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兒童新聞

分身術也救不了「故宮」?

有些台灣人認為,「故宮」這名字是文化統戰的象徵,應當廢棄;另一些人說,「羅浮宮」也曾是法國皇宮的名字,但這並不妨礙它今天成為世界性的博物館。問題在於,假如今天專制的皇帝仍然統治或者威脅著國家,法國人還會為這個名字感到驕傲嗎?

特約撰稿人 克佐

刊登於 2016-01-13

#兒童新聞

插圖:Nana Ellis

如果你問一個城市最要重的建築是什麽,很多人都會回答說是博物館。那裏面擺放的文物和藝術品,常常牢牢地鎖在玻璃櫃子裏,有的還要派重兵守護。這些過時的東西,為什麽這麽重要?

對的,它們能告訴我們歷史是什麽樣。不過,這樣回答只說對了一半,另一半答案是:它還告訴我們未來該怎麽走。

台灣嘉義縣新開張一家博物館,叫「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它是一幢非常美麗的建築,裏面陳列着一些國寶級文物。但是,並不是所有台灣人都為它感到驕傲,有些人還覺得被它羞辱了。新聞報道說,它引發了很大的爭論。

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讓我們看看,為什麽博物館裏的東西,不僅是已經死亡的標本,而且是一直活着的靈魂。

故宮是國家文化的象徵

「故宮」就是舊時的皇宮,它在中國北京,曾經叫紫禁城。那是一大片華麗而森嚴的建築。中國明清兩個朝代的大部分皇帝和他們的家人,都住在那裏。1911年,中國爆發了辛亥革命,結束了皇帝制度。到了1924年,最後一位皇帝溥儀和他的家人被趕出了紫禁城。

和其他皇宮一樣,那裏收藏着很多寶物,當然,建築本身也是珍貴的文物。於是,沒有了皇帝的紫禁城變成了故宮博物院。在那裏,人們不僅可以了解過去皇室的生活,也可通過它的藏品了解中國的歷史與文化。

由於規模龐大,藏品豐富,它和法國羅浮宮博物館、英國大英博物館和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等,並列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博物館。也和那些博物館一樣,它成為了一個國家的文化象徵。

故宮文物顛沛流離

這個時候,故宮和台灣幾乎沒有關係。1894年,清朝和日本發生了一場戰爭,叫做「甲午戰爭」。第二年,戰敗的清朝被迫把台灣和澎湖列島割讓給日本。

日本政府在鎮壓了台灣人的反抗之後,在台灣大搞經濟和文化建設,修鐵路,建醫院,興教育,種甘蔗,挖煤礦,並推行日本文化,要讓它成為強盛的日本的一部分。

隨後,日本發動了對中國的侵略戰爭,迅速佔領了中國東北。為了保護故宮文物,統治中國的國民黨政府決定,把部分珍貴文物打包裝箱搬走。

在隨後十多年戰亂期間,這些文物顛沛流離,東躲西藏,到過南京、武昌、長沙、桂林、貴陽、成都等等地方,有時它們被藏在鄉間的山洞或者寺廟裏。

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故宮南遷文物陸續集中到重慶。戰敗的日本將台灣和澎湖列島交還給國民黨政府。隨後,中國爆發了共產黨和國民黨之間的內戰。1949年,戰敗的國民黨決定逃往台灣。他們又帶走了成千上萬箱故宮文物。

從中國文化到台灣主體

退守到台灣的國民黨政府想要打回大陸,重新成為整個中國的統治者。他們比共產黨更加重視中國傳統文化,因此特別珍惜作為國家文化象徵的故宮文物。台北市外雙溪建起一座宏大而堅固的博物館,命名為「國立故宮博物院」。

就這樣,國民黨告訴台灣人說,北京故宮博物院的珍貴文物,連同它的名字,都流亡到了台灣。總會有一天,它們會和國民黨政府一起,回到北京。

故事傳到另一邊的中國人耳中,卻又是另一回事。共產黨告訴大陸的中國人說,那些文物是國民黨盜走的,總有一天我們會把它們奪回來。畢竟大量文物還留在故宮,故宮的建築也不能搬走,因此北京的故宮博物院也重建開張。到今天,兩個故宮博物院都是重要的文化場所。

很多台灣本地人發現,在國民黨眼裏,自己作為人的價值,遠不如故宮文物。為了維持統治,國民黨在台灣實行了38年的戒嚴統治,殘酷鎮壓反抗者。在1947年發生的「二二八事件」中,成千上萬的台灣人遭到屠殺。

遭受壓迫的台灣人認為,從大陸來的國民黨,跟從日本來的殖民者一樣,都是以暴力統治台灣的外來政權。反抗運動此起彼伏,國民黨被迫實行民主政治。在反抗運動中出現的民進黨,成為和國民黨競爭政權的一個大黨。和故宮文物代表的中國文化不一樣,民進黨強調台灣主體意識。

故宮南院風波

在國民黨看來,來自北京的故宮博物院仍然是國家文化的象徵。在民進黨看來,要繼續保持象徵地位,故宮博物院必須予以改造。同時,南北文化應該平衡發展。因此,他們提出了在嘉義修建故宮南部院區的設想。

在設想裏,「故宮」僅僅是一個知名的品牌,其中的文物所講的故事,不再以中國文化為中心,而是立足台灣,放眼亞洲。和日本、韓國、馬來西亞一樣,中國只是亞洲文化的一部分。

通過民主選舉重新獲得政權的國民黨,既不讚同民進黨的文化立場,也不敢回到專制時代的政治宣傳。經過多次調整方案之後,嘉義故宮南院繼續修建。2015年12月28日,「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舉行了開館儀式。

人們發現,故宮南院的庭院裝置中,展出了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複製銅像。它被視作歷史上西方列強侵略中國的罪證文物,而且來自親北京政府的影星成龍的捐贈。兩個年輕人陳儀庭和陳妙婷,爬上銅像淋上鮮紅油漆以示抗議。

在更堅持台灣主體性的人看來,「故宮」這個名字就是文化統戰的象徵,應當廢棄。另外一些人說,「羅浮宮」也曾經是法國皇宮的名字,但是這並不妨礙它今天成為世界性的博物館。

問題在於,假如今天專制的皇帝仍然統治或者威脅著國家,法國人還會為這個名字感到驕傲嗎?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