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的 Watches & Wonders 鐘錶與奇蹟終在今天揭幕了,展出品牌跟去年大致相若,只是少了一個品牌而已,現場看整體環境也沒有太大改變。
每個品牌的展場布置都與別不同,有的花盡心思要跟 SIHH 看來不一樣,有的則取其精髓⋯⋯但普遍來說就是比往年好,單是沒有大力點走路也有搖晃的感覺已是有很大的改進了。
動手組裝「時間」
腕錶在錶展裏當然是主角,但除了看錶,會場內還多加了一些新項目和新環節,讓與會者能夠得到更多鐘錶資訊和知識。
今早不少媒體以外的人都圍在櫃台的位置好像在登記什麼似的,原來是各品牌的個別導賞團。今年大會都安排了各品牌的人員為賓客介紹品牌的資料和新錶,有的還特別從瑞士飛來工匠即席示範工藝和腕錶製作。
會場中還加入了鐘錶課堂,如談及瑞士設計、萬年曆腕錶、解構機械錶等講課和機芯組裝實習課等,這在平日是較難得到的體驗,登記預約便得趁早,而第四天還破例開放予公眾參觀。
布榖鳥鐘的當代風格
瑞士除了腕錶、軍刀、朱古力(瑞士沒有瑞士糖的)、銀行,還有一種被遺忘的經典——年輕的瑞士家庭現在也不會在家擺放——那就是會唱時的布榖鳥掛鐘。
電影《 The Third Man 》中角色 Harry Lime 曾解說過這枚布榖鳥鐘的故事:「意大利在波吉亞家族統治期間,儘管戰爭、恐怖事件、謀殺及流血事件屢見不鮮,但卻誕生了米高安哲羅、達文西及文藝復興。而在瑞士,人們和睦相處,持續五百年的民主和平,他們卻誕生了什麼?就是布榖鳥鐘。」
為了讓這種古老但「新穎」的設計重新得到重視, Jean-Pierre Greff 和設計師 Claudio Colucci 便發起了一個藝術項目「 24 Hours in the Life of a Swiss Cuckoo Clock 」,找來日內瓦藝術大學的師生共同以布榖鳥鐘為主題,重新設計一些用上小鳥或唱時的元素來訴說關於時間的故事。一共有廿多件作品,就在香港的 Watches & Wonders 率先展出。
其實,以往在 SIHH 裏都有一個特別主題的展覽,但多以歷史座鐘或藝術作品為主,但這次卻一改風格展出如次具當代風格的設計已是非常新鮮。據說展覽會下一站才回到日內瓦的 SIHH ,即是說讓香港的觀眾先睹為快,將會到場的便不要錯過了。
有本事的才能留下來
錶展現場碰上三寶鐘錶副首席執行官黃英飛 Noel Wong ,立即找他談談關於這次錶展。同樣地這也是他第三次參加這件錶界盛事,只是身份和代表的公司不同而已。
「今年感覺最不同的就是大家都友善了。友善的意思是品牌和我們 watch dealer 都十分明白現今的市場狀況,大家亦共同努力面對現實,互相解決問題。」
那入場前有什麼期望?
「其實大部分腕錶早已在 SIHH 裏看過了,只有一些特別為這次展覽推出的特別版腕錶。但有些驚喜的是 Montblanc ,價格設定非常吸引,但造工卻一點都不粗糙,設計亦很切合市場的需要。其實各個品牌都不斷令錶價合理化,但質素卻愈來愈提高。」
「我剛跟 IWC 的 CEO 談及關於經濟問題,他就說要改變策略,將生意不夠好的店鋪關掉,表現好的便留下並集中火力去經營。這點我也同意的,正所謂危機危機,危中有機,以前有所謂人頭錶,凡是有錢便可經營錶店,根本對鐘錶一竅不通。但這樣的狀況就正好汰弱留強,有本事的便可留低,不好的便通通離場。」
對於錶展是否應繼續在香港舉行, Noel 說作為香港人,當然希望繼續,這樣能帶動周邊經濟:
「大概我也想不到比香港更好的舉辦城市了。」
讀者評論 0