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數據看北韓核試驗是否會影響北韓和中國貿易往來

北韓擴大經濟開放規模,尋求多元輸血管道,由此削減國際制裁對它的影響。
朝鮮新義州市工人把從中國丹東運來的貨物搬上貨車。
北韓時間 國際 大陸 朝鮮 政治

北韓第四次核試驗,加之此前原定在北京演出的北韓牡丹峰樂團突然取消行程,禍不單行,中國與北韓關係連受兩擊。

據端傳媒記者了解,位於兩國邊境的城市丹東並未受到太大影響。丹東邊貿商人告訴記者,這幾天北韓來華的邊貿商人確實很少,但可能的原因是手續更換,到下個月會多起來。丹東是中國重要的對朝口岸,這裏的貿易現狀可以幫助我們觀察中國與北韓關係。

北韓開發核武器,需要大量外匯購買技術和物資。聯合國此前的制裁亦限制了北韓獲取外匯的能力,北韓在海外的金融與商業活動受到嚴厲打擊。然而,在北韓的對外貿易總額中,中國與北韓貿易占近90%,這意味着中國的態度對於制裁至關重要。

但以往的宏觀數據顯示,核試驗對中國與北韓貿易影響有限。

北韓和中國貿易總額變化

根據延吉大學北韓經濟學者林今淑、金美花的相關研究,21世紀以來中國與北韓貿易額一直持續擴大。2006年北韓第一次核試驗,中國外交部用嚴厲譴責北韓,但政治分歧沒有對貿易造成不良影響。2006年中國與北韓貿易總額為17億美元,比2005年多出1億多美元。2007年貿易增長勢頭則保持到2009年。

2009年,北韓實行第二次核試驗。這是核試驗對兩個貿易影響最大的一次,貿易總額比前一年下跌了8.9%。同年10月,時任中國總理溫家寶訪問北韓,敲定一系列雙邊合作,包括開發邊境特區、興建新丹東鴨綠江跨境大橋。兩國貿易增幅2010年達到102.6%,2011年62.4%。北韓前領導人金正日兩度訪問中國。這大概是冷戰結束後,兩國關係最好的時期。

金正日去世後,兩國貿易失去增長熱度,但貿易規模保持相對穩定。蜜月期一直持續到2013年:中國與北韓貿易總額為65.45億美元,佔北韓對外貿易總量的77%。

2013年,北韓實施第三次核試驗,同年年底,北韓當局處決高層官員張成澤。這兩件事在政治上對兩國關係造成很大影響。張成澤主持的中國與北韓邊境開發項目擱淺,鴨綠江畔新建的鴨綠江大橋至今未能通車。兩年來,北韓採取措施減少對中國的依存度,比如將俄羅斯投資引進羅津港開發項目。但從宏觀數據看來,2014年中國與北韓貿易總額依然超過63億美元,比前一年下降不到3%,2014年北韓來華人數比2013年下降了11%,但依然高於2012年水平,2015年1-9月北韓來華人數也沒有出現大幅下跌。北韓短期內對中國的依存度很難下降。

儘管北韓在政治上越來越被國際社會孤立,但經濟卻在好轉。

根據韓國國家銀行測算,北韓從第一次核試驗的2006年到2010年的5年中,除了2008年,GDP均出現負增長。而2011年以後,則實現正增長。尤其是金正恩主政後,GDP持續出現超過1%的穩定增長,大城市的街頭比金正日時期要熱鬧許多。

常年增長的對外貿易對北韓經濟舉足輕重。2000年以來,北韓的對外貿易年增長率超過18%。到2013年,北韓的國際貿易額已經相對2000年翻了4倍有餘。這中間,中國與北韓貿易額的增長亦發揮重要作用。

金正恩延續了金正日末期的開放方針,譬如宣布設立更多的經濟貿易特區,頒佈更為完善的法律法規。北韓當局正通過擴大經濟開放的規模,尋求多元輸血管道,一方面人民生活得以改善,另一方面,緩解甚至抵消了國際制裁的效果。

不少學者期待北韓的經濟開放會促進國民觀念轉變,帶來自下而上的變革,逼迫高層調整。然而眼下的現實是,北韓開放吸引外匯,促進經濟發展,不可避免地為政治上強硬提供籌碼,保障當局將更多的資源投入到耗資巨大的核開發中。#

數據來源:林今淑、金美花(2015),《金正恩執政後北韓對外貿易及其政策變化》,《延邊大學學報》;The International Trade Centre;中國國家旅遊局

讀者評論 0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目前沒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