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歷時三年,中國終出台「土十條」治理土壤污染

刊登於 2016-06-02

圖為一個中國河北工人在採挖煤炭。
中國國務院日前印發《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通過管理、監管、修復等手段治理土壤污染問題。

今年4月,中國常州外國語學校周邊土壤污染事件發生後,在全國引發強烈關注,環保部長陳吉寧隨後亦表示將啟動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以查明重金屬、化學物質及其他有毒污染物重點區域,並在今年內出台實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簡稱「土十條」)。

5月31日,這份自2013年5月開始起草的「土十條」終於由國務院發布。該計劃通過管理、監管、修復等手段治理土壤污染問題,以期到2020年,受污染耕地治理與修復面積達到1000萬畝,使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0%左右,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90%以上;到203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5%以上,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95%以上。

到2020年,全國土壤污染加重趨勢得到初步遏制,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土壤環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環境風險得到基本管控。到2030年,全國土壤環境質量穩中向好,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土壤環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環境風險得到全面管控。到本世紀中葉,土壤環境質量全面改善,生態系統實現良性循環。

「土十條」提出的工作目標

「土十條」提出,在2017年年底前完成土壤環境質量國控監測點位設置,建成國家土壤環境質量監測網絡,提升土壤環境信息化管理水平,發揮土壤環境大數據在污染防治、城鄉規劃、土地利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

在污染狀況調查方面,「土十條」還提出將以農用地和重點行業企業用地為重點,展開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分別在2018年年底和2020年年底前完成。

環保部長陳吉寧曾在今年4月時表示,長三角、珠三角和東北老工業基地等區域土壤污染問題較為突出,而西南、中南地區土壤重金屬超標範圍較大,而針對這些問題,目前已在10個省份啟動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試點示範項目。

針對土壤治理與修復,此次「土十條」明確提出「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規定造成土壤污染的單位或個人要承擔治理與修復的主體責任,要求各省(區、直轄市)在2017年底前完成制定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規劃。

此外,「土十條」還鼓勵通過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帶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土壤污染防治。

對於「土十條」出台較晚的問題,陳吉寧表示,一方面是由於中國土壤污染治理基礎非常薄弱,沒有專門的法律規範,相關工作也很分散;另一方面是因為土壤涉及到非常複雜的科學技術問題,界定起來非常困難。

據第一財經報導,「土十條」將帶動政府及社會的巨大資本,預計能拉動約2.7萬億元的 GDP 增長,創造逾200萬個就業崗位;同時也將擴大環保產業規模,預計到2020年,將為環保產業創造新增產值約4500億元。

有業內人士表示,雖然從長遠看土壤修復市場空間巨大,但短期內不太可能帶來巨額投資,「因為無論是技術、人才還是管理,目前都無法撐起上萬億元的市場。」

16.1 %
據中國環保部和國土資源部2014年發布的「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顯示,中國土壤總的點位超標率為16.1%,其中輕微、輕度、中度和重度污染點位比例分別為11.2%、2.3%、1.5%和1.1%。有分析認為,如今的土壤情況將比兩年前更差。

聲音

大氣污染和水污染一般都比較直觀,通過感官就能察覺。而土壤污染往往要通過土壤樣品分析、農作物檢測,甚至人畜健康的影響研究才能確定。另外,由於重金屬難以降解,導致重金屬對土壤的污染基本上是一個不可完全逆轉的過程。

騰訊財經採訪業內人士李達(化名)

土壤污染主要是重金屬污染,而且主要是人為活動造成的。

上海財經大學環境法研究中心主任王樹義

地方保護主義、政績考核的導向問題,造成了為了經濟發展把環境保護往後排。

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環境政策部副主任董戰峰

土壤重金屬污染

土壤重金屬污染(heavy metal pollution of the soil)是指由於人類活動,土壤中的微量金屬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超過背景值,過量沉積而引起的含量過高,統稱為土壤重金屬污染。重金屬是指比重等於或大於5.0的金屬,如 Fe、Mn、Zn、Cd、Hg、Ni、Co 等;As 是一種準金屬,但由於其化學性質和環境行為與重金屬多有相似之處,故在討論重金屬時往往包括砷,有的則直接將其包括在重金屬範圍內。由於土壤中鐵和錳含量較高,因而一般認為它們不是土壤污染元素,但在強還原條件下,鐵和錳所引起的毒害亦引起足夠的重視。中國多個出產的稻米被查出鎘超標,土壤污染已成公害。(資料來自百度百科)

來源:財新網中國政府網第一財經騰訊財經上海證券報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