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香港樓價已逼迫年輕人「婚後分居」

刊登於 2016-03-24

調查顯示,香港買樓壓力大已影響年輕人的生活方式。攝:盧翊銘/端傳媒
調查顯示,香港買樓壓力大已影響年輕人的生活方式。

香港已連續第6年被美國物業顧問機構 Demographia 評為全球樓價最難負擔的城市,去年第三季的樓價中位數達到家庭年收入中位數的19倍,相當於不吃不喝19年才能完成供樓。有調查發現,一些香港新婚夫妻為了儲錢買樓、省下租房費用,選擇在婚後回到各自的家裏居住,到了周末才和伴侶一起生活,形成了「婚後分居」的特殊現象。

有新婚夫婦渴望置業但又不願意負擔昂貴租金,削弱儲錢能力,一些婚後分居的個案正陸續出現。

香港集思會報告

香港集思會(Hong Kong Ideas Centre)在2015年1月至3月進行了一項調查,通過電話成功訪問了1505名15至39歲的香港年輕人,並進行了聚焦小組和深入訪談,後於同年發布了報告《香港年輕人的處境和訴求》

報告顯示,房屋問題是年輕人最關心的問題,不僅影響他們的發展空間,也影響他們婚後的生活模式。

一位在電訊行業從事推廣工作的受訪者表示,自己和未婚夫很想買樓,認為租樓等於「幫人供樓」、沒有意義;為了儲夠40萬港元首付,兩人決定在婚後分居兩年,各自居住在原來的家中,並對這一選擇感到無奈。

另一對受訪夫妻男方在紀律部隊工作,女方在銀行工作,他們並不打算買樓,而是想等政府分配公務員宿舍。但他們同樣不願租樓,因此在婚後分居了1年,1年後女方又搬到了男方家居住。他們也想生孩子,但認為在與家人同住且地方狹小的情況下,生孩子只能是「奢望」。

有分析認為,婚後分居可能影響香港出生率。據世界銀行數據,香港2012年的生育率為1.28,即每名婦女平均生育1.28個子女,遠低於人口替換率2.1。另據香港立法會秘書處去年12月發布的報告,香港人口面臨急速老化,2064年可能有三分之一人口為65歲及以上人士。

除婚後與父母同住外,香港整體年輕人與父母同住的比例也很高。高盛及香港城市大學2011年的調查指出,香港18至34歲與父母同住的年輕人比例高達76%,是美國、英國、法國的兩倍。調查顯示,95%與家人同住的年輕人是自願選擇的,因為可以節省租金、有家人照顧等。英國金融時報認為,這可能與香港千禧世代喜歡這種不用交房租、把更多錢用於消費的狀態有關。

200 平方呎
香港集思會報告指,2014 年第四季,香港市民就業收入中位數為1萬3500港幣。假設以中位數的一半作為租金,在市區也只能租住約200平方呎(約22.2平方米)或更小的劏房(即業主或二房東將一個普通住宅單位分間成不少於兩個較細小的獨立單位)。

聲音

金融管理局今年(2015年)2月27日再推出新措施,規定樓價700萬以下最高只能造六成按揭,導致置業人士的首期要進一步增加。相信上述的「婚後分居」例子會越來越多,「分居」時間也會越來越長。

香港集思會報告

香港人為了交租和供樓成為「樓奴」,十分悲哀。我們不打算要孩子,所以更沒有買樓的需要。

一名職業為化粧師的受訪者

工資沒有增長,同時也追不上房價升幅,迫使越來越多年輕人成年後跟父母同住並延遲結婚,社交圈子也很少。跟他們父母年輕時相比,今天年輕人的前景並不樂觀。

香港大學亞洲環球學院研究員 Patrick Low

總和生育率

有時也簡稱生育率,反映婦女一生中生育子女的總數。一般來講總和生育率至少要達到2.1,才能完成世代更替,但許多國家的財税、社會及福利制度是建立在生育率更高(人口成長)才能維持的基礎上。目前世界的總和生育率約為2.5。 (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來源:FT中文網香港集思會網站蘋果日報南早中文網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