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手機的潮流雜誌總編輯,專訪《POPEYE》主腦木下孝浩

「我對大眾喜愛的事物一點興趣都沒有。」對《POPEYE》總編輯木下孝浩來說,與其追求潮流,不如還創造潮流。
風物

什麼樣的展覽,可以一口氣吸引到城內的型男型女、文青知青,以及各大時尚雜誌與生活風格雜誌的總編輯?答案是日本最大雜誌集團Magazine House的首度海外個展

展覽開幕當天,眾人的目光都聚焦在《POPEYE》雜誌總編輯木下孝浩(Takahiro Kinoshita)的身上,現場氣氛多少帶着一點朝聖的意味。當天木下孝浩以一襲Thom Browne西裝現身,略微緊縮的褲腳、袖口與腰線,再加上領帶尾端刻意塞入西裝褲口的細節,充分展現出他個人偏好的服裝風格;他說話時神情雖略顯羞澀,不時穿插的妙語如珠活絡現場氣氛,也讓人探得他冷面笑匠的一面。

對喜愛日本文化與日本雜誌的台灣讀者來說,1976年創刊的男性潮流雜誌《POPEYE》可說是必讀的聖經;然而卻鮮少有人知道,這本深具指標意義的雜誌,曾幾度面臨風雨飄搖,直到2012年,木下孝浩入主擔綱總編輯後,才在他的大刀闊斧改版下起死回生。

木下孝浩大學時讀的是經濟系,畢業後進入日本老牌男性雜誌《MEN’S CLUB》工作,五年後才加入Magazine House。木下孝浩回憶起當年進入這間眾人夢寐以求的公司時的心情時,以在日本及台灣都受到歡迎的棒球來比喻,「我當時的心情,差不多就像是先進了巨人隊成為選手,幾年之後,又被直接欽點為總教練一樣吧。」

一開始,他先是在男性生活雜誌《Brutus》擔任編輯,磨練多年才接下《POPEYE》總編輯的職位。上任後,木下孝浩面對的是一本超過30年歷史,內容日顯疲軟並且亟欲創新的雜誌,他於是決定重拾當年創刊總編輯木滑良久、石川次郎聯手催生《POPEYE》時的口號:「Magazine for city boys」,並賦予「city boys」更為當代且全新的內涵,從此《POPEYE》便從純粹的男性時尚雜誌,拓展成為一本全方位的男性生活風格與城市文化指南。他更特意把深入每座城市尋找「城市男孩」的生活足跡當作雜誌的核心內容,精心製作的城市特輯成為雜誌招牌,一舉給《POPEYE》帶來全新的風貌。

這一試,讓雜誌銷售量自2012年起屹立不搖,始終維持着約10萬名的忠實讀者,其中甚至包含30%的女性讀者。至於剩下70%平均年齡落在25歲至40歲的男性讀者,在木下心中,究竟是怎麼樣的「city boys」呢?他笑着回答:「我想像中《POPEYE》的讀者,應該就是學校班上最帥的那一兩個人吧。」

1976年創刊的男性潮流雜誌《POPEYE》。
1976年創刊的男性潮流雜誌《POPEYE》。

一本雜誌啟蒙一個世代

40年來,《POPEYE》陪伴無數日本男孩的成長歲月,其中自然包括木下孝浩本人,讓他對這本雜誌有著特別濃厚的情感。他細數自己從初中起便喜歡像是「制服」的穿著,到了大學更是深愛「American Casual」,對於Levi’s、Ralph Lauren等美國牌子都能如數家珍,甚至偏愛美軍古著,到現在之所以對於美國休閒風格如此著迷,都是受到《POPEYE》雜誌的啟蒙。因此當他接手《POPEYE》雜誌時,是懷抱著「不能讓它輕易消失」的使命感,以及「就算只是多一位讀者喜歡這本雜誌都好」的真實心情。

木下孝浩回溯《POPEYE》誕生的1976年,當時網路、手機都尚未問世,旅行仍不普及,創刊的雜誌內三位編輯因緣際會跑到洛杉磯旅行,將他們所見所聞編輯成雜誌,《POPEYE》成了第一手引入美國潮流資訊的開端。

例如創刊號介紹了在西岸風行的滑板運動、慢跑必備的美國品牌潮流鞋款,以及運動短褲、條紋polo衫等最潮的裝扮,他們還深入美國大學生宿舍內,了解年輕男孩的喜好,這些都為日本社會帶來視覺上及文化上的衝擊。

也因此,2016年適逢《POPEYE》40週年,木下孝浩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復刻早已銷售一空的創刊號。在6月號的《POPEYE》中,除了附上創刊號復刻版,他自己和年輕的編輯團隊還重新踏上40年後的西海岸,以當代精神重新製作創刊號的內容,兩相對照,更能呈現《POPEYE》這些年來的變化。他也發現,即便是現在,「從編輯的角度來看這本刊物,真的能看到很多隱藏在內的巧思,感覺就像參考書一樣!」

《POPEYE》從純粹的男性時尚雜誌,拓展成為一本全方位的男性生活風格與城市文化指南。
《POPEYE》從純粹的男性時尚雜誌,拓展成為一本全方位的男性生活風格與城市文化指南。

創造潮流,而非跟隨潮流

木下孝浩本身非常熱愛旅行,許多城市特輯都是在他與編輯部同事聊天、腦力激盪後所誕生,「我希望《POPEYE》能夠介紹很多年輕男性未曾親身體驗過的事情,其中當然包括旅行。」

當大部分的紙本雜誌都面臨着銷售量下滑或者廣告商預算減少的問題,而必須刪減製作預算時,市場表現亮眼的《POPEYE》仍舊維持着日本雜誌高規格製作的傳統,不時從遠方城市帶回第一手生活情報。

《POPEYE》曾走訪紐約、倫敦、波特蘭、西海岸、東京大城市,以整本刊物的份量製作城市特輯,甚至成了最吸睛的欄目,木下孝浩也在這之間,發現各地城市男孩的共同特質,就是「沉浸在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木下孝浩本人也是個容易一頭栽進自己喜歡事物的人,除了做雜誌外,還有對老東西的偏好,包括像是1980年代的車款、古著、老傢俱等等。他本人也堅持「老派」作風,完全不使用手機,這在人人使用智慧型手機接收資訊、掌握潮流的年代,聽起來不可思議,他卻反倒笑問記者:「咦,手機上有這些東西嗎?我還真不知道呢。」

「我對大眾喜愛的事物一點興趣都沒有。」木下孝浩堅持自己不盲目追求潮流,覺得拼了老命追求潮流,一點都不好玩。他認為對製作雜誌的人而言,與其追求潮流,不如還創造潮流,才能發揮影響力,「《POPEYE》正因為這樣,反而能成為潮流指標。」

不追求潮流,卻一直能維持與年輕潮流不脫節,甚至是站上引領風潮的地位,讓人不禁好奇他的祕訣為何?他毫不猶豫地脫口而出:「其實沒有很困難,我現在腦袋裏頭想的,跟中學時代完全沒有兩樣。」再追問他如何能一直保持年輕的心態?被逼急的他忍不住反問:「難道你已經忘記少女時代的感覺了嗎?」

除了不用手機的堅持,他也曾發下豪語:「只要我擔任總編輯的一天,《POPEYE》絕不會電子化。」他認為,雜誌始終有着網路無法取代的魅力,「雜誌會讓人想回頭一再地翻閱,網路文章卻難以做到這一點,這也是我喜歡雜誌的最大原因。」

讀者評論 0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目前沒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