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動態:
7月3日,隨着在中國貴州喀斯特窪地組裝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最後一塊反射面單元成功吊裝,這個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的主體工程順利完成,預計該工程將於今年9月全部竣工。
反射面單元是 FAST 的重要組成部分,共有4450塊,總面積相當於將近30個足球場。反射面單元吊裝工程自2015年8月開始施工,歷時11個月完成。完工後,FAST 的靈敏度將比號稱「地面最大的機器」的德國波恩100米望遠鏡約高10倍,預計再未來10到20年內可保持世界一流設備水準。
中科院國家天文台副台長鄭曉年指,「FAST 主體工程完工後將開始調試,同時開始試觀測」,試觀測目標將更加聚焦,比如希望發現銀河系以外的脈衝星。
近年來,中國政府在航天及太空探索領域不斷增大投入並獲得相關技術發展。繼6月26日成功發射長征7號火箭後,中國還將於10月發射神舟11號飛船,搭載2名航天員,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對接,為在2022年前實現中國獨立建造空間站作準備。另據 BBC 今年4月報導,中國某航天領域高官表示,當局計劃在2036年前發送宇航員登陸月球。
2015年8月3日報導: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主體工程完工

美國的開普勒(Kepler)太空望遠鏡日前發現一顆與地球極其相似的行星之後,中國的太空探索計劃也緊追不捨。8月2日,全球最大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下稱「FAST」)在中國貴州的喀斯特窪地完成了首個反射單元的安裝。這個外號「天眼」的望遠鏡一旦建成,將會超過「人類20世紀十大工程」之首、口徑305米的美國阿雷西博(Arecibo)射電望遠鏡,成為世界上口徑最大、靈敏度最高的單天線射電望遠鏡。FAST 建成之後,將能捕捉到遙遠的極為微弱的無線電波,從而幫助人類尋找外星智能生命的信息。
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經過10年左右的尋覓,中國科學家最終決定利用貴州喀斯特地區獨特的窪地作為 FAST 的建造地址。該項目於2007年獲批,2011年開始動工。目前,接收面積相當於30個足球場大小的 FAST 將陸續進行數千個反射單元的安裝,預計到2016年9月底正式完成並投入使用。據 FAST 項目饋源支撐系統總工程師孫才紅解釋,反射單元內的每個反射鏡必須精確拼接,誤差不能超過一根髮絲的粗細。FAST 的獨到之處在於,其反射單元可隨天體的移動而自動變化,捕捉需要觀測的天體訊號,聚集在一粒藥片大小的空間裏。
宇宙空間混雜各種輻射,遙遠的信號像雷聲中的蟬鳴,沒有超級靈敏的「耳朵」就分辨不出來。
中國政府近年來斥巨資用於航天及太空探索,航空航天技術的快速提升也被視為顯示其國力增強,國際地位提高的重要標誌。中國天文學會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武向平表示,在天文觀測方面,中國大陸長期以來都是用國外的「二手」數據,FAST 有助於科學研究的自主化。他認為,FAST 非常適合脈衝星的觀測,可以檢驗廣義相對論,對高能物理、極端物理、相對論的檢驗也都非常有意義。武向平補充道,「FAST能從宇宙的今天看到很遠的地方去,有助揭開宇宙起源之謎,甚至是『地外文明』」。
聲音
宇宙中的生命體或高智商「外星人」若存在,他們的產生、遺留之信息,若存在於浩瀚天宇中,也有可能被 FAST 探測並接收到。
用這玩意能看清貴州的貧窮落後麼?能看到畢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