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

何念慈:這是一場屬於爸媽的正義之戰,而我們無法不赴會

所謂「心理侏儒」,常常是優等生,知道的事情也多。但遇事卻只會講理,不懂如何面對自己的情緒,更不懂如何與人相處。

刊登於 2016-01-21

【編者按】在紛擾的世代,似是而非的價值觀,莫衷一是的說法,讓家長越來越迷糊。我們希望透過一封封給家長的信,集結兩岸三地的智慧,期望為人父母的,可從中找到新的視點,增加大小同行路上的能見度。

何念慈。作者提供
何念慈。

爸爸媽媽們:

你們好,能夠給你們寫信,我很欣喜,因為寫信在這年頭是機會難逢,榮幸之至。

最近,我在家進行徹底的大掃除,我把從大學年代開始收藏的信件都搬出來分類整理,那些都是朋友、家人、蜜友在不同時間寄給我的信。因為我曾出國進修及工作,而那個年代還沒有電子郵件,長途電話費用高昂,寫信就是最常用的溝通和聯絡方法了。

我坐在地上檢閱那三大箱陳舊發黃的信件。十一歲的女兒擠過來,好奇地問:「這都是甚麼?」我說:「這是媽媽跟親人和朋友的通信。」女兒的眼睛發出亮光,問:「我可以看嗎?」

我讓她讀了婆婆和姨媽給我的信,還有朋友在節日寄來的卡片,女兒流露唧唧稱奇和羨慕的神情,並說:「我希望長大後也能跟朋友寫信往來,我也想收藏三箱信件。」

女兒的盼望天真直接,我卻暗自微微傷感。首先,我認為她的盼望不怎樣容易達成。第二,當代孩子生於一個人性化和人情味活動貧乏的時代,機械化、數碼化、電子化不能取代人與人關係在心靈深處的滋養和培育。我看,當代孩子常常有心理發育不良的現象,甚至常常出現一些「心理侏儒」。

這些心理侏儒,書唸不少,知道的事情也多,遇事卻不懂處理,人情世故更是交白卷,經常有情緒失調或失控等情況,社會上的「宅男宅女」,都可以是心理侏儒,逃避在家拒絕面對真實社會。

2015年的香港,九月份開學後即出現數宗學生自殺事件,這都是警號,顯示兒童的成長環境不能提供足夠養份,成長的土壤中毒了,必須盡快淨化泥土。

「現行的教育正促使我們變得卑屈,變得機械化,變得毫不思考,雖然教育喚醒我們的智力,然而,它使我們的內心殘缺不全、矛盾、沒有創造力。」哲學家克里希那穆提如是說。

當代的育兒標準,很著重拿A,更著重競爭。奶粉廣告提醒爸媽必須盡快開發幼兒的腦部發展,這樣才能確保幼兒學得比別人更快更好,長大後就會拿博士學位,並踏上成功路,而功德無量的爸媽,將會得到孩子最真誠的感謝。

潛藏在這些廣告訊息背後,就是要「爬得比別人更快更高」,當然不可以落在人家後頭。人生的目標就是爭取卓越成就,striving for excellence。在香港的情況,常見孩子們一歲多便開始各種學習和訓練,入學後,他們只有更忙,除了應付正規的學校課程,爸爸媽媽還會額外潻加各種補習或學習。

我曾看見不少孩子,從早上六時起床,一直忙到晚上十時,中間是十六小時的漫長過程。學習愈多,亦即他們必須應付的愈多,壓力沉重,失敗和挫折的頻率也很高。

我心痛,這樣子追追趕趕的生活,根本沒多少趣味,也失落了真正找到人生意義的機會。

釋一行禪師對西方社會推崇的個人成就曾作批評。某些人,總在爭取第一,他們必須經過很多痛苦才走到第一位。

而登頂後,還要不斷付出精力去保持那個黃金位置,這種沉迷最終毀滅個人,也毀滅整個地球。爬上珠峰的冒險家,一般只求在那極地逗留短時間,因為危險性高,兼消耗體力,誰執著不離開,性命往往不保!

那勤奮向學是錯嗎?拿A是錯嗎?爭取卓越成就是錯嗎?如果孩子有足夠時間去認識並了解自己,感受個人性情中喜歡爭勝的動力,這就是他們的選擇,能選擇,一般耐力便強,不會有心理侏儒的情況。如爸媽在旁,讓孩子學會在爭取個人成就的同時,能照顧別人或社群的需要,這更美。

獲普利茲克獎的日本建築師安藤忠雄認為小孩的成長過程中,應該是「一半玩耍、一半努力」。他批評日本教育讓孩子從小整天補習,在意識不明時便埋首學習,最後反賠上活力和動力。


意識不明,這也是心理侏儒的病態。

我曾經在幼稚園、小學、中學、大學主持上百場的講座,跟爸媽們傾談的機會很多,不少爸媽會訴苦說只是給潮流和時代拉著走,他們也不想只看重成績,他們也不想孩子天天補習,他們也想跟孩子到野外去捉甲蟲,可惜世態如此,他們頂多是識時務跟著羊群「谷成績」(編按:提升成績)!

當代爸媽似乎不能溫吞帶孩子,還必須啟動正義感和英勇戰意才可以保衛孩子的正常成長。這必須成為一種戰鬥,甚至是正義之戰,身為爸媽,也只能拼盡氣力為孩子做正確的事吧。

「你必須親自去發現什麼是你愛做的事,不要從適應社會的角度來選擇職業,因為那會使你永遠無法弄清自己到底愛做甚麼。如果你真的愛做一件事,就不會有選擇的問題了。你心中有愛,讓愛去運作,它就會帶來正確的行動,因為愛永遠是不會追求成就的,它也永遠不會陷入模仿之中。」

「但是如果你是只任意做一些你喜歡的事,那並不是你真愛做的事,發現你真正愛做的事,需要很深的專注力和洞察力。不要從謀生角度來開始做一件事,如果你發現了自己愛做的事,你自然就會得到謀生的工具。」

克里希那穆提讓我們領略智慧。

爸爸媽媽們,請讓孩子心有所愛,不要奪去他們的夢想、理想和熱愛。真正的強者,都是能走上自己的路的人,在這之前,請保衛孩子探索的空間。

香港臨床心理學家何念慈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