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

Chris B: 在香港,她是照顧獨立音樂的搖滾媽媽

她堪稱香港全女搖滾樂隊史上「教母」,照顧一眾獨立樂隊多年的搖滾媽媽。正值香港獨立音樂的90年代,確曾以中西混雜領先於華人世界⋯⋯

特約撰稿人 袁智聰 發自香港

刊登於 2016-05-25

[編按] Original Music For Original People——在香港,創立於12年前的「The Underground」是獨立音樂界非常重要而著名的演出主辦單位。許多音樂愛好者和音樂圈中人,都見過其創辦人 Chris B 在台上的風采,但說開往事,她其實是1990年代香港第一支全女子獨立樂隊的主腦之一。那個彼時更加中西文化混雜的香港,與時代氣息,都溶於她的音樂血脈裏,而那中西混雜的音樂風景,都是彼時的內地和台灣尚且無法比及的!我們尋訪了這位當年的女子搖滾樂手,當今香港地下音樂界的「搖滾媽媽」,性別與時代環境,中西文化與香港本土,都是她的故事的一部分⋯⋯

香港獨立音樂演出主辦單位《The Underground》的創辦人Chris B。
香港獨立音樂演出主辦單位《The Underground》的創辦人Chris B。

說起Chris B,如今大家都知道她是香港獨立音樂演出主辦單位「The Underground」的創辦人、在其音樂會上擔任主持的「搖滾媽媽」(Rock Mum)。然而在我心目中,她作為全女班獨立樂隊 Sisters of Sharon 主將之一的角色,卻一直沒有磨滅。

「可能我出來辦得音樂表演event太多了,所以大家都覺得我不是玩音樂的。」Chris 笑言。

回到90年代初葉,印象中,Sisters of Sharon 應該是我在香港獨立音樂圈看到的第一隊全女班搖滾樂隊,在印象中之前好像並沒有。第一次看 Sisters of Sharon 的演出,是一場在香港公園奧林匹克廣場舉行由某安全套品牌所主辦的慈善音樂會《Lark in The Park》,召集到的都是那些年香港的華人及洋人獨立樂隊,由中午玩到晚上,猶如一個迷你音樂節,當年我的樂隊也是表演單位之一,算是與早年的 Sisters of Sharon 同場演出過。當年她們這隊「來自南丫島」的鬼妹樂隊,在台上花枝招展,無疑叫人眼前一亮。後來我才知道「鬼妹面孔」的 Chris 不單是在香港土生土長的英中混血兒,而且還說得一口流俐的廣東話。

拎起結他、站到台前的混血女孩

「我爸爸是英國人、媽媽是香港人,她有10多位兄弟姐妹,我從小跟他們一起成長,小時候看卡通片也是看電視台的粵語配音版。」她的廣東話就是這樣練成。

多年前 Chris 已是一對孿生女兒之母,對於Rock Mum之稱她亦無比受落,但對於有媒體稱之為「搖滾教母」,她覺得太跨張了。不過,作為 Sisters of Sharon 的一員,放之於香港全女搖滾樂隊的歷史來看,Chris 的確有其「教母」的身分。如今她的《The Underground》也有一個《Girls with Guitar》系列音樂會,給女樂手/女仔樂隊演出。「我想告訴女孩子們,大家請嘗試去組樂隊吧,要好好的練習,那可以比男孩子更棒。」

經歷過80年代香港地下樂隊的革命,踏入90年代初葉,香港獨立音樂亦已進入新一輪的景象。Sisters of Sharon 是在90年代其中一隊炙手可熱的香港獨立搖滾樂隊。「當年我們與….Huh!? 同場做過不少演出。」

放之於香港全女搖滾樂隊的歷史來看,Chris 的確有其「教母」的身分。90年代初葉,香港獨立音樂亦已進入新一輪的景象。Sisters of Sharon 是在90年代其中一隊炙手可熱的香港獨立搖滾樂隊。

她們把樂團喚作 Sisters of Sharon,除了因為喜歡可以簡稱為S.O.S.之外,其「姊妹」之名也示意她們以全女樂隊姿態為己任。由1990年秋天成立到2001年間解散,她們都堅持全女陣容。

Sisters of Sharon 是以 Chris B、Kim Falkingham 和 Jill Eason 這3位女生為核心,但鼓手卻一直變動。「10年間共換過9個鼓手,每位新鼓手加入,你都要教曉她樂隊的歌曲,那是好辛苦的事。」直到2001年11月連最後一位鼓手 Emma Featherstone 也要離開返回紐西蘭,但樂隊要出席一個演出卻找不到女鼓手,所以便成為了多年來她們唯一一次用上男生打鼓頂替。

由 Chris 和Kim這兩位當年居於南丫島的女生所發起,二人同是 Sisters of Sharon 的主唱兼主要創作人,之前她們都各組過樂隊。「有一晚我和 Kim 喝醉了,大家便萌起組織一隊全女班樂隊的念頭。但頭一年我們仍很垃圾。」Sisters of Sharon 的首次公演,是在灣仔 China Fleet Club(海軍俱樂部)所舉行的一場慈善音樂會《Trees Belize & Revelries》。「當時我仍打鼓但也有唱歌,在台上看不見我,只見到 Kim。之後我便決定站出來,與 Kim一同做樂隊的 frontman。」

芭比是一個荒謬的公仔!

90年代初美國的 grunge rock 運動全面爆發,當中有不少全女或以女性主導的知名樂隊如 L7、Babes in Toyland、Hole 等,Sisters of Sharon 在香港崛起也彷彿是與這個大氣候有所聯繫,而她們的音樂風格亦是師承自當時那種美式獨立搖滾聲音。在隊型上 Sisters of Sharon 看似同是四人女子樂隊的 L7,但 Chris 說她更喜愛三女一男的 Hole,而她們都是 Nirvana 的粉絲。「除了以Courtney Love 為首的 Hole 之外,Pixies 也是我組成 Sisters of Sharon 時最喜愛的樂隊。」Pixies 的 Kim Deal 也是90年代美國另類搖滾界的著名女將。

說到傳奇性的女性搖滾音樂人,本以為紐約 punk rock 教母 Patti Smith 會對Chris 有一定的影響,但她說只有「一點兒」而已,談到她的喜好:「Deborah Harry 與 Blondie,對!而我覺得 Joan Jett 也是很酷!」

90年代初美國的 grunge rock 運動全面爆發,當中有不少全女或以女性主導的知名樂隊如 L7、Babes in Toyland、Hole 等,Sisters of Sharon 在香港崛起也彷彿是與這個大氣候有所聯繫,而她們的音樂風格亦是師承自當時那種美式獨立搖滾聲音。

那些年,Sisters of Sharon 是很勤力玩 live gig 的獨立樂隊,經常在藝穗會酒吧、The Wanch 表演(Chris 說當時她對藝穗會熟悉到閉上眼也可以在到處走),從香港公園到山頂都表演過,甚至登上紅館參演叱咤903/豁達音樂天空所主辦的《樂勢力大閱 Band》。「之前他們來南丫島為我們拍攝了一段短片,以在演出之前播放,片中我們都穿着比堅尼泳衣。當影片在紅館現場播放時,觀眾也為之起哄。」

而作為獨立樂隊,Sisters of Sharon 也貫徹了 D.I.Y. 的精神。1994年自資出版了樂隊的卡帶專輯《Blush》:「我們寄了一盒去英國給John Peel,據知他在電台節目播放了一首歌。」而在隊中在樂手崗位以外,Chris是負責接洽演出、低音結他手Jill負責海報設計,到了1995年 Chris 和 Kim 成立了她們的 Shazza Music 廠牌。「當時我是兼職老師,其他人也沒有全職工作。」

1996年她們到美國三藩市及西雅圖作巡演(包括在 Nirvana曾表演過的西雅圖 OK Hotel 演出),也是她們在香港努力演出蓄錢的自費之行。來到美國演出,當地主辦單位會問你們說是香港樂隊,為甚麼隊中只有一位華人(當時的鼓手是華人)?,Chris 便說:「我是一半(華人)呀。」

為甚麼由男子組成的樂隊不會被喚作全男樂隊,但女生的卻會被標榜為全女樂隊呢?全女班搖滾樂隊的標籤,那又是否在消費女性呢?

而 Sisters of Sharon 先後在1995及2001年出版過兩張 CD 專輯《Paper Planes & Daisy Chains》和《Underground Recipes》,這班唱英文歌的鬼妹樂隊也有她們出自Chris的手筆的廣東歌,分別是來自前者的〈Canton-Roll〉(但歌詞相當唔啱音)和來自後者的〈會否?〉,還有一首〈Tribute〉內有廣東話獨白。當然,她們的歌曲內容也是從女性的角度出發,如一曲〈Barbie〉便大唱”No-one looks Barbie, no no no, without extensive surgery”。「芭比是一個荒謬的公仔!」

 Sisters of Sharon 出版過兩張 CD 專輯《Paper Planes & Daisy Chains》和《Underground Recipes》。
Sisters of Sharon 出版過兩張 CD 專輯《Paper Planes & Daisy Chains》和《Underground Recipes》。

音樂玩得不好,人們會說因為你是女仔

全女班搖滾樂隊,是一種音樂態度,彰顯出女性搖滾的氣場、標誌女性樂手的抬頭,甚至是女性主義的象徵;但另一方面,亦被視為販賣性感姿色作招徠。

儘管貴為香港全女搖滾樂隊的先鋒,但Chris 坦承她的作品談不上真的很有「女性主義」或「女性意識」。「雖然我完全是個女人(笑)。」Sisters of Sharon 時代的歌曲,都是取材自生活化的題材,而不是背負着甚麼嚴肅的枷鎖。「我所寫、所唱的歌,通常就是出於我的觀點。」

全女班搖滾樂隊,是一種音樂態度,彰顯出女性搖滾的氣場、標誌女性樂手的抬頭,甚至是女性主義的象徵;但另一方面,亦被視為販賣性感姿色作招徠。而且,為甚麼由男子組成的樂隊不會被喚作全男樂隊,但女生的卻會被標榜為全女樂隊呢?全女班搖滾樂隊的標籤,那又是否在消費女性呢?

「Sex sells 是一個噱頭,但都要有好的音樂、好的樂手。」

在 Sisters of Sharon 解散之後,Chris 曾組成/加入過 Smoking Monkeys、Flowers of Babylon、Thinking Out Loud 等樂隊,直至 Guitars & Panties 的出現——成員包括 Yanyan Pang(Hand Candy / Teenage Riot / After-After-Party)、Shirley Choi 等,才成為她的另一隊全女搖滾樂隊。

「Guitars & Panties 在2005年為《The Underground #11》作首次演出,之前我們拍了輯照片,當《BC》雜誌預告我們這次演出時,作者打趣地寫:『她們有時穿內褲,有時沒穿。』結果當晩有200人來到,很多男士拿着這期雜誌翻起這頁,嚷着要看這隊樂隊,但之前沒有人聽過我們,那是 sex sells 的效應。」

也許是有別於90年代的”Women in rock”音樂氣候,近年香港的全女班搖滾樂隊並不多,Chris 說了大家較熟悉的 GDJYB(雞蛋蒸肉餅)以及 Dovey ——她補充:「Dovey 是玩得好緊湊的樂隊,但她們有點”anti-girl”,不想以女生為賣點。」而比如 Hard Candy 曾是全女樂隊,但後來也加入了男樂手。就連 Chris 的《Girls with Guitar》系列演出,也不是一定要全女或由女生主導的樂隊,只要隊中有女樂手成員便行。

如今的女生音樂人,都多數作彈木結他或彈琴的文青創作歌手,或組 folk-based 的樂隊,不然便是跟男孩子組樂隊。

全女樂隊,如果玩得不好,人們會說因為你是女仔;但在另一方面,你其實要玩得好過全男的樂隊。

「畢竟走 acoustic 路線會較容易 pick-up,可以輕鬆的四處演出,但玩電結他又重又要帶很多 pedal。而且找不到好的女鼓手也是另一問題,如果香港有多些女鼓手,便會有多些全女樂隊。」正如 Guitars & Panties 現在也要面對找新鼓手的問題,Chris 更叫我在本文替她們公開招募女鼓手。

「全女樂隊,如果玩得不好,人們會說因為你是女仔;但在另一方面,你其實要玩得好過全男的樂隊。以前 Sisters of Sharon 演出時,不時有人會在中場走來對我們說:『你們這班女仔玩得真的好好啊!』反應好誇張,他們覺得驚喜,因為我們是全女的,但如果是全男樂隊,他們便不會這樣說,那有點不公平。那時我和 Kim 會說:『好!就來買我們的 CD 吧,只要100元啊!』哈哈。」Sisters of Sharon 並不是甚麼女性主義樂隊,她們玩音樂,那只是單純地希望在音樂造詣上能與男性樂手看齊,不分性別,以期彼此平分秋色。

在 Chris 的音樂生涯當中,她組過全女的樂隊,但也有樂隊是與幾位男性樂手合作,所以她與女生及男生組樂隊都各有經驗。

Sisters of Sharon 並不是甚麼女性主義樂隊,她們玩音樂,那只是單純地希望在音樂造詣上能與男性樂手看齊,不分性別,以期彼此平分秋色。

「與男生組樂隊,如果來到練團時有人說:『我和女友分手了!』大家的反應是:『那糟糕透頂了,大家不如來玩些音樂吧!』那便搞定了。但如果是全女的樂隊——我真的有這樣的經驗,有人說:『我和男友分手了!』之後的45分鐘便會 blah blah blah 說過不停,我便問:『我們可以玩些音樂嗎?我們租了排練室啊。』畢竟女生是會說多些感情的事。」

Chris 在 Sisters of Sharon 時的隊友,有些已離開了香港,她卻一直紮根於香港發展,並由台前漸漸退居幕後,成為《The Underground》演出的主辨搞手。
Chris 在 Sisters of Sharon 時的隊友,有些已離開了香港,她卻一直紮根於香港發展,並由台前漸漸退居幕後,成為《The Underground》演出的主辨搞手。

Sisters of Sharon 屬於華洋共處的香港。她們崛起的年代,香港有一眾本地華人組成的獨立樂隊,亦有一眾洋人或「半唐番」的樂隊,Sisters of Sharon 無疑是屬於後者;彼此各有大家的圈子,但又不時有共同演出的機會。

為一眾獨立樂隊留下記錄的搖滾媽媽

Sisters of Sharon 屬於華洋共處的香港。她們崛起的年代,香港有一眾本地華人組成的獨立樂隊,亦有一眾洋人或「半唐番」的樂隊,Sisters of Sharon 無疑是屬於後者;彼此各有大家的圈子,但又不時有共同演出的機會。

Chris 在 Sisters of Sharon 時的隊友,有些已離開了香港,她卻一直紮根於香港發展,並由台前漸漸退居幕後,成為《The Underground》演出的主辨搞手。大家把 Chris 喚作 Rock Mum,因為她真的是一名媽媽,而且她也《The Underground》音樂會之媽媽,照顧一眾香港的獨立樂隊。

《The Underground》在2004年出現,是因為 Chris 的樂隊 Flowers of Babylon 正在物色場地演出。「Flowers of Babylon 想玩演出,適逢灣仔 Joe Bananas 可以免費借出場地給我們,那是在其駐場樂隊於12點表演前的時段。但問題是 Flowers of Babylon 只有4首歌曲、只想玩到20分鐘而已,於是便把心一橫變成辦 band show 形式,找來其他樂隊參與——雖然 Flowers of Babylon 要到《The Underground #3》才玩到。而我在03年沙士時期學懂了做 html 網頁,所以由我亦自行為《The Underground》製作網頁作宣傳。」《The Underground》的演出,就是在這個酒吧餐廳形式的表演空間發跡。

12年來,《The Underground》系列迄今亦舉行過118場音樂會(還不計他們周邊的音樂演出活動)、參與過的樂隊(或個人音樂單位)超過400隊,當中有不少當今的本地知名樂隊。也從2008年到2012年共發表過5套合輯,每次都是以2CD 形式發行,目的都是為獨立樂隊們的作品留下錄音紀錄。

早年《The Underground》的演出都是免費入場,而抱着「Anyone can play The Underground」的理念,貫徹推動獨立樂隊的方針,為樂隊們締造表演空間。後來開始收費(但起初也是便宜的40元),然而因為《Time Out》的一則評論說「《The Underground》有垃圾樂隊」,就是這點,既然是要收費的,那也要帶給樂迷有質素的樂隊,所以也自此改變了政策,對樂隊開始有甄選。

12年來,《The Underground》系列迄今亦舉行過118場音樂會(還不計他們周邊的音樂演出活動)、參與過的樂隊(或個人音樂單位)超過400隊,當中有不少當今的本地知名樂隊如 RubberBand 的前身 Wu Fei Tzu、Chochukmo、Fantastic Day、Supper Moment 等在早年都參與過《The Underground》的演出,樂迷觀眾群都是結集了本地人與洋人,足跡踏遍 Joe Bananas、The Edge、Venue、Les Visages、The Cavern、Club Xici、Rock School、The Melting Pot、Backstage 到現在的 Orange Peel 等場地。「我喜歡辦演出,是我鍾情的事。」

除了舉辦音樂演出外,《The Underground》也有製作與出版他們的一系列 CD 合輯,從2008年到2012年共發表過5套合輯,每次都是以2CD 形式發行,目的都是為獨立樂隊們的作品留下錄音紀錄。

當年在 Guitars & Panties 的首次演出後翌日,Chris 方知道自己已懷有身孕。做了媽媽後,其 Rock Mum 之稱亦不逕而走。一對孿生女兒現已9歲了,她說:「兩個女兒也想玩音樂,其中一個更有意接管《The Underground》,也算《The Underground》未來的希望。」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