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杜特地

賴奕諭:反美親中?杜特地政府為何鎮壓反美抗議者?

杜特地的外交表現,遮蔽了少數族群和菲共抵抗政府的歷史,與正在進行的和平談判。

刊登於 2016-10-20

#杜特地#菲律賓

2016年10月19日,菲律賓馬尼拉,民眾到美國駐菲律賓大使館抗議,其間與警察發生衝突。
2016年10月19日,菲律賓馬尼拉,民眾到美國駐菲律賓大使館抗議,其間與警察發生衝突。

數千名示威民眾,19日在馬尼拉的美國大使館前遭到警方開車衝撞碾壓,除了造成多人受傷之外,也有示威者為警方所逮捕。適逢總統杜特地訪問中國的敏感時刻,而杜特地也被很多人認為是在踐行「反美親中」路線,不少人因此百思不得其解:既然這些反美的民眾是因為支持新政府的外交政策而來,為什麼還會被警方以如此暴力的方式攻擊?

事實上,如果這陣子有關心菲律賓國內新聞,並認識到這群示威群眾的來歷,我們就完全不會對菲律賓警方此番作為感到意外。

少數族群抗爭,與菲律賓共產黨的和平談判

從10月初開始,由菲國少數族群以及相關運動團體所組成的遊行隊伍,便陸續從各省前往首都馬尼拉集結。他們最初的目的,並不是直接前往美國大使館示威抗爭,而是要在10月12日與13日於菲律賓大學參與全國性的少數族群聯合會議(Lakbayan ng Pambansang Minorya)。Lakbayan 會議並不是今年才第一次舉辦。過去四年,不少運動者藉由發起該運動誓言對抗菲律賓的軍事化、「侵略式發展」及美國「帝國主義的入侵」,只是今年首次特別以少數族群為大會主題與參與主體。

由於總統杜特地相較於過去的執政當局,對國內少數族群的態度較為友善,各個團體今年的組織動員人數因而遠多於以往。其中包含約莫3000名來自棉蘭老島(民答那峨)的原住民族 Lumads,以及超過500名來自其他地方的原住民族群體。會議之前,菲國社會福利與發展部(DSWD)秘書 Taguiwalo 更釋出善意,表示將全力支持今年會議的進行,並會努力促成總統杜特地在選前對 Lumads 的承諾。

像Lumads 這樣的族群,一方面遭受菲律賓政府長年來計劃移民政策,壓迫其生存空間;另一方面,過去政府懷疑其與菲律賓共產黨或是伊斯蘭激進份子有牽連,不僅派遣大批軍警進駐他們所居住的村莊,也將部分居民驅離出他們的居住地。而杜特地的競選承諾,便是要求警方徹查有無違法行為,並指示將杜絕這類事情再度發生。

兩天會議結束以後,與會者決議組成一個新的聯盟「摩洛人與原住民自決運動」(Kilusan ng mga Moro at Katutubong Mamamayan para sa Sariling Pagpapasya),簡稱Sandugo。Sandugo 在菲律賓語中,是歃血結拜的意思。既然這是菲律賓少數族群首次如此大規模於首都的集會,與會者莫不希望能夠藉此整合國內少數族群的運動組織與網絡。

此外,他們還發表兩點共同聲明:其一,他們要求菲國政府在和菲律賓的共產黨組織——國家民主陣線(NDFP)進行和平談判時,能夠於《社會經濟改革協定》(CASER)草稿中,另闢少數族群專章。其二,他們希望做為會議舉辦地點的菲律賓大學,能夠擔負起社會責任,在校園裡搭建一具象徵意義的帳篷,為少數族群中心提供正規課程以外的文化教育活動。

針對共同聲明的第一點,菲律賓政府和國家民主陣線在8月時,曾經在挪威奧斯陸進行第一階段的和平談判。上週則是第二回合的會議。這次會議對於菲共來說至關重要,因為討論重心圍繞在前面提及的《社會經濟改革協定》。該協定之所以重要,是由於其所牽涉到的,乃是菲律賓社會從歷史與結構面延伸出來的不平等問題。菲共甚至認為,在這些問題都未達成共識以前,將不會放棄以武力革命推翻菲律賓政府。從菲律賓政府和共產黨的和談歷史來看,早在1998年時,國家民主陣線便已經擬出該協定草稿,但2004年和2011年的和平協議,都還沒談到這個階段就已經破局,這就不難想像菲律賓共產黨對本次會談的重視程度為何。

杜特地新政的模糊,引發是次抗議

只是,顯而易見,近來菲律賓國內外媒體的焦點,都放在總統杜特地訪問中國的新聞上,杜特地本人也沒有對談判問題提出相關的聲明與行動。此外,上回談判的結果宣稱,將釋放所有菲共相關的政治犯,政府至今卻並未兌現其承諾,也同樣惹人非議。於是在其訴求尚未獲得總統承諾的情況下,少數族群聯合會議的與會者,有不少人決定於會後留下來抗議。而抗議的地點不只是美國大使館而已,像是司法部等相關機構也是他們出沒的地方。

咦?你可能會疑惑:和平談判、菲律賓共產黨跟這些少數族群有什麼關係?

一方面,許多少數族群運動的組織工作者跟地下化的菲共有著藕斷絲連的關係。由 Sison 於1960年代末期創立的共產黨,在前總統馬可斯(Ferdinand Marcos,馬可仕)於1970年初期以宣布戒嚴的手段來打擊他們時,不但沒有因此式微,反而與許多當時遭受迫害的少數族群運動分子合流。時至今日,這股勢力仍然隱藏在菲律賓社會的許多角落,而不少少數族群權利的倡議分子,便因此有被軍警虐殺或是當作政治犯關起來的風險與現實。在面對菲國政府並未鬆口將釋放政治犯的此刻,人們選擇留下來抗議。

再者,許多運動者雖然並非菲律賓共產黨成員,卻往往因為站在反對政府的立場上,而被貼上「菲共」的標籤,甚至遭到威脅、恐嚇與暗殺。其中有部分原因,當然是政府無法確知誰才是菲共這個地下化組織的成員,寧可錯殺也不願濫放。但也有人會認為,這是政府便宜行事的做法,藉此讓擁有反對意見的所有人噤聲。菲律賓軍方在前總統阿基諾三世(艾奎諾三世)執政時期發起的行動代號 Oplan Bayanihan 就是在做這件事——把他們認為是菲共叛軍的人處理掉。杜特地執政以後,也沒有真正廢止這項行動。

宣稱自己是社會主義者的總統杜特地,近來一連串的作為看來顯得有些矛盾。雖然他選前選後不斷公開表示將會對菲律賓共產黨釋出善意,卻在和平談判過程中,讓人感到其立場之模糊。更不用說他上任之後的經濟、教育與軍事等相關政策,並沒有如他所說的要「站在底層人民的立場想」。他在競選期間提出的八點經濟政策政見,並未能真正提出一條有別於以往的道路;而他對於為人詬病不斷、本學年甫上路的新學制改革(K-12 Program)又持觀望態度;更不用說杜特地軍警系統使用的人馬是前前任總統阿羅約(艾若育)的班底,他們在阿羅約執政期間,可是以極度高壓的手段打擊地方組織工作者與倡議分子。

縱使有些不滿意,這些抗議示威者還是選擇相信:杜特地將會重新好好理清菲律賓與美國之間的關係。他們打著支持杜特地的口號,希望政府可以再更進一步修正政策走向、還權於民。他們在美國大使館前抗爭,不只是為了反抗政治經濟上被宰制的關係。回到少數族群的議題來看,他們的訴求更是為了驅逐和菲國軍警合作、壓迫少數族群的美軍而來。倘若我們只能看得見杜特地最近在中美關係之間的斡旋,就很難搞清楚為什麼忽然這麼多人跑出來抗議,而菲律賓政府,又是為什麼有著這樣的態度。

(賴奕諭,臺灣大學人類所學生,長期關心菲律賓族群文化相關議題,目前專注研究該國原住民族抗爭運動。)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