安全」放在首位,提高對各種矛盾問題的預測、預警、預防能力,為中共十九大召開營造「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

自1990年代末開始,中國便將維穩視作工作重心之一,在胡錦濤時期更被列為優先任務。維穩被認為是中國官員政績考核及晉升的重要指標,其工作指導原則為「穩定壓倒一切」。1998年3月,中共中央成立中央維護穩定工作領導小組,後於2000年5月在公安部下設辦事機構中央維護穩定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簡稱「中央維穩辦」)。

各級黨委要切實抓好維護安全穩定工作……要加強和改善對政法工作的領導,選好配強政法機關領導班子,研究解決制約政法工作的體制性機制性問題,為做好新形勢下政法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習近平就「維穩」作出新指示

政法系統、中央維穩辦迅速響應

中央政法工作會議於12日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法委書記孟建柱在會上傳達習近平指示,強調全國政法機關要「主動適應國內外形勢新變化……積極運用現代科技手段,一手抓從嚴從實從細做好保安全、護穩定工作,一手抓深入解決源頭性、基礎性問題」以提高維穩能力,迎接十九大召開。公安部部長郭聲琨、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曹建明出席會議。

中央維穩辦副主任馬玉生於13日在官媒人民日報發表題為《打好新形勢下維穩主動仗》的文章,稱「穩定是改革發展的前提」。他列舉中國社會存在的「影響穩定的問題和矛盾」,比如城鎮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導致群體聚集上訪、把互聯網作為串聯渠道表達共同利益訴求等事件,其「潛在危害性增大,尤其是以美國為首的一些西方國家始終不忘意識形態滲透,插手炒作敏感案事件,對我國社會大局穩定構成威脅。」

文章稱,要處理好改革發展與穩定的關係,必須「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不動搖,牢牢守住這一黨和國家的生命線、人民的幸福線」;對各類涉穩敏感案事件,應「快速穩妥處置,嚴防境內外敵對勢力插手炒作,同時主動發聲、積極引導,加強對互聯網上負面有害信息的核查處置,搶佔輿論主導權。」

中國如何維護「政權安全」?

2016年中國「兩會」期間公布的「十三五規劃」綱要中便提出「國家政權主權安全」概念,在對付傳統的三股勢力「暴力恐怖、民族分裂、宗教極端」活動之前,將「敵對勢力滲透顛覆破壞活動」放在首位。

自2015年開始,中國當局大規模關押律師、跨境抓捕「敏感」人士,其理由均包括「嚴防境外敵對勢力滲透」。2015年7月施行的《國家安全法》更將此前一系列行動合法化。

對內方面,中共提出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習近平及黨媒多次批評周永康、薄熙來、徐才厚、令計劃等人「背着黨組織搞政治陰謀活動,搞破壞分裂黨的政治勾當」。自2012年底十八大後開始的反腐風暴,近兩年有增無減、落馬高官眾多,且新增了「妄議中央」等罪名。

中國也陸續針對軍隊、群團組織、媒體、國有企業、高校等領域召開全國性的高規格政治工作會議,其宗旨無一例外都是強化黨的領導。

被當局視為重點監管領域的互聯網,在2016年也有各部門法規陸續出台,而全國人大於11月通過了將於今年6月起實施的《網絡安全法》,更將監管行為合法化。

1668
自媒體報導中國維穩經費連續數年超過軍費後,中國官方自2013年後不再公布全國公共安全預算;2016年中央本級公共安全預算為1668億元人民幣,有研究據此推算全國預算為9500億,仍然與國防預算相當。

聲音

由於深層次問題得不到解決,群眾不滿很快又會死灰復燃,國家將陷入「騷亂——鎮壓——再騷亂再鎮壓」的惡性循環。目前,不少地方政府為了不出亂子,鐵腕對待一切可能製造不穩定的人,維穩預算大幅上升(如深圳增加九成)。如果只靠打壓而不是標本兼治以德服人,這些「穩定」只能是一時;長治久安,只會是一場中國夢。

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高級講師呂秉權

在中國,「國家安全」概念外延的大幅擴展,絕不只是為適應當代國家安全保障多要素交織的趨勢,而說它是權鬥利器和治國法寶也流於表面。實質上,它是北京政權焦慮的集中流露。而《十三五綱要》裏「保江山」的全新動作,也標誌着共產主義國家在危機時刻,強化「警察國家」色彩的天性,正快速復甦。

中國政治學者丁丁

維穩

中國當局認定「維穩」是改革開放後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工作重心之一,在胡温體制時期被列作優先任務。實際上是一類官方維持既定統治秩序、防範各種可能改變當局施政或行事的自發社會行動(社會運動)的全方位管控。六四事件發生後執政黨中共政府的合法性面臨嚴重挑戰,為了保持執政黨和社會的穩定北京政府採取了重點關注「群體事件」的策略。有意見也認為,地方當局採用暴力對付不滿施政行事的民眾,折射出地方權力過大,會危及中央對地方的管治,真正的「維穩」應從管制權力入手。也有輿論批評政府財政有龐大的維穩支出,擠佔了社保,醫療等這些本應大力投入的民生費用,長期來講顯然不利於社會進步,最終動搖國家穩定。還有意見批評習近平政府的反恐實際上是對維穩模式的擴大化、暴力化,以反恐帶動維穩並無限度地強化維穩。(資料來自維基百科,百科內容以 CC BY-SA 3.0 授權)

來源:新華社人民日報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