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麼還是每年期待賀歲片?

賀歲片不一定只有逗人笑的,也有叫人看到最後感動落淚的。

[對號入座] 電影是一扇窗,一部電影又可延伸到另一部電影,邀請我們憑票對號,或自由入座,看窗外有窗,感受更遼闊的天地。

1992年的《家有囍事》賣座,標誌着港產賀歲片的高峰。
1992年的《家有囍事》賣座,標誌着港產賀歲片的高峰。

新春喜慶,又是片商推出賀歲片應節的時候。說起賀歲片,不少人應該都有跟家人或朋友去湊熱鬧,看銀幕上的明星喜氣洋洋跟觀眾拜年的回憶。

有說賀歲片源於舊日農村社會的神功戲。香港的粵語片年代,已有賀歲片的概念,在農曆新年期間上映的電影,會演個應節的故事,取個吉利的名字,譬如《喜滿人間福滿堂》(1958,芳艷芬、何非凡主演)、《紅梅白雪賀新春》(1960,任劍輝、白雪仙主演)、《春花長好月長圓》(1962,麥炳榮、何非凡、鳳凰女主演)、《龍翔鳳舞慶新春》(1964,林家聲、鳳凰女主演)等等。當農曆新年假期被視為娛樂消費的黃金檔期,片商乘機賺取票房,順便應景,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1981年,許冠文的《摩登保鑣》刷新了當時香港的票房紀錄,被很多人認為是現代港產賀歲片之濫觴。其後三年,新藝城趁農曆新年推出《最佳拍檔》、《最佳拍檔大顯神通》、《最佳拍檔女皇密令》,都成了票房冠軍,奠下了今日賀歲片讓全民追求熱鬧狂歡的娛樂模式。

小市民透過賀歲片得到歡樂,看到星光熠熠,看到大團圓結局,在經濟起飛的年代,也滿足了大眾的幻想。

回望那些年,隨着港式影視文化進入蓬勃發展的活躍時期,台灣觀眾亦透過國語配音,分享着成龍和周星馳在賀歲片裏的生猛演出。《最佳拍檔》之後的賣座賀歲片《福星高照》(1985)、《富貴逼人》(1987)、《八星報喜》(1988),顧名思義都是衝着節日而來的。賀歲片賣座,即使不一定言之有物,甚至純屬插科打諢,亦成為親友在拜年時的談資。小市民透過賀歲片得到歡樂,看到星光熠熠,看到大團圓結局,在經濟起飛的年代,也滿足了大眾的幻想,例如《富貴逼人》的橫財夢。到了1997年,中國大陸引進了賀歲片的概念,馮小剛拍了《甲方乙方》,開啟了中國大陸的賀歲片市場。

周星馳導演的《美人魚》是今年備受關注的一部賀歲片。
周星馳導演的《美人魚》是今年備受關注的一部賀歲片。
台灣今年將上映的賀歲片《人生按個讚》找來胡瓜、白冰冰主演,走庶民喜劇路線。
台灣今年將上映的賀歲片《人生按個讚》找來胡瓜、白冰冰主演,走庶民喜劇路線。
中國大陸2016年賀歲片之一《過年好》找來趙本山、閆妮主演。
中國大陸2016年賀歲片之一《過年好》找來趙本山、閆妮主演。
台灣今年將上映的賀歲片《神廚》會打搞笑加勵志牌。
台灣今年將上映的賀歲片《神廚》會打搞笑加勵志牌。

就看2016年的賀歲片陣容,香港和中國大陸均會上映的有《美人魚》(周星馳導演)、《賭城風雲3》(又名《澳門風雲3》,王晶導演)、《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鄭保瑞導演);中國大陸上映的有《過年好》(高群書導演)、充滿迪士尼畫風的動畫片《年獸大作戰》;台灣上映的有《大尾鱸鰻2》(邱瓈寬導演)、《人生按個讚》(吳震亞導演)、《神廚》(馮凱導演),都是迎合普羅大眾的電影。當中不少是走庶民喜劇的路線,像《過年好》找來趙本山、閆妮主演,《大尾鱸鰻2》承接上集繼續有豬哥亮,《人生按個讚》找來胡瓜、白冰冰主演,《神廚》也像導演馮凱前作《陣頭》(2012)那樣既搞笑又勵志。亦有以群星掛帥的,像《賭城風雲3》(周潤發、劉德華、張學友、張家輝主演)和《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郭富城、鞏俐、馮紹峰、小瀋陽主演)。

到戲院看賀歲片,曾經是農曆新年娛樂必然之選。但隨着美國電影全球化,面對美國大片席捲而來,香港的賀歲片早已風光不再。

香港上映的賀歲片,還有《家有囍事》復修加長版。1992年的《家有囍事》一來雲集了張國榮、周星馳、張曼玉、吳君如、毛舜筠等群星助陣,二來把故事徹底瘋狂漫畫化,極盡誇張戲謔,把《人鬼情未了》(Ghost,台灣譯《第六感生死戀》)、《危情十日》(Misery,台灣譯《戰慄遊戲》)、《大紅燈籠高高掛》以至王家衛的《阿飛正傳》都拿來惡搞一番。《家有囍事》賣座,標誌着港產賀歲片的高峰,往後就陸續出現了《花田囍事》(1993)、《97家有囍事》、《家有囍事2009》、《花田囍事2010》、《最強囍事》(2011)。卻只有《家有囍事》能讓觀眾依然回味,會記得戲中的「巴黎鐵塔反轉再反轉」、「無定向喪心病狂間歇性全身機能失調症」、「乜又係你呀陳生」等搞笑對白。然而時代已過,今天再上映復修加長版,除了懷舊之外,能否再次掀起熱潮,則是個疑問。

台灣因為本地市場足夠自給自足,像《大尾鱸鰻》(2013)等賀歲片,在台灣賣座已可賺錢。
台灣因為本地市場足夠自給自足,像《大尾鱸鰻》(2013)等賀歲片,在台灣賣座已可賺錢。

到戲院看賀歲片,曾經是農曆新年娛樂必然之選。但隨着美國電影全球化,面對美國大片席捲而來,香港的賀歲片早已風光不再。台灣因為本地市場足夠自給自足,近年像《大尾鱸鰻》(2013)、《大稻埕》(2014)等賀歲片,在台灣賣座已可賺錢。香港本身市場太小,從來都要依靠外埠支持,如今再拍賀歲大片,就要着力照顧中國大陸市場,於是常常顯得顧此失彼,兩面不討好。看港產賀歲片的起落,亦可從中窺見香港社會的發展與變遷,《富貴逼人》的中下階層夢想是發大財、買大屋、移民,1988年《富貴再逼人》有對白「什麼好消息?大陸不收回香港了?」正是反映當時普遍香港人對主權移交的焦慮。經歷金融風暴後,百業蕭條,2002年的《嚦咕嚦咕新年財》就以麻將勸慰港人沉着面對逆境。

劉鎮偉導演的《大話西遊》可謂賀歲片中的奇葩。
劉鎮偉導演的《大話西遊》可謂賀歲片中的奇葩。

而在芸芸港產賀歲片中,劉鎮偉就曾拍出了三部賀歲片中的奇葩:《射鵰英雄傳之東成西就》(1993)把「無厘頭」和性別倒錯推到了極致;分上下集的《西遊記》(1995,又名《大話西遊》、《齊天大聖東西遊記》)以喜劇形式來拍愛情悲劇,當時票房未如理想,主流觀眾不懂反應,卻讓不少人暗暗着迷,牢記戲中金句,電影更在日後成為了經典;《天下無雙》(2002)是劉鎮偉與王家衛合二人之力,借「游龍戲鳳」與「梁祝十八相送」的故事,把《西遊記》和《東邪西毒》(1994)的感情遺憾,拍出了既深情又搞笑的愛情喜劇,讓觀眾知道,賀歲片不一定只有逗人笑的,也有叫人看到最後感動落淚的。

讀者評論 0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目前沒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