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東部時間星期五下午6點左右(亞洲時間週六凌晨),特朗普過渡團隊突然放出消息,特朗普已經和台灣總統蔡英文通電話。這個消息一出,頓時成為各大媒體的重大“Breaking News”。畢竟,這是1979年中美建交以來,美國總統當選人或總統,第一次與台灣總統通電話。即便沒有立即的進一步行動,其象徵意義也是極為巨大。
特朗普當選後忙於挑選內閣團隊和準備「勝利之旅」,還沒時間真正認真處理東亞問題。但有幾個動作已經足夠引人注目。他最早與韓國總統朴槿惠通電話,承諾會繼續保護韓國。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親自跑到特朗普大廈,成為第一個和特朗普見面的外國元首。和奧巴馬關係緊張的杜特地,被特朗普邀請在就職典禮後到白宮做客。現在,又輪到和蔡英文通電話。美國在東亞的幾個盟友,都得到「特殊待遇」。
相反,特朗普和中國主席習近平的接觸充滿波折。11月11日,特朗普在專訪中公開說,世界很多領導人都打電話給他,只有習近平除外。直到特朗普當選6天之後,習近平才和特朗普通上電話。特朗普還特意向媒體發放消息:而這次電話是習近平「主動」打給特朗普的。在這一兩年,中國報導習近平與外國元首見面和通話時,都喜歡加上「應約」二字,顯示外國有求於中國。這次特朗普可謂回敬了中國一手,以致中國的相關報導罕有地不提誰撥電話。這一切都說明,特朗普還沒有上任,就在給中國下馬威。
對特朗普的兩個迷思
許多中國國際關係學者對特朗普有兩個認識:第一是認為特朗普是「孤立主義」,不愛管美國之外的事;第二是認為特朗普是「商人本色」,不會糾纏於意識形態的事,只要是「錢的問題」,就什麼都好商量。但這兩個看法都值得商榷:
第一點,特朗普不是「孤立主義者」。他不是像桑德斯那樣,希望把花在軍事上的錢拿回美國,投入社會福利。相反地,他曾多次抱怨美國軍隊被歐巴馬「掏空」(depleted),指責美國國防不堪,誓言要大力加強國防。他非常強調國際參與,強調在世界範圍內維護美國利益。只不過他認為美國「免費」提供安全服務太吃虧,要求盟友需「給錢」,美國才「幹活」;他也認為美國在外花了這麼多錢,什麼東西都拿不回來,非常不划算——比如曾質疑美國打伊拉克,為什麼不拿回伊拉克的石油。
因此特朗普的政策是一種「僱傭軍」思想。他不重視價值觀,也不排除以「不履行國際義務和條約」作為談判籌碼,他以完全實用主義的「商人」眼光看世界,也以武力為後盾,通過「談判」掃清不符合美國利益的障礙。他這才是他真正的「美國至上」思維的核心。
第二點,中美之間的矛盾難以調和。中國首先有特朗普最在意的,對美國三千多億的貿易順差,又是把美國製造業「掏空」的全球化經濟的最大得益者。進一步在從地緣政治來說,美國認為中國崛起是最大的地緣政治挑戰:中國有全面挑戰美國實力和欲望。中國現在是世界第一製造業和貿易大國;GDP很快能追上美國;軍事實力快速增長,正在建立起直追美國的海軍,擁有能攻擊美國的導彈;「一帶一路」計劃被視為「中國版的馬歇爾計劃」。
對比俄羅斯和伊斯蘭,中國才是美國頭號挑戰者。這是誓言「讓美國再次偉大」的特朗普所無法容忍的。這並非單純可以用錢解決。況且,即便僅限於貿易問題,由於貿易已經是中國的核心利益,雙方也難以只用「在商言商」的框架解決。
另類外交下,對華強硬的政策基調
其實,在特朗普當選之後不久,就已經放出風聲,希望以「不干涉中國內政」、不謀求「推翻中國政府」,作為中國尊重東亞「現狀」的交換條件。這個叫價,對現在的中國來說只會被嗤之以鼻。中國反而把特朗普否決TPP,視為取代美國主導東亞的大好時機。
特朗普的外交思維,在當代標準看來相當「另類」;他可能不重視二戰之後建立起來的國際體系與國際交往準則,把外交思維回到19世紀。這種思維,讓他會拿起能用得著的工具,去達成他的目的。特朗普無疑對人權、宗教自由等價值觀問題不太感興趣,但這不妨礙他會利用這些工具,給中國製造麻煩。而且,他還可能進一步把長久以來,公認和中國打交道的禁忌問題,堂而皇之地搬出來當做工具。中國最敏感的台獨、疆獨、藏獨甚至港獨問題,都可能因此成為特朗普對付中國的武器。
特朗普身邊核心的國安團隊人物,有直接對華經驗的不多,缺乏「親中派」是一個顯著的特色。今年7月共和黨大會上通過的,由特朗普支持者主筆的共和黨行動綱領,在國際關係部分反映的,就是這種對中國強硬的態度。其中對中國的部分,大概是愛達荷眾議員葉望輝(Steve Yates);他曾在台灣居住,與獨派來往甚密。
在外交問題上,該報告重申對台六項保證,讚揚蔡英文對兩岸關係的「建設性」立場;支持對台售武,並強調支持柴油潛艇的技術輸出;譴責中國在南海和東海對美國盟友的「欺淩」;並且「與防禦需求遠遠不成比例」(far out of proportion to defensive purposes)地擴充海軍。
在經貿問題上,其指責中國操控貨幣、不公平貿易、盜竊商業機密。甚至在中國內政問題上,也指責中國「文革復活」、二胎政策(意思是儘管即便放寬了還是強制性計劃生育),收買海外輿論等等。這已經奠定了對華政策的基調。
初期對台親善姿態,並不意外
其他特朗普的核心支持者也有「親台」的事跡:比如金格里奇(Newt Gingrich)在1997年擔任國會議長時就誓言,如果中國攻台就會軍事保衛台灣。朱利亞尼(Rudy Giuliani)在2001年曾冒着中國反對,邀請陳水扁訪問紐約,並形容台灣是一個「國家」。其他比如未來的國防部長馬蒂斯(James Mattis)和國安顧問弗林(Michael Flynn)等,都是著名的軍事強硬派。
國會中最著名的強硬派、南海自由航行計劃的最積極支持者、軍事委員會主席麥凱恩(John McCain),支持馬蒂斯的就任(由於退役不足7年,馬蒂斯需要國會豁免才可就任),已經顯示在對外軍事關係方面會和特朗普合作,特別在對華政策方面。他和特朗普國安團隊的人同樣強硬,只是不滿特朗普的對俄政策。
共和黨參議員科藤(Tom Cotton)與盧比奧(Marco Rubio)最近會見「港獨」分子黃之鋒,承諾在國會推動與香港有關的法例。科藤與盧比奧兩人,是選舉後期特朗普「大巴錄音」事件爆發,共和黨建制派紛紛拋棄他的時候,還堅決站在特朗普一邊的參議員,科藤更被視為特朗普在國會中的重要同盟。他們的對華態度,也不可避免地影響特朗普。可以說,在特朗普、白宮、內閣以及國會,對華強硬派已經形成初步規模。在特朗普和蔡英文通話之後,科藤就第一時間表態支持特朗普的行動。
因此,特朗普至少在一開始擺出對臺親善的姿態,并不太令人意外。但這次,特朗普破天荒地和台灣總統通電話,而且在通電話後還在推特上直接用 “President of Taiwanese” 稱呼蔡英文,仍令人感到驚詫。
仍不穩固的台美關係
這些舉動,顯示了特朗普在外交上突破常規的一面。他首先利用自己還不是正式總統的身份,製造了模糊空間;更重要的是,他利用個人推特,進一步提高「非正式」的掩護。這種形式,在特朗普時代,以後極可能會成為一種標誌性的發放信息形式,是「新常態」。(日前傳媒質疑特朗普六個月不開新聞發佈會,金格里奇才聲稱,總統沒有義務開新聞發佈會)。當中國質疑的時候,就可以用通過正式的渠道「澄清」,以此不斷「突破底線」。
其實,這種「先大嘴再澄清」的推進議程的方式,最近在菲律賓總統杜特地身上見得不少(菲律賓外交界有這樣的傳統)。這和中國在南海上的「切香腸」戰略異曲同工。
白宮對這個電話事先一無所知,在事後不得不善後,減低影響,強調對華政策沒有改變。中國則輕描淡寫地說這是「台灣搞的小動作」。但特朗普隨後在推特上反諷地稱:美國給台灣賣這麼多武器,自己卻不應該接通恭賀電話「很有趣」。這更直接地提到武器售賣問題。我們甚至可以設想,美國加強和台灣聯繫而牽制中國的最直接方式,就是在共和黨綱領中已經強調過的「向臺售武」,特別是出售潛艇技術。這也符合特朗普喜歡做生意的本性。
儘管特朗普在執政初期增強與台灣的關係,已經基本成為定局。但這種關係並不穩固。對特朗普來說,台灣仍然不過是對付中國的籌碼,如果中國做出足夠的讓步,台灣仍可能成為棄子。但無論如何,由於特朗普這種「非傳統」的外交思維,已經為台灣提供了「打破悶局」的空間。台灣會如何最大程度地利用這個空間,如何證明自己對美國有價值,是台灣此後命運的關鍵。
在北面的朝鮮半島、南面的南海爭議之後,位於東亞中央的台灣海峽周邊的中美臺日的互動角力,當是未來一兩年,東亞局勢中最值得關心和觀察的熱點。
(黎蝸藤,旅美歷史學者,哲學博士,近年專注東海與南海史、國際法與東亞國際關係)
网评员看不下去就不要看那~
个人觉得,端媒体的报道说不上公正,只要是有关大陆的黑点一定会大肆报道,大陆也有很多正能量的事情啊,基本很少报道。希望端媒体能改进这一点吧
一天不黑,浑身难受。
那來的笑話啦, 看不懂的,假裝看不懂的, 看得到的,自己去英國媒體看看,Sunday Time, BBC, Daily mail, Guardian, channel 4, 都可以啊。 說那說就是沒存好心的。
端媒體的評論員們不抓住各種機會黑一下天朝是不罷休。
外交上來說一個國家元首訪問另一個國家本來就是需要到訪問國邀請。新聞報道上加上“應邀”二字哪來的“體現外國有求於中國”的結論?
前幾天川普給梅姨打電話時候說“如果你要來,請提前讓我知道”已經引起大笑話了,作者還要特別拿出來,是秀無知?
真的看端媒體的報道有時候會越看越愛國。
搞這行的沒有傻的,只有裝傻的。 講公關講花錢,誰能跟國民黨比呢?
是有些雙方評論“智商”明顯下降,這又是怎麼回事呢,立場就得排在理性之前?這些“洗地”的,不管是洗黑或洗白,都是昧著良心說話的,最令人討厌。
沒人傻到會認為從此台美友好。過去的經驗就是未來最好的指引。 風向變了,也可以再變。文中說得很清楚,重點在把握時機,利益最大化。
川普此舉,兩面手法,台灣各界竟然看不透,還在那兒興奮不已?
根據個人的實戰經驗,與美國政治人物通個電話、私下見個面、握個手、不期而遇、喝個下午茶﹑凡此種種,皆是公關運作的結果。公關也者,金錢遊戲罷了! 共和黨也罷、民主黨也罷,這些公關活動都訂有明碼,套句咱們中國的俗語,不就是有錢能使鬼推磨而已!
川普是個"誠實"的商人,照著劇本,接了蔡英文的電話,還公開兩人通話的事實與大致內容,不但滿足了客戶的需求,還讓客戶喜出望外,做足了回頭客的行銷。
這通電話,不公開,更會啟人疑竇,甚至會釀成外交風暴。公開了,接著馬上補一則推特,語帶玄機,一方面,暗示咱不過是為了咱家軍火商鋪個梗,以便後續再連絡(還記得馮世寬在立法院說國際軍火商不死心,拼命遊說他嗎?)。再說,咱們美國報廢的武器,不設法賣掉,難道放到爛?另一方面,彷彿又說,不好意思,我搞錯了,不該接這通電話,是呀! 我是被動地接電話呀,我可不是主動打電話給蔡英文喔! 咱們做生意,和氣生財,何時見過、聽過人家來電,我們拒接電話?何況,我又還沒就任美國總統,閒話家常唄,別緊張!
至於和中共關係會不會因此趨於緊張?
咱川普可不傻,你們大概都不明白吧,就在我接蔡英文電話的同時,你們可知道誰在北京呀?嘿嘿,北京新華社可是發出了新聞稿,咱們美國外交第一把交椅、開拓中美關係的第一人,季辛吉博士剛剛見了習近平總書記,也見了中共反腐大將王岐山。各位想一想,和蔡英文通個十分鐘的電話,不過是Lip Service,季辛吉見習近平,長談深談,哪裡是十分鐘電話可以比擬?孰輕孰重?各位自行評斷。
還記得有有本書叫做"有錢人和你想得不一樣"嗎?
評論川普,你必須先設法和他想得一樣!
要賣武器,就是要凸顯大陸武力犯台的威脅,讓民進黨的立法院,能在民意一面倒的態勢下,順利通過國防預算,順帶讓國民黨輸掉主流民意,那放出風聲,激怒大陸五毛就是第一步,五毛很容易激怒,而且言詞激動,第二步就是電視台報導五毛那些越來越瘋狂不友善的言論,主導民意,前兩步做好了,就等著川普給的軍售大單了
有些没说清楚,补充下。其实美台连线在中美大局下只是一个小曲调。我想应该没有人会天真到认为和蔡英文一个电话,特朗普就决定和中国全面对抗的程度。另外中美之间的矛盾是一个结构性矛盾,套用修昔底德陷阱来说,收成国与崛起国必有一战,因为世界霸主的位置就只有一个,一山不容二虎,谁也不会甘心就这样交出世界领导权,所以中美之间矛盾肯定不会少,任何一位总统上台都是一样的。但为什么不用过分担心,因为中美之间虽然长期的发展态势可能是朝着冲突发现,但现在还远远没到这个程度。用国际关系学比较主流的新自由主义来讲,中美之间还存在许多利益共同点,现在不撕破脸皮相互合作的利益比较高比较合算。另外中美这个大局发展来看, 现在美国更多的是收成,而中国在发展,所以两国关系到底怎么样,其实是看中国发展到底怎么样,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当年英国主动交出世界领导权给美国,没有发生战争,因为英国看到自己统治不了,统治成本太高,还不如跟着美国还能有个好归宿,所以如果中国发展非常好,也不排除中美之间和平移交权力的可能。因此,我仍对中国发展保持希望,对中美态势保持希冀。
特朗普到底会用哪些人会采取哪些行动其实都还没有定数,因此现在所能做的更多的是一种猜测,作者猜测特朗普上台后会加剧中美对抗形势,这或许是可能的一种形式。让我想起了2000年小布什总统上台的时候也说要对华强硬,媒体,但之后随着911事件爆发,中美在反恐领域合作推进,反而在小布什任内中国发展态势正常,因为突发的国际壮况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白宫的计划,在那个中国还不怎么强大的时候美国需要中国,在今天中国更加发展恩情况下更是如此。我认为特朗普上台既不会如国内网友所说在孤立主义下会减轻中国的压力,给予中国在西太平洋确立主导地位的时间空间,但也不会如这位作者所隐含的观点,中国对抗会剧烈上升,中国的发展之路会被阻断。无需过分悲观也不要盲目乐观。因为当前决定中美局势走向更为重要的一点是,随着国家自身实力的不断发展,中国已经不是美国想随意折腾就能任由其摆布的对象,特朗普想做什么是一方面,但中国也不会成为任他捶打的沙袋。另外特朗普在做事的时候也会受到国内知华派的影响,国内政治形势和政治格局影响,所以别轻易的只看到一面而忽略了另一面。
特别想说一句,越来越觉得媒体经常夸大某些东西,或者明明看到了却故意忽视一些东西,而且不知道为什么看端媒的一些东西总让我变得越来越爱国。我承认中国还有需要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是中国也绝对不是一无是处和任人宰割的对象。我不是五毛,但我要为我的国家正名。
面懵心精
here comes the trouble.
上任再说吧,到时候咱们才陪着你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