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中秋,皎潔的月亮高掛天上,總是格外引人注目。然而身處都市叢林,只能偶然從高樓夾縫裏覓得一絲月光,刺眼的路燈更讓月色顯得黯淡。單純的賞月竟然成了都市人的奢侈享受。
當大家忙着提花燈、吃燒烤之際,綠腳丫今年分別在上水、西貢舉辦「相約小農,中秋嘗鮮晚會」和「中秋月圓露營之夜」,跟大小朋友一起接受野炊、露營等考驗。
秋天是豐收的時節,「走訪小農,在地嘗鮮」小組帶領孩子從挖掘番薯、芋頭開始,了解土地如何孕育餐桌上的食材,也學習如何對自然懷抱敬意,對農人表示感激。
當孩子揮灑着汗水,奮力從土裏掘出番薯的那一刻,番薯已不只是超市架上隨手可得的食材,而是農人辛勤耕耘的成果 。除了採收食材,孩子也參與野炊過程,從撿拾枯枝、生火到完成料理,感受昔日人們生活不易,必須妥善利用有限的資源。
野炊是推動食農教育的重要一環。透過簡單樸實的料理方式,孩子得以一嘗食材最原始的鮮甜,也對環境相對友善。至於食材取之於當地,不但減少了碳足跡,也可支持本地小農的生計。
早年物資相對匱乏,如果想要在中秋節提燈籠,往往只能就地取材,以柚皮製成燈籠,是不少父母的兒時回憶。綠腳丫特別邀請家長重溫兒時情趣,陪孩子一起剝柚、吃柚,最後再將柚皮挖空,製成燈籠。
在野炊生火的過程中,父母的身教展露無遺。有名男孩原本完全不識生火,父親先在一旁口述,緊接動手示範,並引導男孩操作。小男孩一開始害怕靠近火堆,後來慢慢建立自信,也意識到只要跟着父親的步驟,便不致發生危險,最後還與父親商量如何添加柴火。
其實,孩子隨時隨地都在觀察,甚至模仿父母的舉動,身教往往比言教更具潛移默化之效。若期待孩子做好某件事情,或養成某些習慣,比起從旁鼓勵,不如帶頭先做,更能激發孩子的動機。
當孩子在西貢的石灘嬉水時,發現海面漂着不少垃圾,「走・讀・自然」小組的家長二話不說,立刻挽起袖子,帶孩子一同清理,也趁機來了場機會教育,不只還給石灘應有的乾淨面貌,也以實際行動提醒孩子,親近自然的同時,千萬別破壞原本的美景。
對孩子而言,搭建帳篷是前所未有的挑戰,但當家長賣力投入且樂在其中時,孩子們也開始躍躍欲試。孩子猶豫不前之際,不妨分派一些簡單的任務,例如檢拾枯枝、清洗食材,逐步建立他們的參與感及成就感,或是融入遊戲成分,讓不同家庭的孩子玩在一起,降低彼此的陌生感,進而培養合作、互助的默契。
在月光下親近自然,不妨發揮一些想像力和觀察力。繪本《松鼠先生與月亮》描述月亮突然掉到松鼠先生家門口,害得松鼠一直擔心被懷疑偷走月亮而入獄,最後在動物們合作下,總算把月亮送回天上,只不過,月亮也被吃了一大半,從滿月成了弦月。月亮猶如從天上掉落的月餅,連結起孩子生活經驗,頗能引發共鳴。
《小小鄰月光派對》中,身形宛如拇指姑娘的「小小鄰」,為了迎接月光派對而煞費苦心,除了準備月光百寶箱,還用芒草搭建賞月平台,最後大家才能在輕鬆、愜意的氣氛下賞月。透過小小鄰的視角,再加些細微的觀察,不難發現城市其實處處綠意,只要花些心思就能建立自己的百寶箱。
在大自然裹,總有探索不完的新鮮事和驚喜。除了讓孩子在地上奔跑,在樹上遠眺,不妨陪孩子共讀繪本,透過異想天開的情節激發他們的想像力,搭配悠遊大自然的心得,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故事。
讀者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