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

「莓」變成「苺」:為什麼日本人這樣簡化漢字不被罵?

「国」、「芸」、「学」,日本漢字不時會找到類似的中文簡體字,大多是異體字將錯就錯被認同,也有字簡化後遭棄用,因為形態無法傳達原本意景。

林琪香

刊登於 2016-05-03

[SITE SEEING] 走到哪,看在哪,看建築,看人文,看風景。

日文漢字不少與中國的簡體字相近,例如圖中的「芸」字。以往日文的「藝」與「芸」有著不同的意思,前者是技藝,而後者則是香草的名稱,至後來才將「藝」簡化為「芸」。圖片由林琪香提供
日文漢字不少與中國的簡體字相近,例如圖中的「芸」字。以往日文的「藝」與「芸」有著不同的意思,前者是技藝,而後者則是香草的名稱,至後來才將「藝」簡化為「芸」。

「這是我的『家內』。」剛遷來京都不久,依着日本禮節,我跟丈夫帶着禮物跟鄰居打招呼,聽到丈夫跟鄰人如此介紹我,我臉上本來就因緊張而僵硬的笑容便更綳緊了。「甚麼『家內』?我才不會稱你『主人』。」我心想。

家內在日語裏其實是妻子的意思,另一個說法是「奧桑」(奥さん)。丈夫沒有說錯也沒意冒犯,只是像我這種來自漢語社會,聽到這個兩字便感到耳朵作痛。家內及奧,兩者都是指家裏,奧更是指最裏邊的地方,而主人意指丈夫,單看稱呼的漢字寫法,就能看到日本傳統以來男尊女卑的社會狀況。

日本漢字的歷史

在五世紀以前,日文只有聲音而沒有文字,稱為大和言葉。所有事情只能言傳而無法筆錄,直到輾轉經韓國傳入中國的漢字,日本才慢慢發展出自己一套文字系統來。日文中稱為平假名的文字符號,是僧侶在學佛,邊聽師父頌經邊做筆記時,為了能夠迅速記下師父所言,將漢字草草寫下,才演變而成的。例如「山」的漢字,僧侶以「也末」二字來記下「山」在大和言葉中的讀音「Yama」,寫得太快,就變成「や」(音:Ya)及「ま」(音:Ma)兩個平假名了。日文有獨特的文法,不過文字的緣起,不管是我們熟悉的漢字,或是較為陌生的平假名及片假名,其實都是源自中國。


日本則發揮了他們對異國知識強大的吸收能力,將原來外來的,融和在本土文化的血脈裏。

在九世紀,亦即平安時代的初期,日本便將漢字、平假名及片假名混合使用。貴族的男性在書寫時會使用漢字,而女性則只獲准用平假名及片假名,像紫式部撰寫的鉅着《源氏物語》、清少納言的《枕草子》,都是用平假名及片假名寫成的。說到這裏自己心裏不禁冒汗,在日語文章中,漢字有着斷句的功用,一篇文章沒有了漢字,就如同英語文章少了空格一樣,難以閱讀,實在無法想像當時人如何讀懂這些浩瀚字海。

跟日本一樣沒有本土文字的韓國也使用漢字,不過自始以來,韓國都視漢字為外來的文字。日本則發揮了他們對異國知識強大的吸收能力,將原來外來的,融和在本土文化的血脈裏。

勉強去勉強,無理地無理

日語與中國的漢字分別發展下來,很多詞彙的意思都大不相同,可是細想一下當中的邏輯,便覺得份外有趣。例如前文中教人生氣的「家內」及「主人」,又或是「勉強」一詞。「勉強」意指學習,努力學習寫成「猛勉強」,日文讀來頗有氣勢,只看漢字便覺得太勞累。勉強二字在現今中文裏帶點不情不願之意,不過在孔子《中庸》的記載裏,卻是努力的意思。於日本在商業交易之中,賣方為買方打折扣時,也會用上「勉強」,意思是盡力壓低利潤,給予買方最好的優惠,不過,說這話時可能也抱着不情不願的情緒吧。

文字存在的意義是記錄文明與傳達思想,無理地將文字的手腳折斷,學習時死吞硬咽,勉強記下寫法與字義,卻無法體會文字裏幽美的意像。

中文的勉強,在日文中說成「無理」,叫大家別勉強自己,說成:「請不要『無理』。」(無理しないで)另一方面,當有人向你提出要求,你認為不可能,也是說:「無理。」日文的「無理」,跟中文同樣,其實也是不合道理的意思,只是用法不同。需要勉強的事情,自己無能為力或是不願實現的要求,都是不合自己的道理。大概是這個意思。

以下這些字,相信一讀到,大家便能猜想到當中的邏輯:擅長是「得意」,純真是「無邪気」,個性成熟是「円熟」(「円」即是「圓」),沒有耐性是「短気」。另外,也有些似乎有點淵緣,卻較迂迴,例如:忍耐是「我慢」,認真是「真面目」。我最喜歡的是「ガラクタ」(音:Garakuta)一辭,意思沒有實際功能,對生活沒甚麼幫助的東西。雖然沒特別用途,但也有愛之惜之的收集者,漢字寫成「我樂多」。「我樂多」,滿足一己,與人無關,甚有意思。

​店舖招牌上「雨合羽」三字看來極為優美,是雨衣的日文漢字。圖片由林琪香提供
​店舖招牌上「雨合羽」三字看來極為優美,是雨衣的日文漢字。
不少來日本觀光的朋友以為「月極」是停車場公司的名字,其實是「月租」的意思。圖片由林琪香提供
不少來日本觀光的朋友以為「月極」是停車場公司的名字,其實是「月租」的意思。
「消」是消減,「滅」是撲滅,消火器看來中國人眼裡,沒有滅火器的威力強大吧。 ​圖片由林琪香提供
「消」是消減,「滅」是撲滅,消火器看來中國人眼裡,沒有滅火器的威力強大吧。 ​
「金物」是指五金,而「一式」則指全部。圖片由林琪香提供
「金物」是指五金,而「一式」則指全部。
以往日本人學習漢字是為了方便與中國人作貿易生意,語言不通,也能靠單字溝通。今天我們來到日本,仍能靠漢字了解當地的資訊。相信即使大家不懂日文,仍能讀懂這告示的意思。圖片由林琪香提供
以往日本人學習漢字是為了方便與中國人作貿易生意,語言不通,也能靠單字溝通。今天我們來到日本,仍能靠漢字了解當地的資訊。相信即使大家不懂日文,仍能讀懂這告示的意思。

日本簡體漢字

在日本漢字中,不時會找到類似中文簡體字的字詞,像是「国」、「芸」、「学」,它們大部份原是異體字,後來將錯就錯被認同了,也有一些是因為字形太複雜,為了方便學習而被簡化的。

日本這民族重視感性,有些字被簡化了,卻因為字的形態傳達不出原來的意景而被棄用,例如「檜」本可寫成「桧」,可是日本人覺得若寫成「桧木風呂」,表達不出泡溫泉的悠閒氣氛,於是大家寧願多寫幾筆,寫作「檜木風呂」。「櫻」與「桜」同樣被愛,前者是女孩子頭上滿滿貝殻形的花瓣,後者女孩頭上的三點則如同花兒隨風擺動,兩者都能描述到櫻花盛開的景像,故此兩者均常用。另外,中文將士多啤梨寫作「草莓」,「莓」字本來也用於日文,卻因字型與「毒」相近,跟士多啤梨可人的形象不符,最後簡化成「苺」。縱使這水果與母親無關,但母字看來溫暖溫馨,日本人認為跟士多啤梨的香甜極為相襯。「蛋」字裏有「虫」,在食物中見蟲,日本人覺得噁心,乾脆不用,寫成「卵」,而「卵」只是指未經烹調過的蛋,煮過的則喚作「玉子」。

研究漢字的學者笹原宏之,對於日本人依着民族的感性而簡化漢字甚為推崇,卻無法認同為了便於學習而向漢字動刀,認為現代人多用電腦打字,已沒有筆劃太複雜,難以書寫的問題。

到過日本壽司店的,大概都知道蝦子被寫成「海老」,另一個寫法是「蛯」。日本人當初從中國接收到「鰕」及「蝦」二字,感到右邊的「叚」意義不明,在平安時代時曾改寫成「䗅」,「長」取自蝦子的外形,到了鎌倉時代,人們覺得䗅字徒具其形,蝦子觸鬚細長,如同海裏的老翁,於是改成「螧」,至江戶時代又感此字過冗,連當中的「日」也省去,變成「蛯」。

研究漢字的學者笹原宏之,對於日本人依着民族的感性而簡化漢字甚為推崇,卻無法認同為了便於學習而向漢字動刀,認為現代人多用電腦打字,已沒有筆劃太複雜,難以書寫的問題。文字存在的意義是記錄文明與傳達思想,無理地將文字的手腳折斷,學習時死吞硬咽,勉強記下寫法與字義,卻無法體會文字裏幽美的意像,有如憑着照片賞櫻、帶着耳塞聽音樂會、吃蠟做的飯餐,毫不真切,文明與思想彷彿也被割去了一塊。

(注:標題為編輯所擬,原文標題為「中日漢字大不同」)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