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着機器學習技術近年來發展迅速,工程師們往往會安排機器與人腦進行競賽,以檢驗技術的進展程度。Google 的 AlphaGo 團隊選擇了圍棋,中國的工程師則選擇了高考(高等教育學校招生入學考試)。
『高考機器人』其實是『人工智能』水平的試金石,技術關鍵在語言理解和知識推理。
「高考機器人」是中國國家科技部在2015年立項的,由國家863「超腦計劃」牽頭研製,它將參加2017年的高考,並以考上一本(重點本科)分數線為目標。「高考機器人」包括3套獨立的程序,分別應考語文、數學和文科綜合(政治、歷史、地理)3項科目,意味着它需要具備一個18歲高考文科生的數理計算思維和閲讀分析能力。
考試時,「高考機器人」將被單獨放在一個房間內,與打印機連接,由專人將電子試卷輸入給機器人,讓它能夠「讀題」,進而通過內部服務器進行計算,最後由打印機打出答卷。在考試過程中,「高考機器人」將和外部網絡切斷,以防止它「作弊」,現場還會有專業公證人員「監考」。考試結束後,「高考機器人」會和考生們同時交卷。
負責「高考機器人」數學考試的是成都準星雲學科技公司。該公司數學組別的研發負責人、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博導符紅光表示,「高考機器人」需要通過推理建立知識庫,而不是市面上常見的學習機儲存的題庫;例如解答「雞兔同籠」問題時,「高考機器人」不僅要讀題、理解,也要掌握知識之外的常識,包括雞和兔分別有幾條腿。
該公司 CEO、清華大學蘇州汽車研究院大數據中心主任林輝,對「高考機器人」明年數學考上一本很有信心。他表示,普通學生一天只能做100道題,而「人工智能」機器可以一天做幾萬道題,它還會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學習,分析人類看不出的規律。
有如此強大的競爭對手,考生們是否會感到壓力呢?好在「高考機器人」的成績並不會被計入全國高考分數排名,即使它考了滿分,也不會影響錄取分數線的劃分。
聲音
剛剛過去的五一,備戰數學的高考機器人一刻也沒休息,使勁兒進行答題練習和自學。
數學是其中相對技術成熟的,語文和文綜涉及到的主觀題部分,對「人工智能」來說存在一定挑戰,尤其是情緒、情感以及意識形態,對高考機器人都極有難度。
現在國內外的「機器人寫作」技術都日漸成熟,在美國硅谷就有一個「經濟新聞的自我報道」項目,先給機器人幾個信息關鍵詞,它會按照經典的經濟新聞模式進行整合報道,讓人完全看不出來是機器人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