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持續長達89小時的空氣重污染紅色預警於12月23日0時解除,但23日白天空氣並未好轉,AQI(空氣質素指數)一度超過300,達到嚴重污染級別。這是自上月底以來,中國華北地區遭遇的第3次大範圍霧霾。
由於紅色預警的解除,北京市中小學、幼兒園等已於23日復課。當天一早,北京市教委發布緊急通知,建議在「霧霾消散」過程中,中小學、幼兒園、少年宮及校外教育機構停止戶外活動。
持續4天的機動車單雙號限行措施也同時宣告結束。據北京交通管理部門稱,4天來共有11萬餘輛機動車違反單雙號限行規定。根據規定,違規出行者將被處以100元人民幣罰款,這意味着紅色預警期間的限行罰款共達到千萬餘元。
北京氣象部門稱,隨着24日冷空氣加強,該市空氣質素將達到良好水平。但與此同時,距離北京僅百餘公里的天津於23日0時啟動了該市首個空氣重污染紅色預警,除了在全市實行機動車單雙號限行、中小學校和幼兒園停課外,天津港也已經全線封航。
華北地區本輪霧霾的峰值濃度雖然略低於上月底的重污染過程,但本次空氣重污染範圍比今年前兩次都要大。中國環保部衞星遙感監測結果顯示,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1日的灰霾面積為66萬平方公里,重霾(空氣相對濕度不超過80%且能見度低於2公里)面積則達到56萬平方公里,重霾每天增加6個北京大小的面積。此外,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霧霾已於21日發展到遼寧、江蘇局部地區,22日已擴散到安徽、湖北局部地區。
從長遠來看,需要通過產業轉型升級,能源清潔優化,包括全社會共同節能減排,降低正常運轉下的排放強度,才是治理空氣污染的根本之道。這樣一個過程,從國際經驗看,從前期大氣污染治理實踐來看,是一個長期的艱巨的工程,要30到50年才有根本的改變。
北京市環保局曾於2012年估計,北京地區的 PM2.5 到2030年能夠達到世界衞生組織推薦的每立方米35微克的健康標準;今年6月,北京灰霾防治合作交流協會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郝吉明也稱,在全國實現普遍空氣質量達標將在2030年前後。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上月在巴黎氣候大會重申「構建低碳能源體系」,承諾於「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並爭取儘早實現」。本月初的中國國務院常務會議也決定,將對全國燃煤機組進行升級改造 ,於2020年前將燃煤電廠的污染減少60%。
進入12月以來,北京已先後兩次啟動空氣重污染紅色預警,這讓許多學者認為此前定下的2030年空氣達標的目標並不現實。
研究美國環境治理多年的河北師範大學副教授劉向陽認為,中國去除霧霾至少還需要30年以上,他表示,「參照英美治理歷史,去工業化是唯一的選擇」。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副研究員湯偉也稱,「空氣質量能在2050年有一個根本性的好轉就要謝天謝地了」,他建議各地應將碳排放納入政府考核,並公開統計數據。
聲音
今年冬季天氣條件雖大致與往年類似,但受厄爾尼諾現象影響,11月以來,北京及周邊地區風速平均約為1.9米/秒,較常年同期偏低5%;空氣相對濕度有較大增加,較常年同期高21%;逆温層偏低,最低在200米左右,遠遠低於正常1000—1500米的高度,這使得大氣擴散條件變差。
2030年北京要能達標,就真的算是奇蹟了。
對於紅警,我覺得從不承認到拉警報,算是一種進步。但是,鑒於我對他們的認識,我還是更願意相信陰謀論,也就是說,這裏一定有啥企圖,比如交通擁堵費之類。總之,我不願相信他們會改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