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托邦變形記:2016倫敦設計雙年展10大必看亮點

首屆倫敦設計雙年展以「烏托邦」為主題,邀請各國透過設計一同想像,如何創造讓人類更為幸福的未來烏托邦。
風物

每年 9 月的倫敦設計節(London Design Festival)可說是設計圈的盛事之一,2016年更增添了雄心壯志的項目── 全球唯一於首都開跑的設計雙年展「倫敦設計雙年展」(London Design Biennale)。甫於9月7日熱鬧開幕的首屆倫敦設計雙年展,以「烏托邦」為主題,邀請各國跨越語言與國界,透過「設計」一同想像如何創造出讓全體人類更為幸福的未來烏托邦。

本屆雙年展主席John Sorrell在開幕演講時說道:「我們經歷了政治現況極為動盪不安的一年,當然設計並非靈藥仙丹,可以解決所有問題,但設計確實能為世上許多迫切的議題做出貢獻;設計是打造人類共同未來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我也相信帶領人們度過重重難關的動力,會是創意與想像力。」

這篇文章精選出本屆展覽必看10大亮點,就算暫時沒機會親臨現場,也能網上神遊一番。

1. 第一印象/英國、阿爾巴尼亞

2016倫敦設計雙年展 / 阿爾巴尼亞。
2016倫敦設計雙年展:阿爾巴尼亞。

一走進雙年展場地Somerset House庭院內,便會率先看見座落各處的巨大裝置。位於中央、高聳入天的是這次主場國家英國對於「烏托邦」的回應設計。從英國人著迷於討論天氣的民情為出發,以風向標的意象設計出三個會隨風旋轉的裝置。這也同時指向英國作為島國,從過去航海時代的仰賴風向,同時看向未來也將持續開發風力發電作為替代能源的「烏托邦」未來。不遠處,另座醒目的不鏽鋼裝置,是由阿爾巴尼亞藝術家Helidon Xhixha操刀,呼應16世紀文藝復興的放射狀城市規劃,參觀者可以隨意進入裝置走動甚至坐下來,許多人坐在裏頭休息聊天、喝咖啡、吃三明治,也算是給予看展觀眾們一個交流機會的「社交烏托邦」。

2. 起源之地/比利時

2016倫敦設計雙年展 / 比利時。
2016倫敦設計雙年展:比利時。

進到Somerset House這座華美的新古典主義宮廷內,屬於新世代的簡約風格直面而來──展間內只見一張長桌上擺着刻有地圖的石碑。原來比利時正是「烏托邦」一詞的起源地,500年前Thomas More將《烏托邦》的場景設定於安特衛普,並描寫自己與一位前往烏托邦並返回的旅人的一席對話;500年後,歐盟這最早懷抱烏托邦情懷成立的跨國共和體系,總部就設於比利時的布魯塞爾。面對不久前的恐怖攻擊事件,甚至是英國上演的「脫歐」劇情,藝術家Benoit van Innis這次以歐盟意象重新繪製了當年Thomas More的烏托邦地圖,期待大家不要忘記這曾誕生於歐洲大陸上的烏托邦理想。

3. 純真年代/巴基斯坦

2016倫敦設計雙年展 / 巴基斯坦。
2016倫敦設計雙年展:巴基斯坦。
2016倫敦設計雙年展:巴基斯坦。
2016倫敦設計雙年展:巴基斯坦。
2016倫敦設計雙年展:巴基斯坦。
2016倫敦設計雙年展:巴基斯坦。

從天花板流洩而下的的眾多布條,上頭是巴基斯坦當地藝術家以身體彩繪顏料指甲花(henna)製作的網版印刷作品,主題是各式兒時遊戲。各國孩童在語言、思想都還未成熟與接觸外界前,發想出的遊戲意外地有許多相似之處,像是鬼抓人(巴基斯坦孩童們稱之為「冰與水」,意即被抓到的人便凍成冰,要等其他人來解凍他成為可流動的水)、放風箏及玩陀螺(現場有可旋轉的陀螺椅子)。孩子們充滿想像力的純真年代,便是巴基斯坦設計師們心中的烏托邦。

4. 平衡的藝術/奧地利

2016倫敦設計雙年展 / 奧地利。
2016倫敦設計雙年展:奧地利。

一整間高高低低的燈光裝置,是由特製桿子的電子裝置控制坎入兩端的LED燈,再罩上手工縫製的燈罩而成。當房間內沒有任何動靜時,這些燈光便發出最亮的光照,但一旦有訪客進到其中走動,引起桿子搖晃,LED燈便會變暗熄滅。光線的不具形體,並在平衡桿上搖搖欲墜,想反映的便是烏托邦社會中的理想平衡,是否其實是不堪一擊的脆弱想像?

5. 想像力遠遊/日本

2016倫敦設計雙年展 / 日本。
2016倫敦設計雙年展:日本。
2016倫敦設計雙年展:日本。
2016倫敦設計雙年展:日本。
2016倫敦設計雙年展:日本。
2016倫敦設計雙年展:日本。
2016倫敦設計雙年展:日本。
2016倫敦設計雙年展:日本。

日本藝術家鈴木康広(Yasuhiro Suzuki)以浮世繪中的「見立繪」:運用聯想和比喻,又蘊含着抽象含意的創作手法,翻玩舉目皆可見到的日常物品,藉此打破語言和文化的隔閡,透過想像力與趣味設計拉近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藝術家將這次作品命名為「一趟拜訪鄰居的環球之旅」,展間內明亮又簡約的日系風味濃厚。

6. 未來的價值/沙特阿拉伯

2016倫敦設計雙年展 / 沙烏地阿拉伯。
2016倫敦設計雙年展:沙特阿拉伯。

看展看到口乾舌燥嗎?走進沙特阿拉伯展間,只見一台巨大扭蛋機,裏頭裝的不是糖果或公仔,卻是一球一球的水,而且只有投對金額的參觀者能夠獲得。水資源稀少一直是全球的焦點議題,位於沙漠地帶的沙特阿拉伯更是切身感受到飲水議題的急迫性。一旁的藍色球體也提供觀眾任意拿取,仔細端詳,原來球的上頭寫着「假如這是最後一滴水呢?」如果能激起反思與改進的可能性,對於設計師姐妹花Basma和Noura Bouzo來說就是開啟了邁向烏托邦之途。

7. 甜蜜的回憶/法國

2016倫敦設計雙年展 / 法國。
2016倫敦設計雙年展:法國。

法國這回也展示了一台販賣機。設計師Benjamin Loyaute前往歐洲各地拜訪敘利亞友人與難民,並瞭解到對這些流離失所的人們來說,「甜美的回憶」以及自身民族的文化傳承,正是支持他們存活下去的重要動力。Benjamin Loyaute製作糖果用以象徵這些甜美回憶及生命力,並置於販賣機裏頭販賣,收益將做為公益捐款持續協助敘利亞難民的相關議題。

8. 高科技未來都市/墨西哥

2016倫敦設計雙年展 / 墨西哥。
2016倫敦設計雙年展:墨西哥。

如同走進科幻電影場景,設計師Fernando Romero的「邊界城市」(Border City)以環繞大螢幕和圓形桌上螢幕展示大量資訊圖表,剖析全球移民議題及有着大量移民人口城市的規劃議題,最後再透過高科技技術的想像,描繪出一個位於美墨邊境的科技烏托邦城市,是一個聚焦人權、居住正義與永續性的設計方案。

9. 回歸真我/南非

2016倫敦設計雙年展 / 南非藝術家Porky Herfer。
2016倫敦設計雙年展:南非藝術家Porky Herfer。

「你現在看到的這些,全都是手工製作,沒有用什麼高科技或電腦。回歸真我,不過度延展自己,剛好就好──這就是我的心中的烏托邦。」南非藝術家Porky Hefer開宗明義說。Porky表示他的設計集結了南非許多傳統手工藝,手工製作的動物們也都獨一無二,他鼓勵觀眾來到南非館解放自己內心的孩子,盡情與作品互動。

10. 衝撞的火花/台灣

2016倫敦設計雙年展 / 台灣。
2016倫敦設計雙年展:台灣。

台灣這次則以食物為主角,設計了一場開啟五感的沉浸式體驗,帶領大家回顧台灣至今所經歷的族群文化撞擊與融合型態。在建築師吳雅筑打造的熱帶雨林展間,以設計師曾璽凱與主廚蔡中和提出五道食物裝置主題,依序為「跨海愛」、「新秩序」、「破立」、「共生」、「和而不同」,旨在將台灣橫跨各時代的多元經歷由食材轉化成繽紛符碼。去參觀倫敦設計雙年展前,千萬別忘記要預約一席位置,用口體驗文化相容的台式烏托邦想像。

讀者評論 0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目前沒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