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宣傳時,有街坊跑過來說,四年來向區議員投訴水渠淤塞發出臭味,但一直解決不到;我教他如何寫一份簡單齊全的報告交給渠務署,一天後渠務署便處理完畢。他感到很鼓舞。」香港2015年區議會選舉,置富選區候選人姚松炎這樣說。
這屆區選有新人新思維湧現,一些擊敗了資深議員,也有些雖然沒有當選,卻衝擊了舊有格局,姚松炎便是其中一位。
姚松炎是香港中文大學地理與資源管理系副教授,在自己居住的置富區自下而上推行社區民主議程多年,今年首次參選區議會,挑戰本區內尋求五度連任的朱慶虹。
他和另外15位參選人簽署了倡導「命運自主,社區開始」的「社區公民約章」,提倡區議員的「地區工作」不只是接受居民投訴,提供服務,而是組織居民主動參與,提供平台讓他們自行解決問題,及提倡環保等後物質議題。除了派傳單宣傳外,姚松炎每星期都在街頭辦公共事務講座和諮詢工作坊,超過100名居民曾參與審議公共事務。他自言:「選舉應該用來宣傳理念,只宣傳自己太浪費。」
在「社區公民約章」的16位參選者中,最後有3人勝出。不少敗選者亦是高票敗選,衝擊原有由建制派獨佔天下的格局。
姚松炎最後得票率是44.6%,遠高於2007年區選的泛民候選人的得票率35.4%。他認為即使敗選,亦示範了選舉的可能性,「透過選舉工程來實踐理念,成敗不是唯一重要的事。」
置富區選民李小姐大學修讀環境科學,剛大學畢業的她說,投票時她最重視候選人的環保理念,對其他議題反而沒有留意。另一位選民張小姐則說,她重視候選人是否容易接觸和工作透明度,並認同區議員不應只是代居民處理投訴,應讓居民更多參與社區決策。
另一位「社區公民約章」簽署人、「西區飛躍動力」成員劉偉德今年29歲,在大學選區出選,對手是出任區議員24年的陳捷貴。劉偉德敗選。但今年兩人的得票差僅為11.8%,遠較泛民和陳捷貴11年60.8%,和07年37.6%少。
大學區選民劉太表示,她有留意到劉偉德的政綱,有提及社區自主、環保和寵物友善等議題,但目前只是一個口號,不知道他如何落實。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受訪選民則說,他認同社區民主理念,但不知道實踐起來如何,「不過最重要是令香港有改變的機會」。
參與保育和社會運動逾十年的朱凱迪嘗試在鄉事派的票倉元朗八鄉,挑戰由2003年開始出任區議員的原居民黎偉雄。他亦簽署社區公民約章,主打鄉郊永續發展理念,最後以32%差距被黎擊敗,但差距比上屆同區候選人、理念相近的馮汝竹的56.4%縮窄。
60歲的申小姐今年首次在八鄉南投票。她認為雖然此區被鄉事派控制,難以改變大局,但她仍認為有民主制度才能更根本性地改善民生議題。例如交通是民生議題,「但如建一條路,制度不透明下隨時會被圍標,對居民亦不利。」非原居民、33歲的馬小姐今次投票,主因希望兩名子女有較佳生活環境,如更好的兒童設施和環保。
與鬆散的「社區公民約章」不同,另一個較大規模的參選新政治團體是2015年成立、主打本土議題的「青年新政」,他們派出9人出選,雖然只取得一席,但當中一些選區得票率比以往同區的泛民候選人增加,與建制派議員的相距收窄。
黃埔東的游蕙禎跟立法會議員梁美芬,得票率只差6%,比2011年的8.6%和2007年的16.3%大幅減少。2011年旺角北選區,建制比泛民得票差距為44%,今屆「青年新政」的黃家俊挑戰連任議員,差距收窄至32.6%。
泛民、建制兩派均有新人突圍而出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鍾樹根,在扎根21年的香港東區漁灣選區尋求連任,意外以接近200票之差敗給首度參選的「傘兵」徐子見。徐於提名期最後一日才報名,目的是令鍾不能自動當選連任。他勝出後接受訪問時表示,勝選原因是居民求變心切。
工黨葉榮首次出選頌安區,以130票擊敗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葛珮帆。葉榮是傷健人士,接受訪問時形容今次是「頌安變天」,表示對勝出感到意外,「傷健人士被視為弱者,但弱者也可以堅強。」
在建制陣營,亦有首次參選的新人一舉擊敗資深議員。在深水埗,首次出選的工聯會小花打敗了民協星級議員馮檢基。在葵青石蔭,民建聯李世隆首次出選,就擊敗民主黨副主席尹兆堅。
香港理工大學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鍾劍華分析,雖然表面上泛民和建制的議席分布沒有改變,但一些新候選人高票當選,顯示選民在經過佔領運動和政改後非常不滿幾年的求變決心非常大,他認為這種新人、新思維跟全港性議題關連更大,對明年立法會選舉的影響區選更明顯。
香港教育學院香港研究學院副總監方志恒認為,無論當選抑或高票落敗的青年新政、傘兵等都有本土色彩,今次選舉是本土和主體意識走向現實政治的試驗,明年立法會選舉這估勢力是否能突破舊格局將是重要看點。
讀者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