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梓潔:臥虎藏龍,講講台中的咖啡職人

「林青霞腳踏車咖啡」在這,「沒有名字的咖啡店」也在這,還有咖啡職人界元老的無菜單咖啡席。不打花拳繡腿,專注於一事,操持鍛鍊,這就是性格的台中。
台中市一間咖啡店。
風物

搬回台中生活,遇到了不少咖啡職人,才知道,那種裝潢得漂漂亮亮,時有成群結伴的小資女孩來自拍,或對着滿桌擺盤可口的格狀鬆餅與早午餐三明治大讚「好幸福呦」的「咖啡館」,其實,在職人的認定裏,根本不叫咖啡館。它們更適合叫早午餐館或下午茶館。而文青或自由工作者點一杯美式或拿鐵,在裏面看書打字一整天,或是坐在長桌,人人一台筆記型電腦面對面開會的,也不叫咖啡館,更適合叫行動辦公室或交誼空間。

真正的「咖啡館」,應該是只賣咖啡的,店裏要有對咖啡豆精挑細選,對沖煮方式嚴格要求的咖啡職人,通常這人既是老闆,也是打雜員工,這種店通常是一人小店。若問:今天喝什麼?來者大多答曰:肯亞、哥倫比亞、薩爾瓦多等產區名,或是西達摩、碧蘿亞、藝妓等品種名。

當然,如果像我一樣,不想搞得這麼複雜又高端,也可以率性一點,回:酸一點的,或不要太酸。職人自然會量身打造,如無菜單料理。

搞得專業好像就顯得擺譜,其實不然,這些小店大多樸實而不起眼,這些職人如工匠,未開張前或關門後,默默地在裏間烘焙豆子。

這是台灣近年的趨勢,自家烘焙,質感手沖,不再以濃重厚實帶堅果碳燒的咖啡香為享受,改以品嚐淺焙咖啡豆的花香果酸。搞得專業好像就顯得擺譜,其實不然,這些小店大多樸實而不起眼,這些職人如工匠,未開張前或關門後,默默地在裏間烘焙豆子。當站上吧台,又專注凝神於手上的細口壺,以及慢慢滴下的琥珀色汁液。

台中曾叱吒一時的精明商圈,現在已有點像過氣明星,風華不再,但仍有些耐人尋味的角落。精明二街的大樓群中,有一家小店,名字很響亮:「林青霞腳踏車咖啡」,但店面只是一條窄廊,吧台之外的空間僅容一人行走,沒有桌子,只有只張供客人暫歇腳的矮凳,客人大多外帶。不是為了噱頭,而是店主人本名就叫林青霞,腳踏車,是因為她原本的確騎着腳踏車在街頭賣咖啡。現在有了店面,還是只做一件事:賣咖啡。

來去自如,沒有形式,沒有規則,比較像是「供奉」,供奉着什麼呢?也許是每個人心裏那位咖啡之神。

台中西區南區重要道路忠明南路的另一頭,巷弄裏有家「沒有名字的咖啡店」,這也不是搞怪,因為店名就叫「沒有名字」,既如此,招牌也不掛了,只讓有心人與有緣人上門。營業時間不固定,一切皆緣份。聽說咖啡極好,但我第一次去沒找到門,第二次去找到了但關門,待因緣具足之時再去結緣。

而咖啡職人界的元老黃世丕,在幾年前不再涉足商業經營模式,自己開了工作室,沒有菜單。開店時間有如夜店,晚上八、九點開始營業,聊得來就到半夜兩三點。為了讓我這種非夜貓族群也有幸親臨,週末開放下午時段。店面至多僅能容八人,以茶席方式擺了咖啡席,每一輪小小一杯,無論喝幾杯,坐多久,均一收費:兩百元台幣。來去自如,沒有形式,沒有規則,比較像是「供奉」,供奉着什麼呢?也許是每個人心裏那位咖啡之神。

賣咖啡,就賣咖啡。喝咖啡,就喝咖啡。沒有太多風花雪月或小資情調好賣弄,不打花拳繡腿,專注於一事,操持鍛鍊,這就是性格的台中。

讀者評論 0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目前沒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