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場編讀手記

Your Opinion on 2016:「絕望之於虛妄,正與希望相同」

2016年步入尾聲,世界劇烈晃動未息,有人說:「決定接下來一年更討厭人類,更加熱愛我愛的人。」

端傳媒實習記者 劉卉 整理

刊登於 2016-12-31

#編讀手記

2015年12月15日,美國時代廣場,工人將
2015年12月15日,美國時代廣場,工人將"16"燈箱裝嵌,預備迎接2016年。

專欄 Your Opinion 精選重要報導、爭議話題底下,讀者的評論、來信、或者獲得授權的個人臉書感言,整理成文並發佈,讓更多人可以讀到你的觀點,讓聲音穿透同溫層。歡迎你繼續在端APP網站寫評論,在端的Facebook留言,或者寫信給我們editor@theinitium.com。我哋實睇,一條都不會走寶。

2016這頁即將翻過。

過去一年裏,有人成為鎂光燈下的主角,也有人離開了世界的舞台,有愈演越烈的戰火,也有走向沒落的政權。那些我們以為不會發生的事情,都在這一年變成了真實。

端傳媒近日推出了2016年的回顧系列,梳理了這一年中國際大事的風雲變幻兩岸三地的「權力遊戲」科技發展的曲折演進以及在2016年殞落的傳奇人物

社會學家用「集體回憶」這一概念,來和「個人記憶」作出區分,兩者緊密纏繞,前者往往為後者提供了路標和索引。興許,全球都經歷劇烈變動的2016,會成為所有人的記憶銘刻,無論身處世界哪個角落。

每個人在回憶自己個人的2016時,經過了哪些「集體回憶」路標呢?一整年中發生的眾多事件,又牽動起哪些不同的心緒呢?舊的知識框架已經一次次落後於狂飆突進的2016,我們又該如何去觀察理解所身處的當下?許多讀者與我們分享了,對於2016年他們各自獨一無二的個人感觸,以及對世界格局變遷的觀點。來聽聽大家的聲音。

2016,這個高轉速的世界改變了什麼?

2016年10月9日,美國兩黨總統候選人進行第二次電視辯論。
2016年10月9日,美國兩黨總統候選人進行第二次電視辯論。

有人把2016年稱為「黑天鵝之年」,英國公投脫毆,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還有敘利亞內戰、歐洲難民危機、南海主權爭議、土耳其人權問題、巴拿馬文件衝擊全球政壇…… 太多的出其不意改變着這個世界的發展軌跡,也改變着許多人的認知。

「黑天鹅之年」的说法隐含着2016这一年仿佛是罕有的,是人与时间的偶然邂逅,但也许明年的这个时候,人们会发现2017年更「罕见」、让人错愕。

by mO

ht:2016 年對我來說是「多事」的一年,也許並不是真的比往年更多事,而是需要思考的事情多了,感覺世界的轉變速度提高了,新的事物剛剛在地平線上冒出來,舊的秩序被改變了,對與錯的界線尚待釐清,人和人的相處需要新技巧。

具體來說,本來以為全球化是必然的發展,但這年來全球社會在心態上都出現回歸本地、主張保守的趨勢。而在香港,近年來確立下來的政治正確觀被挑戰,像本土勇武主義出現,打破泛左自由派的話語權襲斷。而在這些文化心理出現的同時,世界宏觀的權力架構卻沒什麼轉變——英國脫歐和特朗普上台的影響還有待觀察——市場全球化、科技生活化、龐大的人口流動等現象還在繼續。

若要說2016對我自己最切身的影響,是和別人相處上更容易因觀點不同而齟齬。在長輩、同學之間都更容易因為自己不完全的觀點而冒犯對方,空氣中有種莫名緊張的氣氛。發言變得謹慎了,對自己的想法更有要求,不去隨便地批評別人,抱怨世界。我是否能做到這樣,還不知道,但多年後翻開2016年的日記,希望能觀察到這種個人的轉變吧。

keyiwang:2016年对我来说的关键词是re-define。从自我到世界都在2016年彻头彻尾地分裂了一遍。我照常生活着,但已周而复始推翻又重建了「我」。那些被人们说腻了却依旧搞不懂的词,不知道在2017年会是怎么样的进化。难民问题,政治正确,后真相(post-truth)时代,fake news,中产焦虑,习核心,小英,Legco……渐渐意识到世界在下沉,而我身边的人都安然。于是决定接下来一年更讨厌人类,更加热爱我爱的人。

沉思者:在二战时期最黑暗的时候,尚有自由主义思想与法西斯主义竞争,而在2016年,自由主义的故事似乎讲到了尽头,随之而来的,是反移民的民粹主义,民粹主义者正在成为一股波及世界的政治力量,正如同香港的本土派一样。而在德国这个接收了叙利亚难民最多的国家,发生在圣诞节前夕的恐怖袭击,进一步加剧了欧洲社会对穆斯林移民的恐慌,穆斯林移民,会像二战时期的犹太人那样,开启自己的悲苦之旅吗?

straggler:從去年看張贊波紀錄片的時候開始思考「魔幻現實主義」這個詞,然而今年我才在紛繁複雜的新聞事件中真實地體會這六個字的現實意涵。不管是在國際上還是在國內,太多原以爲不可能發生之事在2016年荒誕上演。好像整個國際社會都陷入了一種失序的狀態,右翼勢力擡頭保守主義崛起,我們長久以來信奉的『正確』和「傳統」都在面臨挑戰。

9_9OOps:2016是一個清楚不過的Agony之年, 全球暖化和能源危機是這一年的主調。

全球暖化的可怕表徵在夏季時就很明顯,那些破紀錄的高溫讓即使是可以舒舒服服呆在冷氣房內的人都覺得震驚。更何況我是那種認爲只要有穿堂風就可以足夠舒適的人——然而今年年夏天終究是有要深夜開冷氣入睡的夜晚。到了十二月就更感覺可怕,怎麼天氣還會這樣熱。如果說城市是人類的colony,人類的colony的發展能夠覆蓋如此大面積的陸地,如果不說是失去控制,我也不信。人太多的話,就算怎樣節省,降低資源消耗的總量對病入膏肓的地球也很有限的。

全球暖化最大的受害者莫過於生態本來就脆弱的地區,當那裏的人沒辦法謀生,遷徙就是最正常、最理性同時也是最無奈的選擇。然而無數人對難民及其反感,哪怕他們住的地方沒有許多。憑什麼讓這些人去承受全球所有人那亂七八糟的消費主義生活方式帶來的惡果?更無辜的是其他生物,棲息地被毀壞、遷徙時間和氣候對不上、被人形饕餮打劫、窩巢也被老饕吃掉……

什麼時候人類才能放棄消費主義的生活方式?在暴買的同時小小地食素、回收舊衣物,是不是就可以讓自己安心?有多少人願意承認氣候暖化並且願意更改自己的生活方式? Sigh…

mO:「黑天鹅之年」的说法隐含着2016这一年仿佛是罕有的,是人与时间的偶然邂逅,但也许明年的这个时候,人们会发现2017年更「罕见」、让人错愕。如果历史有自己的意志(再假设它爱嘲弄人类的话),它一定会笑世人一厢情愿地把自己许给历史进步主义:「仅仅是稍微打破了些『一切变得会变得更好』的幻觉,就这般失魂落魄,最糟的时候还根本没到呢!」

评论者们大多聚焦在2016年国际国内政治上的动荡,但或许就像前面有一位发言者提到的:政治上的动荡只是众多的表征之一,政治动荡带来了经济文化环境司法等诸多层面接二连三小余震,若要把握这么多的议题,恐怕只会觉得充满无力感。或许我们一直绕着冰箱与蚂蚁战斗,抓到一直大的(譬如政治)就觉得是问题的根源,却一直无法始终抬头,起身,打开冰箱,处理掉那块腐臭的肉。冰箱里藏着什么?顶尖的评论家,社会学家,哲学家会怎么说?是新自由主义?生命政治的全球治理?或许历史还是会嘲笑我们怎么努力都无法看到它的真实处境。

阿妙:2016讓我強烈的感受到了世界世代間無形的隔閡和對立,從英國脫歐到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從蔡英文高票當選到同性婚姻議題,雖然並沒有非常清楚的界線,但多少感受的到兩方都有個大概的年齡層,也許以前就有,但我覺得今年這種情形特別明顯。

也許現在正處於改變的過渡期?從結果看來,最後勝利的也不一定是年輕人,未來這樣的對立會越來越明顯、還是最終將一面倒呢?

兩岸三地的政治紛紜,為何讓人如此失望?

政府就青年新政梁頌恆、游蕙禎宣誓爭議提出的司法覆核,法官裁定政府勝訴,2人宣誓無效,議員資格被取消,議席懸空。
政府就青年新政梁頌恆、游蕙禎宣誓爭議提出的司法覆核,法官裁定政府勝訴,2人宣誓無效,議員資格被取消,議席懸空。

2016年兩岸三地的大事串連起來就像是一齣「權力的遊戲」。蔡英文高票當選總統,並在內政改革和兩岸關係上處處點燃戰火。從年初的旺角抗爭、立法會宣誓風波,到梁振英宣布不連任特首,2017年香港的走向仍是未知數。習近平進一步強化權力成為「核心」,中國在「制度自信」與「中國夢」中大步前進,但冤案平反仍看運氣,網絡審查亦愈發嚴厲。件件大事屢屢激起深刻探討,也總能聽到失望的慨嘆。網友Nancy引用匈牙利詩人裴多菲所言:「絕望之於虛妄,正與希望相同」。

對整個政治圈和社會,2016年就像坐過山車般,大起大跌,作為年青人,曾經以為我的厚望有所依歸,但頓時由天堂跌到地獄,方向全失。

by 賽馬會

伊凡IJ:對於我來說當然是周子瑜事件了,即使我個人一向認為九二共識就是一塊破爛的遮羞布、一場愚弄人民的話術,可惜在此事件前多數人還相信九二共識可以給台灣帶來和平的共存狀態(當然,事件後還是有人堅定不移的擁護,至於擁護的動機,覺得不需再評斷了)。

周子瑜事件成為讓說謊者狼狽下台的最後一根稻草,更讓台灣人驚覺自己政府的一廂情願,對於毫無道德標準與信用可言的中國政府來說只是笑話

沙鷗:@伊凡IJ 周子瑜事件算是徹底打臉過去台灣普遍認知「政治歸政治、文化歸文化」的逃避心理,包含之後發生的戴立忍事件等,也等於硬把政治現實橫陳於許多對政治冷感的年輕人面前,某種程度擴大了反感。

儘管台灣人(及媒體)也深知,不要跟網民認真(如同對待批踢踢八卦版鄉民一樣,認真就輸了),但現實中輿論壓力的具體示現,著實傷感情。有時覺得連理性討論空間都沒了。

儘管黃安滾回來台灣使用健保,年輕一代的人還呼籲大家理性、並抵制任何有關的媒體報導。也許此舉讓許多人會認為鄉愿,但我覺得保有一分的理性,就有多一分思辨空間,也足以鍛鍊台灣人的公民意識。

賽馬會:2016年影響得我最深的肯定非本土派及港獨思潮冒起莫屬。由年初的旺角「掟磚」,到梁天琦上位又被DQ,最後送了「Plan B」入議會,卻一下子被人大釋法粗暴踢走。對整個政治圈和社會,2016年就像坐過山車般,大起大跌,作為年青人,曾經以為我的厚望有所依歸,但頓時由天堂跌到地獄,方向全失。

RoySen:印象深刻的是年初香港的旺角騷亂。我是做香港新聞的,那個春節我正放大假,和父母在外旅行,「魚蛋革命」發生的時候,全組同事都被緊急召喚去採訪報道了,而我只有刷新聞的份。年後回到香港,自然就和同事聊起,他還沒開口,我就說這下本土派應該會被孤立了吧,但同事一臉不解地望着我。事實證明,雖然很多泛民在第一時間與之切割甚至譴責,但本土派的聲勢是真的壯大了,在之後的區議會補選中,事件中心人物梁天琦一舉拿到6萬6千多票,由此可見一斑。

之前一直把很多特別盲目、短視的行動視爲少數人的衝動,但這次顯然出乎了我的意料。我才意識到香港的撕裂已經到了哪步田地,而積壓的怨氣已經如蠢蠢欲動的活火山,隨時會將熔岩噴發出來,焚毀一切。

常態社會在政治取態、身分認同上都會是鐘形自然分佈,出現M型的兩極分化,那說明矛盾到了臨界點,而和解就遙不可期了。試問,何人樂意天天處在鬥爭中,放着小確幸日子不過呢?雖然心知肚明要為此負責的是梁振英、是中聯辦,但還是會為這個結局感到唏噓。到後來的宣誓風波、人大釋法等一連串事件,都一直在心底為這座城市捏汗……

-我們完蛋了嗎? -笨蛋,我們才剛剛開始。

一根筋先生:无论是雷洋还是贾敬龙事件在我的感觉看来在公权力与公民权利产生冲突时公民权利会是被迫害的一方,好比贾案第一雷案第二,如果导火索没有引爆那么还会有第三第四,我们真的就这么坐以待毙么?公权力与公民权利起冲突时我们可以怎么办?

Bellebeier:刚看完《血战钢锯岭》的脑子一片混沌,没有宗教信仰的我们依旧会为了人性中的勇敢、无私和爱而感动落泪。可是心中又不由有一丝怨愤:一直以为Trump参选是个笑话,可到头来现实告诉我们,大概我们才是个笑话。二战里怀揣着serve my country的崇高理想死在战场上的战士们难道想要构建的就是这样一个国家吗?再想到国内,从不予起诉的雷洋案件,到“展现了治理雾霾决心的”北京重度雾霾预警,从党媒应为党国喉舌,到近期被点名批评的豆瓣,当人民的生命只能沦为上层维稳的牺牲品,当个人的思想收到一步步遏制与打压,我不知道,这难道就是成千上万的先辈用鲜血换来的“盛世”吗?

Nancy:12月這一波幾乎是有史以來所涉範圍最廣、影響最大的一場霾,又將人們拉回了PM2.5這個被媒體炒爛了的、忽冷忽熱的老議題。太陽底下無新事,2016年,中國的很多新聞只是再一次印證存在已久的一些問題的嚴重性。

霾所籠罩的向來不只是京津冀長三角,但是今年在社交媒體上最開始有動靜的卻是天府之國成都——民眾霾當中發出了抗議和質疑的聲音,然而隨即就被官方封殺。霾蒙上陰影的也不僅是呼吸道感染、肺癌、腦血栓、心臟疾病、抑鬱症等個人健康問題⋯⋯除了灰色的霾,中國社會生活也面臨著言論收緊的一個個紅色預警,比如《炎黃春秋》和共識網相繼在今年停止運作,又比如前幾天剛發酵的豆瓣影評事件。

雖然中國人總有自己的方式來調侃來悼念來消化最後接受現實,雖然2017年並沒有任何會變好的徵兆,這樣看好像更絕望更頹喪了。但是也許,「絕望之於虛妄,正與希望相同」。

straggler:在中國,魔幻現實主義愈來愈明顯。習近平自命爲“核心”,官方文件宣佈“党媒姓党”,雷洋案涉案人員不起訴處理,審查管制的觸角已經伸到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有時候回想,如今的自由度甚至遠不如八十年代。身在中國,很多人漸漸由心存僥倖變成心灰意冷,但有更多人的心被虛假的希望充斥着。有人評論說,歷史的車輪或將倒轉。我不知道是否真會如此,但在這個魔幻的世界裏好像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了。

hola_hui:多事的一年,震驚世界的事件接二連三發生,但這個世界還是一如既往轉動,許多事也許到了2017我們都還仍看不到結果。2016的前半年在大陸,後半年在香港。跳脫出來再去看國內的那些事確實會有別樣體驗。近來感受最深的應該是看聶樹斌一案持續的系列報導,不需要修飾與贅述,最能直戳人心的只有真相。聶樹斌給了我們一點希望,雷洋又帶來了失望。我們都被這樣的新聞觸動,但又希望不再看到這樣的新聞,也希望這樣的事件不再成為新聞。

沉思者:2016年的中国,看起来似乎还算太平,但在太平的表象之下,实际上暗流涌动。在世界倒向民粹主义的时候,中国并没有幸免,只是由于在中共的高压之下,民粹主义以另一种形式出现,这就是对习近平的个人崇拜,以及毛派的再一次崛起。

阿克:我还在苟且偷生的活着,这是今年年终我要说的,对于所谓吉祥话已经越来越不愿说,越面对现实,越失望。709铜锣湾雷洋贾敬龙杨改兰魏则西一个个小人物的命运诉说着我们每个人的宿命,快30岁的我早已过了做梦时代,2017年我能做什么我不知道,只能多囤钱等待各种机会。如果失去希望,则只能悲伤的活着,而这难道是中国人的宿命吗?我不知道,只期待这种人格分裂能早一点改变。

巨星紛紛殞落,伴回憶長眠

David Bowie。
David Bowie。

對於很多人而言,2016也是悲痛的一年。無數殞落的巨星曾經點亮這個世界,如今卻回歸塵土。那些曾陪伴我們度過不眠之夜的人們,終是長眠於記憶之中。很多人說,這是一個時代的終結。

現在「娛樂至死」的年代,人類群星閃耀的時刻可能越來越少了。但是,作品不朽吧。

by Nancy

RoySen:今年隕落的Super Star有點多,連銀河似乎都黯淡了一些。坦白說,我對大部分逝去的名人不太了解,唯獨是Leonard Cohen,讓我唏噓了很久。他的一首Famous Blue Raincoat伴隨了多多少少個通宵寫稿的不眠夜,一首Dance Me To The End Of Love,又多少次哄我入眠……他的人生也很傳奇,他常去度假的希臘伊茲拉島,我也心心念念想去走走看看。

沙鷗:因為哈利波特,認識了Alan Rickman。至今還是不敢相信他已經離開了。好喜歡他的聲線,為此我還把他過去的作品翻了出來⋯⋯他的最後作品是愛麗絲夢遊仙境的續集,雖然只是以聲音出演旁白,但我就是不爭氣的在戲院裡大哭。

JingleL:每年聖誕,一定會找出Love Actually來看,今年看到Alan Rickman出場時,淚一下湧了出來。。。今年實在是太令人難過的一年了。David Bowie 去世前一天還在和朋友看他的演唱會視頻。到現在都有些無法接受他去世的消息。

那天正在用手機和朋友聊天,凌晨兩點多,我想向她道晚安。這時,Carrie Fisher去世的消息從BBC、FOX、HuffPost 一條一條彈出來。。。一瞬間我沒有反應過來:她是誰?點進去才發現,啊。。不是Leia公主嗎。原力沒有了嗎?那天看到她的twitter,大段大段的emoji,好可怕。就好像她在用自己的tweets來碾壓follower的智商。

翻著她的twitter,悲傷的情緒才漸漸漫上心頭。這些tweets就像一個個謎語,謎底可以是一個玩笑、一句吐槽、一點欣喜、一絲甜蜜......大家一邊抱怨謎語有多難解,一邊為自己解出的答案欣喜若狂⋯⋯然而沒有人會再來給我們出這樣的謎語了。而曾經的那些謎底,已經讓我們對她產生了一種有趣的情愫。

六弦:去年看星戰第七集,見到Carrie Fisher登場時亦很感動。小時候的女神。她被 Jabba the hut 俘虜那段,構成了孩童時期的陰影... 光影之外,她也渡過了精彩的一生,祝逝者安息。

Lizzy : 樂壇傳奇巨星歌手Prince在世間隕落,萊婭公主母女相繼在幾天內去世,以「玫瑰之名」蜚聲世界的艾柯、寫過「殺死一隻知更鳥」的Harper Lee同一天離世。還有諸多如雷貫耳的名字例如David Bowie和George Michael,都在2016年離開了我們。有人說,是降臨凡間的天使無法停留,然後離開了我們。推算他們的年齡,幾乎都在70歲上下,與其說2016年有什麼不堪,倒不如想,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造星力量如此強大,對比起現在,我們的世界拋棄了什麼。

Nancy:@ Lizzy 換個角度來看,其實他們都是「戰後嬰兒潮」的一代人,這種一個接一個訃聞的狀況可能還會持續十年。悲觀來看,他們的逝世代表很多偉大時代的終結,現在「娛樂至死」的年代,人類群星閃耀的時刻可能越來越少了。但是,作品不朽吧。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