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

日本建築師為何瘋台灣?完勝日本的台灣日式老屋

我們都被許多刻板印象牽着走,始終以為日本對於老建築的保存更勝台灣,但事實並非如此。

特約撰稿人 徐銘志 發自台北

刊登於 2016-10-04

渡邉義孝最喜歡台南的日式建築。
渡邉義孝最喜歡台南的日式建築。

「台灣真有這麼多值得紀錄的日式建築?」「為什麼可以吸引一個日本人這麼鉅細靡遺地紀錄?」這是2016年8月中旬,在大阪市中央公會堂聽完日本建築師渡邉義孝以「又懷念又充滿異國情調:我的日式建築之旅」為題的演講後,我心中的疑問,也是身為一位台灣人的慚愧。

渡邉義孝一邊說着他對台南日式建築的觀察,一邊展示着他將一棟棟日式建築以筆素描下來的成果。不光是寫實描繪而已,在他的筆記本裏甚至還有更宏觀的小地圖,將台南某區日式建築的地緣關係展現出來;也有將某棟日式建築局部,像是柱子、屋頂的樣貌等放大特寫細節。看着看着,不免驚嘆其精美精細之程度,彷彿就是一本引人入勝的出版品。

尋寶!台南鄉間不知名日式建築

「我最喜歡台南的日式建築!」渡邉義孝毫不保留地對台南日式建築直接告白。原來,台南的日式建築不僅是密度高,也很多樣,從知名的大建築到巷弄沒沒無聞的小屋皆有。這當中,他對於藏於巷弄規模不大的日式建築可說是興致勃勃。

「只有我知道,就像是屬於自己的祕密。」或許就像是尋寶找到罕見的珍寶一樣,發現大隱於市的日式建築帶給渡邉義孝莫大的樂趣。他舉例,就像台南的佳里在日本的知名度並不高,但透過了許多台南友人的推薦,他反而在這兒找到不少迷人的老屋。有些房子是民宅,並無稱號,在他的地圖中就成了「某某路XX號的日式住宅」;有些則以建築特徵來稱之,像是「不可思議的混合構造的十字架窗」。

隱身台南佳里區的日式建築尋寶圖。
渡邉義孝的手稿:隱身台南佳里區的日式建築。
渡邉義孝的手稿。
渡邉義孝的手稿。
渡邉義孝描繪的台南日式建築小地圖。
渡邉義孝的手稿:台南日式建築地圖。

提及他最喜歡的台南日式老建築,也同屬這個邏輯。那是位於重慶寺旁的一棟綠色木構洋館,淺淺的綠色有些斑駁,但仍典雅。渡邉義孝說,這很像鶯鳥的顏色。而這樣巷內不知名的建築,就是他在前往原台南刑務所所長宿舍時無意間的發現。兩間建築一大一小,雖是日式建築卻都充滿着異國情調,同列為他的台南最愛。

我試圖找到渡邉義孝著迷台灣日式建築的脈絡。這才發現,我們都被許多刻板印象牽着走,始終以為日本對於老建築的保存更勝台灣,但事實並非如此。曾從事文化財的調查、保存、再生的渡邉義孝說,許多日本的老建築都不在了!

他尤記得,2011年因參加在台北舉辦的「東亞日式住宅研究會」而參觀了幾間位於台北市青田街的日式住宅,「感覺非常驚訝!」驚訝的當然是這些有點年紀的日式建築竟然還沒被拆掉,而且為數不少。這是他和台灣日式老屋的第一次邂逅,也是一切的源頭。日後,他更目睹青田街的日式建築一棟棟的修復、開放,像是青田茶館,也就更佩服台灣在老屋保存的不遺餘力。

精彩!台灣多樣化日式建築完勝日本

在日本,雖然許多被列為國寶或國家文化財的日式老建築被妥善地保存下來,若以重要性或等級來區分日式老建築,這些可稱為A級,但其餘更多B級C級的老房子則多半被拆除。反觀,「台灣有各式各樣等級的日式老建築。」大大小小、純和式、和洋混合、官建築民建築⋯⋯在渡邉義孝眼中,台灣的日式老建築反而完勝日本。

手繪是渡邉義孝理解台灣日式老建築的一種方式。
手繪是渡邉義孝理解台灣日式老建築的一種方式。

不同於僅僅只是拍照記錄,以素描手稿將生硬建築變得更有手感與溫度,則是渡邉義孝的與眾不同之處。「像是很認真地看過100遍!」他告訴我,因為要一筆筆勾勒出來,不像只要按下快門的攝影,他得仔細觀察,而這過程就像是偵探般,往往能夠有更多的發現,像是窗口有幾個、屋頂又是什麼形狀等。

這是他理解這些台灣日式老建築的一種方式,從觀察到產生疑惑,最終讓自己思考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建築特色,找出解答。

例如他發現,台灣這些日式老建築雖然都建於日治時期,不過卻和日本的日式建築有着不小的差異。他謙稱還在研究不敢妄下定論,但已初步發現台灣這些日式老建築的屋頂和日本的並不相同,似乎更接近泰國或寮國。

雖然鍾情於台南,渡邉義孝尋找台灣日式老建築的蹤跡卻不限於此,反而遍佈全台。2016年,他曾經在利用google地圖製作了「日式建築地圖」。萬萬沒想到,短短三個月之內,竟有1500多則留言。這全是熱心的台灣民眾,留下關於台灣的日式建築線索。這幾年之間,他透過各式各樣的線索已經現場考察過約300間以上的日式建築,以素描記錄下來的建築也約莫在七、八十間。

藉由繪畫,渡邉義孝愈來愈喜歡建築。
藉由繪畫,渡邉義孝愈來愈喜歡建築。

再發現!日式建築的觀察與理解

最困難的地方在哪?即便他不諳中文在語言上有所隔閡,但困難之處都不在這些尋找的工具、方式上,理解建築的本質還是最具挑戰,「(日式建築)大部分是很相似的,所以發現每棟建築的特徵最為困難。」渡邉義孝卻也以此為樂,畢竟找到差異並且探索其背後的成因,就像謎題被解開般,有恍然大悟也有闖關成功的快樂。

在雲林故事館這間屬於過去官邸的建築中,他就發現到窗戶的獨特之處,除了已經擁有的大片窗戶,在接近榻榻米之處又有小窗戶。反覆思索,渡邉義孝認為這是因應台灣多雨潮溼的氣候所開的氣窗。而在重建的新北市鶯歌山佳火站現場,他則看到支撐建築的木頭上寫了日文,身為建築師的他當場明白這是建築工法的暗號,用以標示該木頭應該放在建築結構的哪個位置。這也讓他彷彿能將時光拉回到百年前建造該火車站的場景。

「感謝台灣人珍惜這些日式建築!」渡邉義孝說這是他記錄台灣日式老建築的初衷,當然更希望透過這些親眼見證和自我思辨的成果,向外人介紹日式建築之美。10月初截稿之際,渡邉義孝又來台了,他的第四本筆記也即將上場。語帶着興奮之情的他說,「拍照沒辦法了解建築的美和設計,但是藉由繪畫我愈來愈喜歡建築。」「最重要的是,這實在太快樂了!」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