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屍殺列車》:銀幕災難與韓國現實政治

這並非一部單純危言聳聽的「喪屍」片,而是一部充滿政治社會現實的「寫實電影」。

《屍殺列車》:銀幕災難與韓國現實政治
《屍殺列車》劇照。
韓國人熱衷「災難」電影,也是因為當他們在銀幕看到那些災難片段時,容易讓他們回想與聯想起,近20多年間韓國曾發生過的大大小小人為災害。
《屍殺列車》劇照。
《屍殺列車》劇照。

剛在香港全面公映的韓國電影《屍殺列車》,是韓國電影史上鮮有以喪屍為題材的電影,也是導演延相昊首部以真人拍攝的作品。以他的動畫作品《首爾站》為設計藍本,電影《屍殺列車》講述飾演基金經理的孔劉,因忙碌的工作關係經常忽略女兒。為滿足女兒的生日願望,他決定要在百忙中帶她到釜山找前妻慶祝。但就在乘座在的列車上,韓國突然爆發一場「喪屍」病毒危機,所有被「喪屍」追咬的人,都會在瞬間變成「喪屍」,而喪屍病毒亦在車廂內迅速蔓延。列車上,人人為求自保,使盡各式各樣的方法逃生,盡顯人性的陰暗一面。但到最後,走出那條通過釜山的列車隧道,卻只剩下兩條人命。

電影《屍殺列車》自7月底於韓國隆重公映,短短19天時間,便已取得1,000萬入場人次的驕人成績。對韓國人而言,重推韓國人歷久不衰的「災難」片,還有配以久旱逢甘霖的土產「喪屍」題材,固然是吸引那1,000萬人買票進場的主因,但如果細看《屍殺列車》的背後的政治含意,便能發現對韓國人而言,這並非一部單純危言聳聽的「喪屍」片,而是一部充滿政治社會現實的「寫實電影」。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