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廖英凱:郝明義的「開放台電」留下什麼?

持平而論:「開放台電」是一個實踐開放政府的勇敢嘗試,但其仍有不少值得改進之處,尚難被視為值得效法的範例。

廖英凱:郝明義的「開放台電」留下什麼?
圖為台灣新北市的龍門核能發電廠。

今年5月31日,台灣的電力備轉容量一度下探1.64%,若有任何一部大型機組故障,即會發生區域無預警限電,或是使電網不穩而損害電子用品。6月5日行政院長林全表示,在安全與不延役的前提下,考慮重新啟用第一核能電廠一號機。這個說法牴觸民進黨長期的「非核家園」主張,因而引發爭議。

6月20日,著名文化人,大塊文化董事長郝明義致行政院林全院長的公開信,發起「開放台電」(台電,為台灣電力公司的簡稱)計畫,企圖透過取得全面而完整的台電數據,檢驗台電長期以來宣稱缺電的原因,思考對策。

「開放台電」歷時兩個月,終於8月15日洋洋灑灑一萬兩千餘字的結案報告。這個自詡「公開、公平、公正」的公民調查計畫,受到行政院長青睞並同意每週主持一次會議,但在過程中,亦遭遇外界相異立場批評,與內部重要成員離去。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