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六四」後首次,政治局四常委出席中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

刊登於 2016-12-09

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三名政治局常委出席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圖為2016年3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幕禮。
自習近平2012年上台後,就不斷加強中共對意識形態領域的控制。

自六四事件後,中國共產黨就非常重視高校的思想政治及黨組織建設工作,幾乎每年都會由高層領導出面召開高校黨建工作會議,最多時也曾有3位政治局常委接見參會人員。但在剛剛過去的12月7日及8日,這一會議的級別卻被提高到了史無前例的程度:26年來,首次有4名政治局常委出席會議,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也發表講話。媒體分析指,這反映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已經得到高層超乎一般的關注和重視」。

我們的高校是黨領導下的高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

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講話

本次會議名為「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除習近平外,主管精神文明建設與宣傳的政治局常委劉雲山也發表講話,另兩名常委王岐山、張高麗參加會議。8日晚間的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開頭用12分鐘播出會議情況(節目總長30分鐘)。

習近平在會上強調,中國「獨特的歷史、獨特的文化、獨特的國情」決定了必須「走自己的高等教育發展道路」,即一條「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道路。

劉雲山在總結講話中稱,習近平講話「是指導做好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綱領性文獻」,辦好中國高等教育「必須堅持黨的領導,牢牢掌握黨對高校工作的領導權,使高校成為堅持黨的領導的堅強陣地。」

「六四」後的高校黨建工作會議

中國在1949年以後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承襲自蘇聯,但在1980年代中後期,部分高校開始出現淡化和否定此種教育的聲音。1989年「六四事件」後,當局認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出現失誤,決定在以高校為首的各級學校強化思想政治工作,涉及黨組織和共青團建設、政治教材編寫、工會和學生會工作等各方面。

1990年4月,中共中央組織部、宣傳部和國家教委黨組在北京聯合召開首屆「全國高校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以「總結高校黨建工作的經驗教訓」,「反對和平演變,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當時的報導稱:「舉行這樣大規模的會議專門研究高等學校黨的建設工作,這在建國以來還是第一次。」

該會議自1990年至2014年共召開了23次(1994年、1996年、2011年未召開,2013年先後召開兩次),均是由中組部、中宣部及後來改組的教育部聯合舉辦。2014年底舉行的第23次高校黨建工作會議,由中組部部長趙樂際宣讀習近平相關指示。隨後兩年內,當局都未召開此類會議,直到本次超高規格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

北京青年報旗下微信公號「政知局」分析指,高校黨建工作會是否就此「轉型升級」還尚待觀察,但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已經得到高層超乎一般的關注和重視」。

習近平強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自習近平上台的2012年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當局已陸續針對軍隊、群團組織、媒體、國有企業等領域召開全國性的高規格政治工作會議,其宗旨無一例外都是強化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而在本次針對高校師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要求高校「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課程則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同時「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

思想政治課

指共產主義國家在軍隊及國家教育系統中進行的馬列主義理論教育,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教育,愛國主義、國際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並轉化為擁護黨、擁護社會主義。在中國,思想品德課、思想政治課是中小學生的必修課程,由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具體指導。中國高校的思想政治課則包括《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毛澤東思想概論》、《鄧小平理論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思想道德修養》等等。(資料來自維基百科,百科內容以 CC BY-SA 3.0 授權)

習近平稱教師作為「傳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應該「努力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更好擔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

他還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作出要求:「整體推進高校黨政幹部和共青團幹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和哲學社會科學課教師、輔導員班主任和心理諮詢教師等隊伍建設,保證這支隊伍後繼有人、源源不斷。」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人民日報8日頭版報導稱,中組部、中宣部和教育部已聯合研究制定《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以「進一步理順地方黨委對高校黨的工作的領導管理體制」,不日即將印發。該《意見》勢必將成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導性文件。

根據該報導,自2014年起,中組部、教育部就已在部分高校試點開展院系級黨組織書記在「黨建」方面的考核工作,今年已在所有中央直管高校及教育部直屬高校全面推開,「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絕不能讓傳播西方價值觀念的教材進入我們的課堂;決不允許各種攻擊誹謗黨的領導、抹黑社會主義的言論在大學課堂出現;決不允許各種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言論在大學課堂蔓延;決不允許教師在課堂上發牢騷、泄怨氣,把各種不良情緒傳導給學生。

2015年1月29日,時任教育部部長袁貴仁

這些工作包括:高校學生黨員的發展、教育、管理;高校青年教師的思想政治工作;在課題組及科研平台設置黨支部;推進黨組織進學生社區、公寓及社團等等。

北京某高校教師對端傳媒表示,今年以來明顯感覺到政治元素在校園內的蔓延。他舉例稱,9月開學後,學校強制要求各班主任召開「我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班會,可採取主旨演講、集體討論、知識競賽、辯論等多種形式,其目的是「大力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腦入心、落地生根」,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

此外,非強制性的活動則包括舉辦有豐厚獎金的「優秀網絡文章大賽」,但要求文章「聚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踐行」、「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甚至還需要「對廣大師生網民有較強的吸引力、感染力,在網絡上有較大影響力,有較高的轉發、評論和引用量。」

而早在2013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就針對整個意識形態領域提出要求,其中就包括媒體、高校等要做到「七不講」,即不要講普世價值、新聞自由、公民社會、公民權利,也不能講中共的歷史錯誤、權貴資產階級以及司法獨立。受此影響,中國高校的文史社科專業研究為之一頓,不僅出現大量的研究禁區,亦有高校老師因違反規定被開除。

56 %
據新華社報導,截至2016年6月30日,中國高校大學生黨員總數逾211萬人,佔全國高校學生的7.7%;高校教職工黨員總數為125萬人,佔高校教職工總數的56%。

聲音

建立高校人文社科課程的政治標準和教師標準,打造一個模子,不合格的課不能上,人要清退。今後講所有的課,都必須符合馬克思主義。馬克思肯定,我們肯定,馬克思否定的,我們否定。那些馬克思之後出來的思想和理論,我們就別教了。實在要教,也得將之嵌入馬克思的框子裏。是不是這樣啊?

2015年1月20日,中國人民大學政治系教授張鳴發表微博

這些年來,最令人痛心的不是有關部門的打壓,而是面對完全無理的種種限制,高校管理者和某些學者的順從。我們的自由不是被剝奪的,是我們自己拱手相讓的。為了區區私利,大學可以放棄基本的學術自主,任由權力的鐵蹄粗暴踐踏這學術田園。如果大家都一起説不,哪裏有這般悽風苦雨!

2015年10月18日,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賀衞方

中國高校的行政體制

中國高校目前實行中共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校長一般代表政府執行國家教育政策,接受校黨委的領導。高校黨委書記的行政地位高於校長,但一般不參與主持校務,不以「校長」稱。但由於黨委書記召集的黨委會或黨委常委會對學校的重大工作有決定權,並對所有學校中層幹部的任免有決定作用,校長辦公會是執行黨委常委會決議以及教職工代表大會相關決議的機構,因此高校黨委書記對學校校務具有重要影響。校長全面主持主持校務,領導校辦公室,對內為最高行政及學術主管,對外代表學校,主要職責一般為學科建設及對外交流。校長在黨內組織地位相當於校黨委副書記。(資料來自維基百科,百科內容以 CC BY-SA 3.0 授權)

來源:新華社北京青年報中國教育部人民日報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