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

法國電影的文藝,也有很多層次——香港法國電影節2016

法國電影不只文藝片在影展收獲口碑,在國際市場的商業表現也越來越亮眼,越來越多變。

端傳媒記者 張書瑋 發自香港

刊登於 2016-11-02

圖為法國康城電影節中導演Xavier Dolan獲獎後讓媒體拍照。
圖為法國康城電影節中導演Xavier Dolan獲獎後讓媒體拍照。

法國電影近年採取攻勢,大力在全球推開,奪取了許多國際市場份額。2014-2015年,法國出品的商業電影海外成績亮眼,讓觀眾們印象深刻。在國際市場高姿態輸出法國電影,讓觀眾們改變了法國電影文藝先行的固有印象,也讓法國電影在影展之外增添了途徑與電影愛好者見面。喜歡法國電影的香港觀眾,選擇尤其豐富。2016年年末,香港法國電影節將新舊作結合,呈上不少佳品,風格不一,各有妙處。

Tout en haut du monde (港譯:《極地路漫漫》) 2016 導演:Rémi Chayé

上世紀末掀起的3D動畫電影,在如今終成狂潮。2D動畫在荷里活似乎再無存活之路,偶爾有黏土動畫出現,都只能佔據口碑,影響有限。倒是歐洲人還記得手繪動畫的樂趣,每年都穩定出產。《Tout en haut du monde》由法國出品,內裏講的是俄羅斯貴族女孩的冒險故事。畫風即有別於荷里活之豔麗,又別於日本動畫之繽紛,色澤清儉自然,人物表情也淡如雲彩。關於冒險故事本身,最珍貴莫過於找到自身價值,完成心中所想。今時今日,夢想靠動畫助力,似乎日子才更容易過。

Ma vie de courgette (港譯:《酷瓜人生》) 2016 導演:Claude Barras

說定格,定格就來。這一部定格黏土動畫只有66分鐘,卻廣受好評。它參加了69屆康城影展,好評如潮,好到傳媒為之抱不平,稱其為影展中「真正的佳作」;它拿下安錫國際動畫展最高獎項;甚至傳聞會代表法國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若將其歸類於卡通片,總覺得過於兒戲。但《Ma vie de courgette》真有為孩童袒露心聲之功。關於孤獨,關於隔膜,關於成長與初戀,借助鬼馬的情節,雖然明明是虛構,卻讓人都當了真。

Les Ogres (港譯:《流浪劇團之家》) 2016 導演:Léa Fehner

導演製造出了一個不完全封閉的「密室」。這個「密室」並非是一間房,而是在劇團團員之間營造出彼此相關的人際關係,全靠對白將這樣複雜的互動表達清楚。這牢固又神秘的關係網,的確就是一種密室,把主角們關在銀幕前。導演不斷設計出外因,讓角色之間的關係不斷變化,不斷發酵,由此延伸出來的故事,充滿了變化和變數。導演拍攝這樣一個故事,戰戰兢兢的心態變成了最大看點。這部電影選用的技藝十分有意思。

Quand on a 17 ans (港譯:《17歲的那些年》) 2016 導演:André Téchiné

以青少年為主角的電影,往往帶來太多想像空間。故事發生在如此豐富的年紀,已經有太多影像可以拍。André Téchiné 用了相當沈穩的方法,從個別的格格不入開始講起,慢慢沿着青春期的叛逆,孤獨,困惑,將故事的主題擴展,延伸。你以為那是在講霸凌,導演不滿足於這個層面,帶着觀眾越走越深。他用見慣不驚的視角,將青少年的騷動及性覺醒,身分認同交織起來,疊加出了奇妙的層次。它那種既狂且悲,瘋狂生長的氣勢,密佈在兩小時的敘述裏,不停衝撞。

L’Avenir (港譯:《從前.現在.將來》) 2016 導演:Mia Hansen-Løve

功成名就的雨蓓在2016年仍然辛勤耕種,參與了四部電影和一部電視電影,大多都引起了討論及關注。《L’Avenir》更是其中尤為精彩的作品。導演 Mia Hansen-Løve 本為演員出身,慢慢編導合一,漸入佳境,現已為法國極重要的八十後導演。本片從平淡生活點滴開始醞釀,讓已到中年的女主角體味人生變化。哲學教師本以為自己過着思行一致的人生,卻慢慢要從學識,人際和愛情等各個方面接受生活帶來的挑戰。電影的節奏溫和,卻以最柔軟的細節編排出富有韌性的故事。你以為的人生哲理,原來通通有另一種解答。

Masculin féminin (港譯:《男性女性》) 1966 導演:Jean-Luc Godard

光陰飛快,這一部名作已經問世五十週年。名導高達(Godard)在自己的而立之年,用大膽求變的多角度直擊,結合嚴肅與浪漫,兼具社會性及浪漫氣息,呈現出這一段莽撞動人的四角關係。電影帶着學術意味,又有導演自己的個人情趣,堪稱是紀錄六十年代的名片,更是軟硬兼施的佳作,實驗味道濃郁,又還滿足了一眾影迷的口味。莫泊桑的原作與六十年代時事嫁接,文學改編的魅力在兩相衝撞中滿溢,在五十年之後依然芬芳。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