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

香港廢膠樽可繞地球八個圈

自備水樽本來是幼稚園和初小學生都有的好習慣,長大後竟然忘了?還是城市生活太講究方便,連帶個水樽也嫌麻煩?

特約撰稿人​​ 樂家

刊登於 2016-04-27

插圖:Nana Ellis

小朋友知道《80日環遊世界》這書嗎?顧名思義,世界好大好大,主角要花差不多三個月,才夠走一圈。不過, 近日香港有環保團體​​​​​​​計算​​​​​​​​​​​​​​​​​​​​​​​​​出一個數字:這個住了七百多萬人的城市,原來每天往堆填區(編注:垃圾填埋場)丟棄五百萬個飲品膠樽(編注:塑料瓶)。這些膠樽如果乖乖單行列陣,頭碰頭尾接尾的連起來,一年下來,湊出來的隊伍足圍繞地球走八個圈。

也就是說,我們大可以寫一齣《一個半月環遊世界》的戲,主角當然是膠樽了。

這條短片有沒有給你帶來排山倒海的感覺?其實,影片裡傾倒下來的膠樽數量,還不及香港每日棄置到堆填區的萬分之一。況且膠樽不只流落堆填區,還有很多被丟到城市各個陰暗角落,以及我們最喜歡的郊野和沙灘上。究竟,膠樽災難是怎樣形成的?

這些可回收的膠樽,中文全名叫「聚脂纖維塑膠樽」(PET),台灣又叫保特瓶,多用來盛載汽水、果汁、礦泉水等飲料。要分辨哪個是PET,看看樽底三角形回收標誌裡印了「1」字的,就是了。回收標誌在在說明PET不是垃圾,而是有價值的資源,可以循環再造!

不過回收需要花錢,究竟誰該負責找數呢?很多國家都立法要求飲品生產商,承擔回收膠樽的責任,即是自己製造的自己收。例如在歐洲的德國和瑞典,平均每賣出十瓶飲料,生產商就會回收八至九個瓶子,確保資源不變成垃圾。在台灣,PET瓶子也要強制回收,可是香港卻偏偏不用。

本來,香港的環保部門答應在2008年訂立膠樽生產商責任的法規,可是到了2016年的今天,法規還未出現,堆填區的膠樽卻愈堆愈多。環保組織綠惜地球做了一條算術題,答案顯示,從2008年到現在,被丟到香港堆填區的棄置膠樽,已經累積到120億個了。

堆填區空間寶貴,只該接收垃圾,我們卻竟然讓它吞下120億個,原本可以回收再用的膠樽。

心焦如焚的小朋友可能會問,如果大人的立法工作繼續以樹懶的速度進行,那麼小小綠色公民有沒有什麼可以做?

首先,每次喝完飲料後,記得回收。我們還可以稍稍清洗膠樽,才把它丟入回收箱,以免髒髒的瓶子惹來衛生問題,污染箱子裡其他回收物,減低回收價值。

但小小綠色公民必須了解,回收從來不是最佳辦法。因為把廢膠樽變回原材料再用,需要經過清洗、切碎及熱溶等種種步驟,過程中會白白浪費約三成塑料。這還未算上每製造一公噸物料須耗用七公噸水呢!

所以最有效還是減少使用塑料瓶,那是小孩子也做得到的方法:自備水樽,盡量不買瓶裝水。試想想,家中既有白開水,為什麼還要上店舖掏腰包買瓶裝水,同時多製造塑膠垃圾?

奇怪的是,自備水樽本來是幼稚園和初小學生都有的好習慣,人們長大後卻竟然遺忘了?是廣告的甜言蜜語,教大家迷糊了嗎?還是這個城市太講究方便,連帶個水樽也嫌麻煩,可是地球被破壞的大麻煩,我們偏看不到​?

又要亮出小王子金句了:大人真奇怪⋯⋯​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