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以來,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再度經歷了如「末日」般持續多日的嚴重空氣污染。層層霧霾不僅讓北京的多個地標性建築「消失」,甚至會讓家人「消失」——寧夏的郭先生帶妻子到西安看病,不料卻在11月29日早晨從旅館出門時因「霧太大」與妻子走散。
中國日益嚴重的空氣污染帶來的影響遠不只這麼簡單。早在2013年,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The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發表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近年來中國南方人的平均壽命比北方人至少長5年(以秦岭-淮河為界),原因就是北方更廣泛使用的燃煤造成了更嚴重的空氣污染。
全面實施燃煤電廠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大幅降低發電煤耗和污染排放。這是我國提高煤電清潔高效利用水平,從源頭減少污染物排放的重要舉措。
12月2日,中國國務院在常務會議上決定,將對全國燃煤機組進行升級改造,於2020年前將燃煤電廠的污染減少60%,同時這些電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將減少1.8億噸。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費國和温室氣體排放國,因為煤炭目前仍然是中國的主體能源,其中發電用煤佔到約一半。中國工信部、財政部今年3月發布的《工業領域煤炭清潔高效利用行動計劃》顯示,全國煙粉塵排放的70%、二氧化硫排放的85%、氮氧化物排放的67%都源於以煤為主的化石能源燃燒,这些都是影響大氣環境質素的主要因素。而當中國北方進入冬季以後,廣泛採用的燃煤供暖就使得北方的空氣污染比南方更嚴重。
在北方地區空氣污染程度達到頂峰的同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巴黎氣候大會重申「構建低碳能源體系」,承諾於「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並爭取儘早實現」。國務院本次會議的決策則被視為實現該承諾的正式舉措。
不過,中國的轉型承諾依然受到質疑。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東亞分部(Greenpeace East Asia)的一份關於「煤電泡沫」的報告指出,僅在今年前9個月,中國國企便獲得了155座燃煤電廠的建設批准。此外,基於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3年度與2014年度《中國能源統計年鑑》中關於2012年中國煤炭消費量的數據差異,《紐約時報》指中國每年消耗的煤炭比此前報告的高出17%,並認為「這讓本已十分艱難的抑制全球變暖行動變得更加複雜」。
聲音
(中國南北人均壽命)研究凸顯了一個事實,在發展中國家,提高今天的收入與保護公共健康及環境質量之間存在一個取捨。因之凸顯的另一個事實是,公共健康的代價比我們想像的要大。
中國的煤炭產能已經超過了以後的需求,今後數年,我們將看到這些工廠造成的浪費。鋼鐵和水泥等行業已經出現了這種情況……為什麼看到到處都有這麼多水電、風電和太陽能發電資源被廢棄?因為所有這些火電廠都需要市場份額。地方政府需要維持穩定和就業,要做到這一點,它們需要給這些火電廠夠其維持生存的市場份額。
這是在浪費大量資金,它們本可以用於可再生能源建設,帶來所需的綠色能源。更長遠的問題是,如果周邊有這麼多燃煤電廠,你還會持續投資可再生能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