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香港安老院宿位不足,五千長者等到死

刊登於 2015-12-17

香港人口急速老化,政府資助安老宿位供不應求。攝:羅國輝/端傳媒
香港人口急速老化,政府資助安老宿位供不應求。

香港立法會祕書處於12月15日發表名為「人口老化的挑戰」的《研究簡報》,指出香港老年人口增多,但政府資助的安老院舍宿位數目過去10年幾乎不變,造成申請人數多、輪候時間長等問題。2014年,有5568位輪候的長者在獲得宿位前已經離世,達到過去10年來新高。

許多沒有參與政府買位計劃的私營安老院舍,在提供空間和人手方面均較其他安老院舍遜色,造成安老院舍間質素參差,引起社會關注。

《研究簡報》

報告指出,香港人口急速老化,現有約112萬65歲及以上人士,佔全部人口的六分之一,2064年更可能上升至三分之一。長者患病、殘疾比例也有所增加,2013年60歲及以上人士中,61.8%患有至少1種慢性疾病,28.4%至少有一項殘疾。

隨着長者護理需求增加,香港社會福利署自2000年起推出「安老服務統一評估機制」,合資格長者可以申請政府資助宿位,包括公營性質的安老院(津助或合約安老院)宿位,以及政府在私營性質的安老院購買的宿位。

從2010至2011年度到2014至2015年度,輪候資助宿位的長者增加了4598名,但資助名額只增加了1457個;宿位輪候時間也十分漫長,在2014至2015年度,入住公營安老院平均需輪候37個月,入住私營安老院的資助宿位也需8個月。

除資助宿位外,長者也可入住沒有參與政府買位計劃的私營安老院,但這些安老院只需達到《安老院條例》規定的最低標準,因此往往質素欠佳。

報告顯示,這些安老院的住客人均面積為7.5平方米,每百名住客配有16.3名員工(包括護士、保健員、護理員等),與合約養老的20.8平方米、42.3人有顯著差距。私營安老院也不時傳出虐待長者的醜聞,如「劍橋護老院」被揭在露天場所將長者脱光後推入室內洗澡。

為提高私營安老院質素,港府已於 2013 年修訂《安老院實務守則》,並計劃在近年推出「長者院舍住宿照顧服務券 」項目。但有人認為,更有效的措施是提高《安老院條例》中空間和人手的最低標準,相關標準在過去19年都未曾修訂。

報告指出,港府已著手增加宿位,但仍面臨興建院舍耗時長(一般最少需要5年)、業界人手短缺等問題。此外,港府亦希望落實「居家安老為本,院舍照顧為後援」的方針,通過優化居家照顧服務,延遲長者入住安老院的時間。但這兩類服務的投入目前較不均衡,2014至2015年度,港府投入39億港元提供2萬6325個住宿照顧名額,但只投入11億港元提供了9680個社區照顧名額。

報告還提到「積極老齡化措施」,令尚有自理能力的長者保持活躍和獨立。新加坡今年投入30億新加坡元(165億港元)推出「幸福老齡化行動計劃」,涵蓋健康保健、學習、義工、就業、住屋等12個方面。港府近年也設立了長者學苑、推出「二元公共交通票優惠計劃」等措施,令長者積極度過晚年。

61 /738
香港安老院採取自願參與評審的計劃,目前有3個機構提供評審服務,現時738間安老院舍中,只有61間參加服務質素評審計劃並獲得認證。

聲音

安老服務業的工作條件欠佳,往往出現工時長、工資低的情況,因此流失了許多具經驗的前線人員。

《研究簡報》

這份簡報是2015至2016年度由祕書處資訊服務部轄下資料研究組編製的第一份《研究簡報》,目的是加強為議員提供的資訊支援服務。《研究簡報》旨在以簡明扼要的方式闡明議員和公眾人士可能會感興趣的事宜。

政府新聞網

現在社會貧富差距嚴重,長者退休毫無保障,就業空間也被壓迫,就連晚年安老也受盡剝削,如此的安老事業無疑是悔辱一群在上一代為建設香港而獻出青春的長者。政府作為資源擁有者,理應好好計劃安老事業,而不是容讓它在市場內隨風擺動,毫無監管地胡作非為;另外院舍機構的管理層甚至照顧員本身,也應該好好尊重自已的工作,尊重自已的服務對象。

社區及院舍照顧員總工會組織幹事劉家樂

人口老齡化

人口老齡化是指總人口中因年輕人口數量減少、年長人口數量增加而導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應增長的動態。兩個含義: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對增多,在總人口中所佔比例不斷上升的過程;二是指社會人口結構呈現老年狀態,進入老齡化社會。國際上通常看法是,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以上老年人口佔人口總數的10%,或65歲以上老年人口佔人口總數的7%,即意味着這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口處於老齡化社會。 (資料來自百度百科)

來源:RTHK政府新聞網立場新聞南早中文網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