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在地、與眾不同:一份專為當代青年壯遊打造的地圖

USE-IT很少製作旅遊大城的地圖,反倒常出現座落於這些城市邊緣的小城鎮,例如被形容為歐洲最醜的城市Charleroi。
USE-IT製作的地圖,就像一個你的當地朋友。
風物

「我想帶我女朋友去吃午餐,請問有哪家餐廳看起來比它實際上還要貴?」

「請問哪家博物館適合在一個小時左右內逛完?而且拜託不要無聊的古董畫!」

「我想要找在墓園工作,或是任何對這裏喪儀文化有研究的人!」

這些都是USE-IT自2007年有實體辦公室後,遊客曾經到諮詢櫃檯詢問的問題。USE-IT是一個歐洲專門提供「年輕旅人」旅行資訊的非營利組織,總部自2008年從比利時的根特移至「歐洲的中心」布魯塞爾,而他們推廣的方式便是設計易懂實用的「城市地圖」,且專注於提供適合「青年旅人」的內容。走進位於布魯塞爾的總部,一整面牆上陳列着近40份歐洲內不同城市的地圖,每份都像是一張藝術品,而且免費取閱。

「我們不接受任何金錢的贊助,但非常歡迎如果你想捐贈咖啡、茶包等實體物品!」總部一樓的旅遊諮詢櫃檯上寫着這樣的標語,牆上掛的黑板則羅列着這一週在布魯塞爾有趣的活動推薦,免費的WIFI和茶水,明亮友善的環境,零散的年輕遊客除了進來詢問旅遊資訊外,也會有人在沙發區聊天。

USE-IT布魯塞爾總部辦公室的負責人Tom 和我說:「USE-IT製作的地圖,就像一個你在實際生活上並不存在的當地朋友。」

USE-IT位於布魯塞爾的總部,牆上黑板羅列這一週有趣的活動推薦。
USE-IT位於布魯塞爾的總部,牆上黑板羅列本週有趣活動推薦。

服務長期旅居的漂流者

USE-IT成立於1971年丹麥的哥本哈根,那裏聚集着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嬉皮旅人,他們自由旅居於各地,睡在公園,火車站,路邊的長板凳⋯⋯而當時的首要發起人Bjarke S. Andersen在觀察多年後,決定有些事必須被改變:「穿着鮮豔的衣服光着腳,享受一個城市的各種活力,做一個這樣『自由』的人看似令人羨慕,但在這無拘無束的生活底下,很多人其實疲於經常必須睡睡袋,沒有目的地在城市裏如遊民般閒晃,並對於自己的人生也感到非常迷惘。」

自此開始有許多老軍營開放,以給這些長期旅居的漂流者一個比青年旅館更便宜且合法住宿的地點為目的,此外也成為一個回答 「哪裏可以睡?」「哪裏可以吃?」「哪裏可以認識當地人?」的資訊提供中心,這樣的資訊服務便是USE-IT的雛形。

1989年,USE-IT在挪威奧斯陸開設了第二個分部,發行名為《Streetwise》的旅遊資訊刊物。1997年,USE-IT成立荷蘭鹿特丹分部,除了提供旅遊資訊,也開始培養弱勢青年就業機會的計畫。如此非正式斷斷續續地運作,直到2002年USE-IT才在比利時根特登記為正式非營利組織,於2005年發行第一份USE-IT城市地圖,成為往後地圖製作之標準雛形。但當時推廣的範圍仍限於比利時, 2008年開始才將範圍擴展到整個歐洲(USE-IT EUROPE)。

擁有移動力對年輕人來說是首要追求的一項生活元素。
擁有移動力對年輕人來說是首要追求的一項生活元素。

新興型態的壯遊

青年旅遊的歷史可追溯至自17、18世紀起,英國貴族將此「出走」視為成年禮,稱之為「Grand Tour」,可譯為「壯遊」。當時有幾個經常被選為必須前去的地點,如巴黎或義大利諸城等,專注的面向較屬於中上階層的藝文享受,意以成為「紳士」。1970年代嬉皮文化興起,產生了另一種青年旅人,他們選擇更遙遠的地方如印度及亞洲諸國,出走的原因則受當時1980年代反對冷戰的影響。

90年代後,新興型態的青年自助旅人出現,且有年齡增長的趨勢,他們多數會先選擇所謂的門戶城市(Gateway cities)為起點培養經驗,爾後依據個人的經歷發展不同的路線,但多是希望能更加接觸當地文化。如今「壯遊」的概念在亞洲愈發壯大,意義則以「發現自我」和「培養更強健的人格」為趨勢。

「擁有『移動力』對年輕人來說是首要追求的一項生活元素,與來自世界各地的人相遇,暢談彼此之間不同的文化,不只對於個人成長有正面助益,對整個社會的融合和理解彼此的能力也有直接的正面效益,除此之外也讓年輕人能更加參與社會,關心自己所住的區域,可說是一種非正式鼓勵年輕人成為有責任感的世界公民的方式。」這是USE-IT一直以來堅守的中心價值。

USE-IT製作的城市地圖,每份都像是一張藝術品,而且免費取閱。
USE-IT製作的城市地圖,每份都像是一張藝術品,而且免費取閱。

一份與眾不同的地圖

根據WYSETC統計數據顯示,青年旅客的消費佔世界旅遊總額約超過10億歐元,且持續增長,雖然青年旅客消費的確比成年旅客少,但差距不大,25至29歲的人只比30歲以上的旅客平均消費少約20歐元。

另一比利時魯汶大學的研究也表示:86%用過USE-IT地圖的人會捨棄原本使用的旅遊資訊手冊;79%的人會在計劃下次旅行時納入USE-IT網絡中的城市,而當中很多並不是人人皆知的旅遊大城如巴黎或倫敦。「我總是非常驚訝,一張薄薄的紙(地圖)如何大大改變了人們的選擇。」Nicolas向我說道。

讓USE-IT不同於其他旅遊資訊手冊的原因有三點:

一是USE-IT在製作地圖時抓緊的原則為「永續旅遊」,翻開它們的地圖,不難發現所規劃路線皆嘗試將人帶離市中心,藉此不僅增加青年旅客接觸當地文化的機會,也讓金錢能真正進入當地經濟網絡,而不是只集中於市中心多由大財團經營的飯店或餐廳等。

二是由於USE-IT是由下而上的組織,主要動力皆來自於對所屬城市的滿腔熱情,每份地圖都會有一欄位為「Act like a Local」,因無直接利益的驅使,在書寫時絕不會只褒不貶,寫手會嘗試把「真正」的樣貌如實描述給想探索此地的年輕旅客。

三是USE-IT很少製作旅遊大城如巴黎、柏林、倫敦或阿姆斯特丹等的地圖,反倒常出現座落於這些城市邊緣的小城鎮,例如位於比利時、被形容為歐洲最醜的城市Charleroi,或是距柏林約半小時車程、沒什麼人知道的Eberswalde等。

USE-IT是由下而上的組織,主要動力皆來自於對所屬城市的滿腔熱情,將城市樣貌如實介紹給想探索此地的年輕旅客。
USE-IT是由下而上的組織,主要動力皆來自於對所屬城市的滿腔熱情,將城市樣貌如實介紹給想探索此地的年輕旅客。

資金自籌絕非易事

USE-IT的運作皆來自不同城市的當地年輕人,而各城市的USE-IT分部必須自尋資金來源,且只接受公家機關的補助,不接受私下及營利單位的資金。類似加盟店的概念,每個分部如想在地圖製作上使用USE-IT的標誌,也就等於申請加入整個USE-IT歐洲網絡的會員,必須繳交以一年為單位的1000歐元會員費,總部會提供相關募籌資金的幫助和訓練,及各個城市分部網絡之間的支持。

「許多旅遊資訊地圖乍看之下似乎和USE-IT製作的雷同,但仔細看便會發現其中差異。」USE-IT 布魯塞爾總辦公室的負責人Tom說道,多數的地圖除了有很多廣告外,製作的資金通常來自飯店和酒吧餐廳等,它們「付費」要求出現在地圖上。

而另外像Lonely Planet等大型出版社的旅遊書,這類書籍因為想涵納各種讀者群而導致資訊量龐大,更新不夠快,經常出現過時或錯誤的訊息。USE-IT旗下製作的地圖皆每年更新,如有城市做不到,便無法繼續會員籍。通常某個城市分部沒有辦法繼續下去的原因有兩個:一是當地組織的人(通常為志工)在某些能力上仍未成熟,二是無法獲得當地政府機關資金上的支持。

依照每個城市的大小和不同地區的生活花費水平,分部運作所需資金差異甚大,但至少需準備印製兩萬至三萬份地圖的費用。USE-IT歐洲負責人Nicolas表示:「我們會建議每個城市至少拿到一萬至兩萬歐元不等的資金補助,如果不足這個數字,我偶爾甚至會勸退一些滿腹熱血想加入USE-IT網絡的城市,一是以長遠來看只靠熱血絕對無法持續;二是如果現在接受了不足額的補助,將來要再跟政府提高預算,便會非常困難。」

USE-IT製作的地圖,就像一個你的當地朋友。
USE-IT製作的地圖,就像一個你的當地朋友。

一張紙的力量

「USE-IT的優勢來自於獨立且客觀地提供旅遊資訊,我們不想將好酒滲了水,這是為什麼堅持只拿政府補助,是長久以來愛情與麵包的掙扎。」Nicolas表示也試過「群眾募資」,但在歐洲這樣一個抽稅高昂的地方,人們會期待這是政府應該做的事,而不是需要再掏腰包換取更好的資訊來源。

它們顯然也面臨了與現今媒體類似的問題:資訊的發展讓人愈來愈不願意付費取得資訊,而群眾募資在歐洲也比不上亞洲或北美的發展潛力。

「當前的近程目標有兩個:一是升級網站的服務,二是讓USE-IT網絡下的創意人才擁有相對等值的報酬。」Nicolas總結。

地圖是指引人們前進的基礎方針,一張紙的力量,也許比我們想像中的還要更大。

讀者評論 0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目前沒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