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給家長的信

張韻珊:孩子從不是我逐夢的障礙

小朋友的出現,從來不是我們人生的障礙,他們反而豐富了我們的經歷,拓闊了我們的視野。

刊登於 2016-04-29

#親子#給家長的信

【編者按】在紛擾的世代,似是而非的價值觀,莫衷一是的說法,讓家長越來越迷糊。我們希望透過一封封給家長的信,集結兩岸三地的智慧,期望為人父母的,可從中找到新的視點,增加大小同行路上的能見度。

作為兩子之母,張韻珊大大感受到,「食物是給我們身體能量,而閱讀繪本是給孩子的心靈食糧。」受訪者提供
作為兩子之母,張韻珊大大感受到,「食物是給我們身體能量,而閱讀繪本是給孩子的心靈食糧。」

親愛的家長們:

接觸繪本,始於埋首大學畢業論文時,有天在書店遇上一本叫《不是我的錯》的繪本,簡單的文字和圖象,把校園欺凌講得透徹,書後頁的一些相片,更把不公義的事情從學校延伸至世界,那刻我才驚覺,繪本的力量既深且廣。

那時候,我還未有孩子,就畫了一個關於失明小朋友遇上天使的故事。那是我的論文功課,也是我的第一次繪本創作。

後來,日本311大地震,我坐在家中看新聞報道,念掛住在災區的朋友,手撫着肚皮裏的大兒子……忽然起了一個念頭……我可以為災區的小朋友做什麼嗎?

於是,我花了半年時間創作了一本叫《明天》的繪本,請朋友翻譯成日文,然後自己拿去印製成書,再請宣教士帶到日本東北去。

日本小孩實際有沒有看到我的繪本,我不得而知,只是做了我可做的事,也漸漸地,把創作繪本視為人生的夢想。

但幾乎跟所有父母一樣,隨着大小兒子的來臨,我「封筆」了一段長時間,生活總充斥着很多瑣事,家中很多大小事務要處理,還要兼顧自己的工作。

夢想,好像一列停了下來的火車,我甚至不肯定,它會否有重開的一天。每天上班下班,湊仔、返工,我像走進了迷霧般,糊糊塗塗的迷失了方向。

有孩子在旁,我無法執畫筆,卻多了時間閱讀。每天讓孩子坐在膝蓋上,抱着繪本一本又一本的讀,幸福感覺就來了。記得有一回,我見兒子學校教的生字愈來愈深,心想或可透過繪本教他認字?於是,我指着書內一個生字問兒子,「這個字你會讀嗎?」小不點卻嘟起小嘴抗議,「媽咪,我唔鍾意這樣!」

我醒覺到自己做了一件愚蠢的事,兒子閱讀繪本,跟我創作故事一樣,為的是享受當中的過程,不是為了學會多少個生字。

很多人以為繪本只是給小孩的讀物,但其實在繪本的世界,你總能找到安慰和動力,小孩如是,大人如是。這正正是繪本最迷人的地方。

張韻珊的得獎作品《你會咚咚咚嗎?》,靈感來自他的兒子。受訪者提供
張韻珊的得獎作品《你會咚咚咚嗎?》,靈感來自他的兒子。

記得有回讀台灣作家呂游銘的《想畫.就畫.就能畫》,大大的激勵了我,對的,想畫,就能畫,即使我已為人母,即使我已忙得透不過氣,即使我好像已過了發夢的年紀……

不知你有沒有聞說過,日本有一位火車司機,退休後開了一個個人畫展,大家都驚訝,一個司機竟在晚年開畫展?而且他的畫功是如此的深厚,水準一點也不業餘。

原來,他一直愛畫,卻為了謀生跑去當火車司機,那段日子裏,他用眼睛把沿路風光都記下了,畫在腦海裏存檔,至退休後,就把無數美麗的畫面一一用油彩呈現出來。

我覺得,自己跟那火車司機有點相像。

初為人母的這段經歷,我會視為人生階段性的限制,那時候,我們真的無法分身逐夢。但這不代表要停止做夢啊!孩子慢慢長大,不用再貼身照顧,我們就可以逐漸重回自己的軌道,做自己喜歡的事。

小朋友的出現,從來不是我們人生的障礙,他們反而豐富了我們的經歷,拓闊了我們的視野。就像我的得獎繪本《你會咚咚咚嗎?》,靈感都來自我的兒子,不是他,我也就不會有這樣的創作。

2016香港圖畫書創作獎首獎作者張韻珊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