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離親緣:那些與眾不同的孩子,他們的父母,以及他們尋找身分認同的故事
出版社:大家出版社(新北)
出版時間:2015年9月
作者:Andrew Solomon
譯者:謝忍翾
文/端生活文化組
一個個體,能在多大程度上接受、包容另一個個體?
血緣關係只是給了人們一個契機去學習包容。父母不會在孩子呱呱墜地那一刻,就瞬間獲得這種能力。更多時候,恰恰因為血緣,包容顯得更為艱難。我們執著於一個念頭:我生了你 / 你生了我,我們是世界上最親密的人,為什麼你不像我想的那樣?
這是一本讀來也許有些殘忍的書,作者安德魯.所羅門(Andrew Solomon)希望讀者明白:所謂父母子女,不過是有着血緣關係的陌生人。那些看似理所當然的相似、親密,只是幸運。「這孩子真像你!」對大部份父母來說都是甜蜜的恭喜,他們自豪的樣貌、稟賦在這個小人兒身上浮現出來,真是美妙的時刻。他們感恩造物者。即便孩子承襲的也有他們的缺點、瑕疵,父母也不會介意。這樣的場面很常見:妻子嗔怪孩子和丈夫的眼睛一樣小,丈夫也只是羞赧一笑,這是他的孩子,甜蜜的負擔。
而這本書的第一章「孩子」,一開始就告訴讀者:「從來就沒有「複製」(reproduction)這回事。」脾氣急躁的母親,和慢吞吞的孩子;陽光活潑的父親,和憂鬱沉靜的孩子;美貌的雙親,和長相平平的孩子……任何一個人,再怎麼規劃設計,都不會知道自己將生出怎樣的孩子。迪士尼經典動畫片《小飛象》,小象因為自己天生的大耳朵被族群排斥,大象們說:這個醜八怪怎麼會是我們的同類。有能力接受這一點的父母,將成為這個與衆不同孩子最強大的保護者;而不能接受的,自己也將深陷痛苦:為什麼我會生出這樣的孩子?這些孩子生下來就得不到愛,僅僅因為他們與父母不同。
那些無所謂孰優孰劣的差異,已經帶來巨大衝突。二元價值觀對立之下,孩子身上出現與父母不同的所謂「缺陷」特質,讓父母更加焦慮。Andrew Solomon 訪問了三百多個家庭,這些家庭的孩子包括聽障、侏儒、自閉症、唐氏症、思覺失調……Andrew 本人是一位同性戀者,他深知社會對於邊緣群體,「正常」父母對「不正常」的孩子會有怎樣的眼光。於父母而言,養育這樣的孩子,不只是一場「陰差陽錯的旅行」,是在「陰差陽錯中誤入歧途」。
學着欣賞他,還是把他矯正為「正常」?這些父母掙扎於此。這本書問,你願意為心愛的人,將自己的想像力展延至怎樣的程度?
背離親緣之後的愛不再簡單,不再那麼理所當然。Andrew 並不苛責這些父母,他在書中寫到:「愛一個人,又覺得對方是個負擔,這兩件事並不衝突。其實,愛往往會加重負擔。不論這些父母能否接受自己的矛盾心理,都應該留點空間給自己的矛盾。付出愛的時候,若感到筋疲力竭,甚至開始想像另一種生活,也不用覺得羞愧。」
讀者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