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David Bowie 到坂本龍一:七位創作力滿點的抗癌「戰士」

剛過去的兩星期裏,David Bowie 和石內卜教授 Alan Rickman 都因癌症前後去世。抗癌,和這...
Steve Jobs。
風物

剛過去的兩星期裏,David Bowie 和石內卜教授 Alan Rickman 都因癌症前後去世。抗癌,和這些變異細胞相抗爭的生命故事,想必你也聽到許多,甚至自己的身邊,也有這樣的例子。一邊是細胞在無限增殖,另一邊則是患病者生命能夠煥發的能量。這裏介紹七位患上癌症後與之抗爭的創作者、明星、作家、音樂家、演員⋯⋯他們的作品曾經征服你我,但你可知道他們的抗癌路,曾這樣走過⋯⋯

01 David Bowie(1947 - 2016):獅子般戰鬥和創作

David Bowie。攝:Angela Weiss/Getty
David Bowie。

‘Look up here, I'm in heaven

I've got scars that can't be seen

I've got drama, can't be stolen

Everybody knows me now’

《Lazarus》 from 《Blackstar》

他最後的專輯《Blackstar》 ,是為他自己面對死亡的敘述。 一直以來,David Bowie 對自己患上肝癌一事守口如瓶,只有小部分人知道,比如比利時劇場導演 Ivo van Hove 在 這篇報道裏, 提到 「 Bowie 至死前都一直在創作」,「他有如獅子般在戰鬥和創作,我實在無比佩服。」

事實上,人們一直關注着 Bowie 的健康狀況,2004年他在德國舉行演唱會期間昏迷,需要直升機送到醫院進行緊急心臟手術;2012年, David Bowie 推辭了倫敦奧運會的演出;2013年, 他又推出新專輯《The Next Day》。不過 Bowie 在德國出事後便拒絕接受傳媒訪問,他的健康問題一直都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長久的緘默終於出了一個令許多人悲痛的「結果」,專輯《Blackstar》在 Bowie 生日推出後的第二天,便成為了他的「天鵝之歌」。曾經和 David Bowie 合作的著名英國監製 Brian Eno 對他的逝去感到非常突然,並提及在他離世前七天,還曾收到Bowie的電郵:「他的電郵有趣如常,甚至有點超現實,重複着文字遊戲和引喻。」「(這次)以這句結束:『感謝我們一起的時間,Brian。它終將不會腐朽。』署名『破曉』。」「我現在明白了,他在道別。」

02 Steve Jobs(1955-2011):帶病之軀, 改變世界

Steve Jobs。攝:Justin Sullivan/Getty
Steve Jobs。

Macintosh的發明,改變了個人電腦的定義,iPod和iTunes Store的出現,改變了音樂工業的版圖,而iPhone的興起,將電話改造成智能手機,重新定義娛樂和資訊交流的方式──21世紀開端的生活模式都由 Jobs 定義,但他是在2003年被診斷出胰臟癌。

切除腫瘤後,Jobs 再因為癌細胞轉移到肝臟而要接受肝臟移植。初時 Steve Jobs 拒絕接受一般療法,並嘗試採用另類療法,但因病情急轉直下,才聽醫生意見接受治療。2009年4月,他在接受肝臟移植手術後身體狀況一度好轉,直到2011年,再度因為身體問題休假,並於同年10月離世。

然而,正是得知患上癌症的2003年到 Jobs 離世的這段時期,可以說是他改變了世界的時期。在2006年到2011年,他發表了Macbook、Apple TV、iPhone、iPad、iCloud,再度改變了電腦和手機對生活和通訊的定義,iPhone整合了程式、音樂、通訊,將應用程式開發由桌面電腦轉移到手提裝置上,令消費者只要手持裝置就有如手持一部流動電腦一樣強大,能夠處理無論是遊戲還是工作。iCloud的出現正式將資料的存取由裝置到「雲端」上,只要接上網路,用家便可以登入系統下載原有的資訊。試問有誰能夠以帶病之軀卻改變了世界?Steve Jobs 可謂萬中無一。

03 也斯(1949 - 2013):似乎還在生

也斯。他們在島嶼寫作 II片段截圖
也斯。

「重新細細咀嚼這個世界
在這些不安定的日子裏還有誰呢?
不隨風擺動,不討好的瓜沉默面對
這個蜂蝶亂飛,花草雜生的世界 」
《給苦瓜的頌詩》梁秉鈞

也許有如苦瓜一樣,也斯總是在苦澀中帶點清淡. 在2011年得知自己患癌後的也斯,在創作和活動上都沒有停下來,隨着《人間滋味》的出版,在許多形形色色的文學活動裏,也總會見到他的身影。2012 年,也斯獲選為「香港書展年度作家」,回顧自己的創作生涯,並繼續以詩去回應藝術。外語譯詩集更馬不停蹄推出,散文集、評論集也沒有停過,相信是也斯希望在離世前,盡可能將已有而還沒有出版的文章集結並重出。舊小說如《剪紙》也再版,免得於失傳於書海當中。就算也斯已經離世,但似乎他的作品再版沒有停下來,有一刻,我還以為他還是在生。當我們談論到也斯時,記憶似乎猶新,幾乎忘記了他是因為肺癌而離世的。

04 梅艷芳(1963 - 2003):曾遇上幾多風雨翻

梅豔芳。攝:JI DONG / IMAGINECHINA/AFP
梅豔芳。

「曾遇上幾多風雨翻 編織我交錯夢幻
曾遇你真心的臂彎 伴我走過患難
奔波中心灰意淡 路上紛擾波折再一彎 
一天想 想到歸去但已晚
梅艷芳《夕陽之歌》(陳少琪 詞)

2003年,香港爆發非典型肺炎,梅艷芳號召演藝界同業聯手演出籌款,並且成立基金會,為受害家屬提供協助。而其實早在年前,便有傳梅艷芳得到子宮頸癌,也另有傳聞說梅艷芳希望能夠產子,故一直拒絕接受切除手術。那一年9月, 梅豔芳公佈病情並積極面對,但此前此後傳媒對她一直窮追猛打關於患病的各種小道消息。2003年11月,梅艷芳舉行《梅艷芳經典金曲演唱會》,在舞台回顧自己的演藝生涯。在最後一段,梅艷芳穿上純白的婚紗,唱出《夕陽之歌》,隨音樂慢慢踏上舞台上的梯級,步入通往永恆的大門。門關上前,梅艷芳轉身向大家揮手道別。同年12月30日,梅艷芳終因癌細胞擴散導致肺功能衰竭,於養和醫院逝世。

05 西西(1938﹣):癌症不過是一種病

西西。《縫熊志》照片
西西。

「三十多個月之前,一個晴麗的夏日,當敘事者快快樂樂地游泳後,站在泳場浴室淋浴,發現自己的乳房上長出了小小的硬塊,不過如花生米大小的硬塊罷了,不久就驗定是乳癌。」──西西《哀悼乳房》前言

我們總是將癌症視為死亡的邀請函,但對於西西來說,《哀悼乳房》重新讓西西將焦點放於身體上,癌症終究不過是身體的一種病變,與其將一些致命疾病看成上帝要召你回天家的命令,和傷風感冒一樣,癌症不過是一種病,定期吃藥、做手術,還是有幾會復原。真正令癌症病人痛苦的往往不是從病症來的,而是身邊的人無端的關心和監控而來的。《哀悼乳房》正正在引證着一位患者以近乎無情緒的態度,面對着癌症的本質。西西接受完治及療康復後,也繼續創作。

06 蘇珊.桑塔格(1933 - 2004):疾病是你的另一身份

蘇珊.桑塔格。攝:JEAN-RÉGIS ROUSTAN/ROGER-VIOLLET via AFP
蘇珊.桑塔格。

「疾病就像生命的夜晚,是一個更沉重的身分。每個人自出生以來,便擁有兩個身分。一個屬於健康的世界,另一個屬於疾病的世界。雖然我們都希望擁有健康世界的身分,但隨着日子過去才發現到,我們必然,又或者如被下了咒一樣,發現自己是屬於另一個世界的人。」──蘇珊.桑塔格《疾病的隱喻》(1978)

1978 年成書的《疾病的隱喻》,取材自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自1975年開始對抗第四期癌症的經驗。簡單來說,桑塔格反對任何疾病所帶來的隱喻,因為許多疾病,例如肺結核、性病、精神病等等的疾病,總是給患者帶來錯誤的印象。「癌症患者總是給予人們一種壓迫的感覺」,並沒有真正對患者有幫助,癌症患者理應如常人一樣,不應將疾病視為心理上的負擔。

及後的三十年裏,桑塔格的病情反反覆覆,直到2004年因前期白血病離世。不過,能夠一次又一次逃離死亡的陰影,桑塔格必定非常堅強。

07 坂本龍一(1952﹣):癌症沒有改變他

坂本龍一。攝:Jamie McCarthy/Getty
坂本龍一。

「請原諒我以下這番話聽起來有些客套,但疾病令我明白一些事, 我非常感激。疾病, 其實是來自自然或天堂的明燈。跟隨這明燈,我會盡量遠離舊習慣,在日後好好照顧自己。」──坂本龍一

坂本龍一的音樂影響深遠,他和細野晴臣以及高橋幸宏組成的 YMO 樂隊,對後來的Techno 和 Acid House 音樂有着啟蒙意義。而作為電影音樂作曲家,他為大島渚、北野武、貝托魯奇等著名導演的配樂均飲譽國際。自年青的時候, 坂本龍一已參與學生運動,近年他仍活躍推動反核和反安保條約運動,也曾為香港佔中的學生打氣。2014年7月, 他公佈患上咽喉癌,宣布暫時停止工作,但他一貫反核立場,拒絕放射治療。直到2015年8月,他開始重新創作音樂之際,竟立即現身於反《安保法》集會。可想而知,對於坂本龍一來說,癌症雖然暫停了他一時的創作,但並沒有改變他一貫以來堅定不移的立場,創作又好,社會運動又好。只要是活着,便一定堅持到底。

讀者評論 0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目前沒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