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

City Walker:荃灣的天空之城

住在荃灣的人會想對自己施一個改變生活模式的咒語,放棄天天半空行走,返回地面嗎?

端傳媒記者 簡孝齊 發自香港

刊登於 2015-11-19

攝:王嘉豪/端傳媒
攝:王嘉豪/端傳媒
攝:王嘉豪/端傳媒
攝:王嘉豪/端傳媒
攝:王嘉豪/端傳媒

宮崎駿筆下的天空之城是奇幻寧謐的,一座失落古城長滿了藤蔓野草,懸浮在繚繞雲霧,上面只有荒廢的建築物,難怪少年主角對此一直神往。

香港的城市規劃者在荃灣區也打造了一座天空之城,但它是由鋼筋水泥承托的。

行人天橋在荃灣不是什麽新鮮玩意,上世紀甫出地鐵站,行人天橋已經把毗鄰的富華中心商場、荃豐中心、荃灣城市中心連接起來;另一邊廂,在荃灣西站還沒有開通之前,亦有天橋把荃灣廣場連接到雅麗珊社區中心,讓人不用兜兜轉轉,在多個燈位浪費時間。

今日,荃灣天空之城的結構是複雜的,長達六百米的天橋二零零八年拍板興建,二零一三年啓用,由荃灣站出口伸延到荃灣西出口,當中包括福來邨、鱟地坊等五個落橋點。新穎的銀灰色鋁質設計,與舊有的天橋相比,顯得格格不入。

更有趣的是,這不是一氣呵成的筆直大道,而是蜿蜒曲折的建築。以連接到民政事務處的部分為例,它是一條蜷伏在現代水族館的蛟龍,閃避頂上的行車天橋,那部分實則是高低不平。天橋部分轉角位與舊式民居擦身而過,為了保護居民的私隱,那些「最佳偷窺位」更加裝了不透光的塑膠版。

天橋上的行人活像逆流而上的三文魚,什麽也不顧了,一門心思從一個地點移動到另一個地點。他們大部分人急步前行,有的三三兩兩走在一塊,偶爾聊天談話,不太搭理他人。人們來來去去,就像潮漲潮退般平淡,對於所處空間的感受,不少人簡單地丟下「時間縮短了,快捷便利。」、「下雨有片瓦遮頭,比較安全吧。」,然後望着前方未完的路。對話中斷了,步伐依舊急促, 那麽忙,那麽趕。

荃灣的地頭蛇是不會這樣走的,天橋應該是給旅客走的。」在荃灣區住了二十年的黃小姐是這樣說的。她憶述,自從天橋啟用後,每當有旅客問路的時候,事情便變得容易多了,「我普通話不太差,但的確不用說太多,對方一直走就到目的地了。」

她又說,「一在天橋,你就會一直走,因為天橋上沒有什麽好看。

攝:王嘉豪/端傳媒

對的,誰會被眼前的景物所吸引?天橋的圍欄都加了一塊不太透明的塑膠板,橋身兩旁更設有花圃,種滿了一種不知其名的粉紫色花朵。花辦死氣沉沉,感覺蒙上了一層灰塵,偶然在乾癟的枝葉間探出頭來。天橋每個角落都是這樣設計,時間在行人天橋仿佛凝結了似的。你在天橋環顧四周,與視線平行的或是政府貼在塑膠板的宣傳海報,它們全都鼓勵登記選民踴躍投票;或是鄰近民居的窗戶,晾在窗外的衣服也學會了低調行事,淡色衣服盡量不招惹行人的目光;或是低矮商業樓宇的廣告招牌,沒有銅鑼灣五光十色的絢麗,很實在地介紹餐廳資訊、借貸服務。你還會責怪行人來去匆匆嗎?

對黃小姐來說,沒有新天橋的日子跟現在無疑,「我用舊天橋,然後在地面由雅麗珊社區中心走到路德圍,還不是一條直路?天橋太迂迴了。」她口中的路德圍,區內居民都把它形容為「食街」。路德圍既有港式小炒亦有傳統粥店,近年更吸引泰式餐廳、港式甜品店、章魚燒、豆腐花等小吃店進駐,豐富了整個食店生態圈。由於附近有多所中小學,例如海壩街官立小學和荃灣官立中學,所以不時有身穿校服的學生在那裏閒逛。另外,三五成群的年輕人在晚飯時段到來,有些日子餐廳外更大排長龍,室外比室內更熱鬧。

在天橋上,還是聽不到路德圍的熱鬧。

「所以我會說這座天橋只是幫了打工一族和遊客,一條點對點路線。」黃小姐總結。

忽發奇想,宮崎駿的天空之城在故事結尾受咒語而瓦解,住在荃灣的人會想對自己施一個改變生活模式的咒語,放棄天天半空行走,返回地面嗎?

攝:王嘉豪/端傳媒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