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你可知道,就在1989年6月4日後,當電視播出天安門廣場民主女神像被推倒碾斃後,一眾香港藝術家曾重塑另一尊民主女神像——地點是演藝學院後台,他們面臨的是四方援手但也有臥底奸細,詭異的政治氣氛裡,個人與個人,學院體制與社會建制、甚至英倫美學與蘇俄美學之間不斷拉扯、抗衡,最終出來的,是一個有著「香港人」面孔的民主女神像。當這香港版本的女神像最終在維園豎立,卻沒有人想到,它最終的下落是⋯⋯

事緣
原來,以後不斷重覆的——激動、猜疑、爭拗、恐懼、自審,都可以從一個「回帶」(Rewind)倒數。2013年5月底,我曾為一本雜誌策劃了十一頁專題「不能讓記憶沉睡——香港文化界八九六四記憶檔案」。由採訪一位好友開始,牽連一連串人事物,於是決定邀請在八九學運前後認識的亦師亦友前輩,以及當時跟廣場學生差不多年紀的同學友人(蔡仞姿、馮美華、楊秀卓、黃仁逵、龔志成、游靜、陳炳釗、馮敏兒、梁志和、吳文正、麥海珊、鄭嬋琦),親自撰寫各自的六四故事,並採訪了黃愛玲、蔡甘銓、鄭志銳、鮑藹倫、游靜。那個春夏,香港每個角落都有無數事情在發生,實在有太多太多遺漏。專題刊出後,有兩件事最令我耿耿於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