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青年人分享有關「父親」這題目,即場調查,發現大部分的爸爸都很少在家,更別說溝通了。我好奇地問青年人:「有多少人經常被爸爸讚賞?」全場鴉雀無聲。後來,其中一位青年人告訴我,他自出娘胎以來,爸爸因為工作經常不在家,他從没聽過父親的讚賞,父親對他的評語全都是負面的。然而,在我們眼中,這小子不但聰明,且很有藝術天分,沒有人會不喜歡他的畫作,究竟這個爸爸出了什麼問題,看不出孩子的優點呢?
或許我接觸的多是問題少年,他們的家庭較為複雜,爸爸不在家又或身在心不在的情況非常普遍。記得外國曾經有調查,探討爸爸每天花多少時間與初生子女互動,研究發現,爸爸每天平均只用上37秒與幼嬰用言語建立關係。
這邊廂,香港一個有關親子關係的調查,近75%受訪父親承認,每天只有少於30分鐘和兒女溝通,20%更是完全沒有溝通,而達40%男士更自認不是好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