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蘇常州外國語學校(簡稱「常外」)周邊環境污染致學生身體異常事件又有新進展。4月25日晚11時許,常州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在官方微博發布《常州外國語學校事件有關情況通報》(下稱《通報》),稱校內外空氣環境「沒有明顯差異」,學校衛生及飲食均「符合國家標準」,但承認事發地新北區監管部門對受污染地塊修復監管「不到位」。
《通報》同時還稱,就目前發現的問題「已對相關責任人進行立案調查」,但並未透露任何被查人員信息。
對此,我們將認真吸取教訓,全面深刻反思,查找自身不足,嚴格落實主體責任,抓好問題整改,並舉一反三,嚴防此類事件再次發生。
常外「毒地」事件經央視新聞於4月17日報導後持續發酵,中國環保部與江蘇省政府組成的環保調查組於19日抵達常州,對「毒地」進行取樣調查;國家衞計委和江蘇省衞計委則聯合成立醫療衞生專家組進行調查。
常州市政府《通報》指,環保調查組已對常外校區6個點位與2個對照點位進行了常規和非常規指標的空氣環境監測,而初步結果顯示,常外校區與對照點位「沒有明顯差異」。但最終評估結論尚待全部監測工作完成後才能得出。
醫療衞生專家組則對常州市衞計委和學生家長提供的909份體檢資料進行分析,稱有甲狀腺結節者247人,「成因不明」,但近年來在一般人群中檢出率有大幅增高趨勢;淺表淋巴結腫大35人,其最常見原因是「感染」。醫療衞生專家稱,學校衞生、飲用水「符合國家標準」,食品衞生符合要求;學生因病缺課監測系統數據顯示,未發生傳染病等疾病的流行和暴發,而「環境流行病學相關研究分析正在進行當中」。
但據財新網報導,一名常外學生家長對《通報》中的病例數表示質疑:「我們以班級為單位收集彙總的683份檢查報告都還在家長手裏,但沒有一個專家組和督查組關心這些數據和資料,學校也沒有組織體檢,通報裏的909人是怎麼來的,我很好奇。」
常州市衞計委此前曾公布數據,稱全市醫院接診常外學生體檢共檢出指標異常的僅有133人。但部分學生家長自行收集體檢報告重新進行統計,截至4月20日,發現有561名學生的體檢指標出現異常,且接近九成學生的症狀都是「甲狀腺結節」或「淋巴腫大或結節」,這與常州市政府及衛計委公布的數據均有較大差異。
此外,常州衞計委組織的專家曾表示,甲狀腺結節可能與「碘攝入過多」、「精神壓力過大」有關,未指出病症與環境有任何關聯。
但《通報》也承認,受污染地塊修復處置過程中已發現四個方面的問題,包括:新北區沒有按時完成土壤修復工程、學校在土壤修復未完工情況下仍按原計劃進行搬遷、土壤修復施工單位沒有按照要求落實防護措施,以及新北區監管部門對地塊修復的監管工作不到位。
聲音
後期環保部通報應更全面些,但與此應不會有太大出入,因為這個結論肯定要經得起國內外科學論證和反覆推敲的。
對於常州這件事,一個環境媒體的同行開了一個玩笑,就是把市政府和外國語學校對調,這樣既保護了孩子,又方便市政府現場辦公,顯示領導高度重視。
由於用戶設置,你無法回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