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讀書時間

不趕時間,慢慢創造

「無用帶來對我們而言最有用的東西──那就是不抄捷徑、不趕時間的創造,讓我們越過社會所編造的幻影。」

刊登於 2015-11-23

#讀書時間

無用之用:醞釀之必要,徒然之必要,歡迎來到無用時代

出版社:漫遊者(台北)
出版時間:2015年11月 

作者:Nuccio Ordine

譯者:郭亮廷

文/端生活文化組

生活離不開實用與無用的搏鬥。在校園,看到有趣學科的大學新鮮人總愛問,「應該修讀希臘語嗎? 阿拉伯語又怎樣?」年資較深的學長往往潑出一盤冷水,「讀這些小語種,你想把 GPA 搞砸嗎?」在社會,你問他投了票沒有,他可能會反駁,「多了一票,也改變不了這個醜陋的社會,投票有用嗎?」學校也好,社會也好,重視實用和功利主義的人看似都佔盡上風。

所作行為須達到特定目的是社會的大風勢,但有人不甘於此,逆風而行,頂風而上。「主流的實用性為了單純經濟利益,正逐步扼殺過去的記憶、人文科學、古典語言、文化教育,甚至是文明的基本條件,而這些條件原本是人類一切活動的地平線。」

研究文藝復興的義大利教授諾丘.歐丁(Nuccio Ordine)在《無用之用》一書中指出, 功利主義當道,首當其衝的是文學世界萎縮,很多人認為文學是華而不實的玩意。去年諾丘在巴塞隆納的一所大學發表演說,提到放棄文化等於放棄人文的未來,而在書中,他引用了近四十位文學大師的名言名著,提出「無用的實用性」及「實用的無用性」。

諾丘打破了「實用」和「無用」的二元對立,強調兩者並非割裂的概念,已故拉丁美洲作家馬奎斯的《百年孤寂》正是一例。這書述說了一個家族六代飽受孤獨煎熬的奇幻故事,當中的邦迪亞上校遭遇過十四次暗殺,七十三次埋伏,生過了十七個私生子,但全部都被殺害。他的晚年,與前半生的跌宕不平相比,呈現出極大的反差。他把自己緊閉在房間裏,每天週而復始地製作小金魚飾品,換取金幣,熔化金幣,製造新的小金魚。

對旁人來說,他所做的一切好比篩子舀水,徒勞無功;但對他來說,一躲進靜謐的小天地,就忘卻外間的紛紛擾擾,「他唯一感覺幸福的時刻,就是在做金工的工作間裏,把所有的時間用來為小魚鍍金」。「實用」和「無用」的標準是誰定下的?無用的事情真的沒有一星半點的好處?或許是尊崇實用功利主義的人太妄自尊大,看不到無用的重要性。

其實,哲學先賢莊子早就提及無用的重要性。「此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夫!」,凸顯出無用造就了大樹蓬勃蓬生長,「 人們對於無用的重要一無所知,卻還自以為了解什麼東西有用。」

書中又引用義大利散文家卡爾維諾,「我們不是因為經典能夠用來做什麼而閱讀經典:我們閱讀經典,因為閱讀經典是一種享受。」下一次,當你想學習一種幾乎絕跡的語言,你大可以說我喜歡那語言的美感;當你想投下神聖的一票時,你也可以說不為什麼,只為履行公民權利。

這時你大概會收穫諾丘眼中「無用」帶來的益處:「無用帶來對我們而言最有用的東西──那就是不抄捷徑、不趕時間的創造,讓我們越過社會所編造的幻影。」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